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和消極的雙重影響。政府必須立法定規,建立健全網絡法律體系,加強監管力度。同時,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強化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的自律性,創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網絡環境,為其健康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道德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376-02
網絡世界是一個新的道德領域,雖然是虛擬的,但如同現實社會一樣也需要道德規范。所謂網絡道德,就是指涉及互聯網技術開發、信息傳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和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道德關系。強化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的自律性,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又一重要課題,需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批判能力和信息選擇能力,提高他們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及網上自律意識和能力,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
一、建立健全網絡法律體系,創造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
在網絡化、數字化的今天,人們運用網絡技術可以輕松地搜索、瀏覽和下載各種信息。一方面,網絡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嶄新的教育手段,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網絡技術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及超時空、超地域的特點,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和文化、信息滲透的主要工具,一些錯誤、庸俗、虛假的甚至反動的信息在網上流行傳播,這對于思想單純、缺乏政治敏銳性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危害極大,加大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也對國家的安全穩定和發展帶來嚴重危害。
首先,要建立健全網絡法律體系,完善網絡規章制度。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黃、毒等不良信息層出不窮,網絡詐騙、網絡犯罪居高不下,這些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國家、政府應高度重視網絡管理工作,必須對網絡信息的傳播、使用及管理等立法定規,加大監控和管理力度。近年來,為加強網絡管理,規范網絡行為,我國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或公約,比如《文明上網自律公約》、《中國互聯網網絡版權自律公約》等,這些法律法規為教育者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提供了依據,但是對于網絡的復雜性與廣泛性來說還不夠,相關部門在處理一些網絡案件或事件時,還常常找不到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有的領域網絡法律法規還是空白,因此,國家、政府的立法機關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加快相關網絡法律法規的立法進度,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現有的法律法規應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修訂和完善,從而建立健全完整的網絡法律體系。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網絡管理條例和網絡行為準則等規章制度,以保證安全、穩定、健康、可控的網絡運行秩序,凈化網絡環境。
其次,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建立和完善網絡信息的監控和管理系統。網絡的普及與發展給相關部門的監管帶來了困難,為了保證網絡的健康和安全,國家、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應相互協調配合,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網絡信息的監控和管理系統。一是國家、政府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保障網絡的健康有序運行。公安、宣傳、教育等部門應分工負責,協作配合,網站和網絡文化產品的企業及制作者,要加強有關網絡法律法規教育,強化自律意識,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倡導文明辦網,禁止、抵制、反對網絡不法及不文明行為。二是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和監管,規范網絡運行秩序。各高校應根據國家有關網絡法律法規及網絡管理職能部門的網絡監控政策、規章制度等制訂有關校園網絡建設、信息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并將其落實到日常管理中,融入到校園網絡建設中,增強師生網上活動的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自覺規范網絡行為。同時,實行重大問題責任追究制,對出現在網上的不良信息,監控不到位、處置不及時,造成不良影響及嚴重后果的,應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管理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訓,不斷提高網絡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提高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網上監控能力。
再次,要隨時掌握網絡輿情,打擊網絡犯罪。網絡管理除了制定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監督管理,規范網絡秩序和環境外,國家和政府還要對違反法律法規、破壞網絡秩序以及網絡犯罪出重拳,予以嚴重打擊。公安、網絡管理部門應組建一支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網上監管隊”,平時注意和加強網上監督,對網上不良信息、有害信息如垃圾信息、騷擾信息及病毒信息等必須及時進行處理,予以刪除。對于反動信息、網上詐騙、網上泄密等網絡犯罪行為,公安、司法部門必須立案偵查,予以嚴打。高校也應將任務層層落實到崗,落實到人,隨時監控校園網絡,掌握校園網絡輿情,及時處理校園網絡的突發事件。對于學生在網上暴露的各種思想認識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積極主動采取措施,發布引導性信息,及時與學生進行網上網下的交流溝通,正面引導,以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的目的。對違反國家規定,利用校園網絡散步黃色信息、色情暴力以及進行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應及時報警,予以堅決打擊,以維護正常的校園網絡秩序。通過采取以上各項措施,創造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
二、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自律性
第一,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網絡意識和道德水平。網絡時代賦予了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行為、倫理精神以及道德交往、人際關系等許多新的內涵,由于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和自由性等特點,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空間,深刻改變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各種關系,由此而造成了人們網絡道德的缺失現象嚴重,嚴重影響到了當代大學生良好網絡道德行為的養成,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網絡道德意識和水平。主要應加強理想信念、網絡法制、網絡意識、網絡責任幾方面的教育。當代大學生要擔負起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任,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因此,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加強自身網絡道德修養,明確網絡責任,自覺規范網絡行為,宣傳網絡有關法律法規,維護網絡的文明與純凈,進一步推動網絡文明建設,提高網絡道德水平。
第二,強化網絡道德制度建設,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增強自律性。在網絡世界里,每個人的行為規范主要是依靠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自律教育,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在強化大學生自律教育的同時,必須加強網絡道德制度建設,把網絡特別是校園網絡道德戒律制度化。學校應針對網絡時代的特點和師生的實際,制定符合倫理道德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則,在宣傳網絡法律法規的同時宣傳倫理道德的規章制度,并要求師生嚴格遵守,自覺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對學生的網絡違規行為,比如傳播淫穢信息、網上攻擊謾罵他人、竊取他人郵件等不良行為,學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及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并按學校相關規定給予責罰,把對學生的倫理教育和制度約束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明確自己應當履行的義務、職責,養成知法、守法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網上自律能力,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
第三,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和自我約束能力。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網絡道德素質,學校還必須與家庭緊密配合,隨時溝通,共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一方面,學校應開設專門的網絡道德、網絡倫理教育課程,向大學生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其對有害信息的自覺抵制能力。同時高校應將教育和管理、自律與他律結合起來,用網絡道德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則來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另一方面,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優勢,與學生家庭建立聯系,通過郵件、QQ或短信等方式進行交流溝通,通報其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等有關情況以及學校的有關校規校紀。特別是對網絡成癮和有不良上網行為的學生,學生輔導員或班主任應及時與其家長聯系交流,與家長協調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或心理輔導,糾正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提高其網絡道德素質,增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松光.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分析與對策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10):23-25.
[2]凌石德.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1,(1):113-114.
[3]文竹,魯寬民.打造支點 建立站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有效性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244-245.
[4]王昊.網絡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190-191.
[5]衛曉曉,侯彥杰.試論網絡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實踐研究,2010,(36):263-264.
[6]莊新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18.
[7]張陶然.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研究,2010,(29):213-215.
[8]魯燕.淺議如何發揮網絡傳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新聞知識,2009,(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