摘 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由于各種不同道德觀念的影響,以及各種傳媒信息泛濫,正在猛烈沖擊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深刻影響著大學生們的行為。目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何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好地培養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永恒話題。
關鍵詞:大學生;道德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361-03
大學時期是莘莘學子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的社會公德、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然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際交流帶來不同文化觀念的碰撞、現代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大眾傳播手段的廣泛運用,正猛烈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深刻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如何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永恒話題。
一、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問題的提出
每年梔子花的清香飄滿校園的時候,又一屆學子將要畢業離開母校,此時他們都會在校園合影,為大學生活留下最后的記憶。然而,近年網絡上熱傳的一些接近瘋狂的學生畢業照引起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早在2009年畢業季,一組“大學生往母校校名上撒尿并集體拍照”的照片上傳網絡,這次被稱為是“撒尿門”的照片共有三張,照片上所有學生的臉部都經過馬賽克處理,校名也被部分遮住,僅能看到“湖×××學院”字樣。第一張照片上,一個身穿藍色T恤和運動褲的男生正對著“湖”字做出小便動作,“湖”字上及地下有疑似小便的痕跡,該男生還轉過頭來望著鏡頭,旁邊有個注解“就地噓噓”,在寫著校名的石碑后,幾位學生在觀看;第二張有女生前去查看“湖”字上的印跡;最后一張是大家在校名后的大合影。由于校名被遮擋,在網友的人肉搜索下,有人貼出了湖南理工學院的照片進行對比,結果基本吻合,使得當事學校聲譽備受影響。
2012年6月,另一組畢業照吸引了人們的更多眼球。照片的內容是暨南大學的畢業生合照中,學生手舉寫著畢業愿望的紙,上面印有不同的文字,寫著“求強奸、求富婆、求調戲、求你妹、求帥哥……”等不同字樣,在鐫有“暨南大學”的拱形建筑前合影;另一張照片稍遠一點,加上了一條紅色橫幅寫著:“暨大廣告,你Fuck了我的青春!!!”這組畢業照上傳之后就引發了網友對當前大學生道德行為浪潮般的爭論,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不用對畢業生這樣的行為大加批判,舉“道德棒子”將其打倒。理由是學生走進大學校園的四年里,他們擁有的是一生中絕不可能再重現的酸甜苦辣。大學四年,是他們受禁錮最少的時候,在這樣一個告別的時候,來這樣一次“瘋狂的畢業照”,似乎也不算過分。多少年后,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只要看到自己當年的畢業照,都會回想起當初的自己是多么青春飛揚、豪氣萬千、我行我素,可以成為畢業生的美好回憶。
另一種觀點剛好是與之針鋒相對,認為大學生在母校的校名前撒尿,這是一種低級行為;暨大畢業照中每個人手上的“求……”字,映射出了一個個“跪著”的靈魂,是奴才的表現,是“低俗”行為,是墮落了。甚至有人將這些大學生稱作“四無”新人,即沒素質、沒教養、沒文化、沒道德!這樣的學生也算是大學生,是時代的悲哀!
筆者認為,對于這些非常規的畢業照,學生行為好像已沒有理智,接近“瘋狂”,不妨叫“瘋狂的畢業照”。本人認為,這些瘋狂的大學生畢業照已超出了道德底線,它產生的主要根源在于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社會道德的缺失、優秀傳統道德缺失和道德標準的缺失。我們對這些“瘋狂的畢業照”不能只是罵或笑。當前大學生的畢業照,無非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它照的不是一個班,照的是當代中國青年、照的是當今社會。所以,我們要從理性角度去思考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找出其根源,想出對策,更好地促進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升道德教育的實效。
二、道德教育缺失是瘋狂畢業照產生的根本原因
(一)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
首先,當前高校對現時代的深層次理論研究不足,對大學生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熱點問題未能給予及時、準確的回答,存在著回答蒼白或說服力不強的問題,使部分大學生對一些原則性問題產生模糊的認識。特別是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不能真正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得學生不能用正確的理論武裝頭腦。其次,高校缺乏一支專業從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師隊伍,隊伍主體構成存在著部分兼職人員并且業務量大,導致教育效果偏低。
在畢業照的爭論中,一些大學教師及媒體,用衛道士、道德禁錮、老頑固、偽君子等詞語來反對批評的聲音,鼓勵或肯定大學生的出格行為,并以自由、寬容、開放等詞句來包裝。有一位副教授說批判者是站在“道德制高點”評判別人,有些大學生根本就不認為這兩張畢業照有任何問題,他們只是認為批判者是老頑固、舊思想、文革思維等等,看不慣他們的新生事物、新生力量,認為別人根本不該、不配批評他們。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從側面說明部分大學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根本沒把道德當回事,缺少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思想放任自流。試想,如果這些學生的父母花了很多錢,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到畢業,看到自己的孩子說自己被學校“Fuck”了,還說自己“求強奸、求富婆、求調戲、求推倒”,這些父母會怎么想?
(二)社會道德的缺失
大學和社會間的“圍墻”已經灰飛煙滅。社會負面風氣使得大學生道德水準下降,社會環境的變化引起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的轉變。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競爭促進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平等觀念、競爭觀念等新的道德觀念得以強化,大學生趨于務實。市場經濟強調物質利益,追求最大利潤,它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一些大學生錯誤地把市場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原則運用到道德感情上,把名譽地位、升官發財作為人生幸福的標準,把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這樣就使一些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發生動搖,一旦精神防線出現缺口,他們便會做出錯誤的行為選擇,使部分大學生走上了歧途。加上現代網絡所帶來的負面信息,使他們受到偽科學、黃毒及多元生活方式的影響日益明顯,他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相對性和庸俗化,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趨于主觀。
(三)優秀傳統道德的缺失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桑巨變,我們的民族總是堅守著一份對于真善美的崇高且純粹的迫求。公忠體國、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死而后已、舍命為人的忠義之士,溫良恭儉、勤勞質樸的平民百姓,他們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豐功偉績。承載著歷史與傳統的血脈,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精神支柱。在國家危亡的戰爭時代,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者為榮,貪生怕死、茍且偷生者為恥;在人民生命財產遇到危難時刻,能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者為榮,道德缺失、麻木不仁、見利忘義者為恥;和平時期在日常工作學習中,能愛崗敬業、勤奮進取、勇于創新者為榮,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不思進取者為恥。正是這些深刻體現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知榮明恥榮辱觀,成為中華民族綿延不衰、自強不息、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紐帶和精神動力,是中國人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倍加珍重,認真繼承,大力弘揚。
然而,一些大學生功利主義傾向突出,使得艱苦奮斗精神喪失,他們過分關注眼前利益,淡化社會責任感,認為個人貢獻應與社會索取相等價。許多大學生生活追求新潮,推崇及時行樂,相互攀比,超前消費,甚至一些來自邊遠山區的學生也出現不惜“借錢過好日子”的現象。
(四)道德標準的缺失
這些相繼出現的“照片門”事件中,“撒尿門”事件不管是水還是尿,都是對教育的蔑視,是對一所學校尊嚴的挑戰!學生學的就是品學兼優,學的就是做人,這樣的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扭曲,惡搞也好宣泄也罷,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件事情,而是現在的部分大學生已經缺少最基本的道德觀念,這種行為讓我們厭惡,讓我們憤怒。“重口味”的暨大畢業照,大學幾年的學習得出的結果“求包養”有亂紀的嫌疑;“求調戲”有引人違法的嫌疑;“求強奸”有誘人犯罪的嫌疑……難道這些大學生連起碼的亂紀、違法、甚至犯罪的是非標準都沒有了嗎?一些大學生找出了國外著名大學如牛津、劍橋、哈佛等國外大學丑態百出的畢業照,以此證明他們的合理,把國外的低俗當成自己低俗的理由。這正是缺少了道德標準的體現,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三、關于當前大學生道德建設的思考
(一)高校師生應積極發揮自身道德示范作用
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思想道德建設中擔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師生群體是全體公民中應該具備更加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人群,所以高校要把公民道德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在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和窗口作用。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素質是關鍵,因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以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師德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2011年4月,北師大教授董某認為,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他“警告”學生:“當你40歲時,沒有4 000萬身價(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無獨有偶,2011年11月,北京大學中文系某教授在其新浪官方認證微博大爆粗口,用三句粗口拒絕《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采訪,引起部分網友強烈不滿。以上兩位教授的言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在高校教師隊伍當中,存在部分教師的道德修養和價值觀已發生變化,違背師德,值得我們警惕和注意。當然,在提高教師隊伍質量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良好校園氛圍的建設,有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二)重視解決當前社會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充分肯定我國公民道德建設主流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當前社會道德領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人利己行為時有發生,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一定程度存在。這些問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背道而馳,與民族傳統美德格格不入,影響十分惡劣。對此,我們既要歷史辨證、科學理性地分析,看到這是前進中的問題,是社會轉型經歷的道德陣痛;又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一是圍繞增強人們的道德榮譽感,廣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貫徹活動始終,從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抓起,引導人們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單位做個好職工,在家庭做個好成員。二是圍繞誠信建設,集中治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依法打擊不講誠信、危害社會的違法犯罪活動,懲戒違背道德的不良行為,積極營造懲惡揚善、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三是圍繞發揮重點人群的示范作用、基礎作用,深入推進道德實踐活動。
(三)營造濃厚社會輿論氛圍
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媒體作用,大力宣傳活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宣傳基層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形成良好輿論環境。辦好道德建設專欄專題,推出有分量、有影響的深度報道和專題節目,播發內容豐富、生動鮮活的通訊綜述,刊發把握準確、說服力強的評論和理論文章。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不良行為、丑惡現象,開展及時有效的輿論監督,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正確引導道德熱點問題,培養理性思維,凝聚社會共識,防止片面渲染、不當炒作,誤導公眾情緒。大興網絡文明之風,深入推進“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形成道德建設的網上正面輿論強勢。
(四)把公民道德教育貫穿始終
必須堅持教育為本、以德育人,把公民道德教育貫穿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全過程,體現在各個環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道德建設是在人的頭腦里面搞建設,本質上是培育道德理念、塑造高尚人格、樹立良好風尚。高校要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組織道德模范、推動講誠信、守公德觀念廣為普及、深入人心。要廣泛開展修身律己活動,吸引人們積極參與“道德講堂”、“網上修身”等活動,激發道德自覺。分清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在于旗幟鮮明地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反對奢侈腐朽、沒落頹廢的社會風氣;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大力弘揚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公民道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來規范和約束每個人的言行。
總之,大學是青年人才聚集、思想活躍、積極關注社會敏感話題的地方,而生活在其中的大學生則是參與這些活動的主體,大學生在思想上出現一些新狀況、新問題是不足為怪的,最重要的是立足于社會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把握大學生思想變化的脈搏及時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加以正確的指導。從大學生產生思想問題的根源出發來尋找思路,充分發揮高校各級黨團組織優勢,開展各種活動和講座以及參加各種積極向上的公益活動,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切實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