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來看,非洲大陸都是新興中印兩國競爭的主要場所。將通過比較新世紀中印援助非洲計劃調整的動因,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角度來分析“龍象非洲之爭”各自的優勢,進而為我國非洲戰略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中國;印度;非洲;援助;實力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6-0014-02
自1995年以來,中國、美國、印度等國幾乎同時改變了對非洲的援助政策,非洲又重新成為世界各大國競爭的場所。特別是21世紀以來非洲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各大國對非洲的爭奪也是異常激烈。而其中的中印“龍象非洲之爭”尤為引人矚目。
一、新世紀中印對非洲援助計劃調整動因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始于1956年,之后無論世界風云如何變化,中國都沒有中斷過對非洲的援助。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2000年北京部長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非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中國對非洲援助的調整有著深刻的原因。從非洲受援國方面來說,他們對外援有著迫切的需求。2001年7月非統組織召開第37屆首腦會議,宣布成立非洲聯盟,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非洲的復興僅僅依靠非洲自我聯合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他們急需外來投資和外來援助。
從中國方面來看,中國也需要非洲。在政治上,非洲大陸擁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主要國際組織中擁有大量的投票權,因此中國自然要爭取他們的支持。在經濟上,中非貿易互補性強,是實施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關鍵市場。在能源上,非洲大陸物產豐富。以石油為例,非洲大陸獨特的地質構造,有“第二個海灣”之稱。中國對外能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因此非洲豐富的資源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人道主義方面,中國對非洲援助的不斷增加也體現了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
冷戰結束之后,印度對非洲的關注程度因其把焦點集中于西方發達國家而有所降低。然而,1996年由于缺少非洲的支持,印度在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的競選中失敗,使其不得不重新考慮非洲戰略。同時,雙方對彼此的需要,也是印度援助非洲的一個現實原因。
從非洲方面來說,印度和非洲有著共同的命運,很多國家同屬于英國的殖民地,官方語言也基本是英語,他們具有地緣上的親近感。非洲國家的發展自然需要日益崛起的印度的援助。
從印度方面來講,在政治上,從印度獨立至今,一直懷揣著強烈的大國情結。非洲是印度推行大國外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國際舞臺上,非洲56個國家和地區手中握有眾多選票,所以加強同非洲的關系,加大對非洲的援助是印度獲得非洲在國際問題上支持的重要保障。在經濟能源上,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能源無法達到自給自足,因此印度開始把目光轉移到有著豐富資源的非洲身上。與此同時,非洲對于印度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并且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在軍事上,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的“大國情結”一直促使印度妄圖控制并主宰印度洋,這就要求印度和非洲國家特別是沿印度洋非洲國家和印度洋上的非洲島國有良好的關系。加大對他們的援助是印度獲得在印度洋上軍事交往和存在的重要手段。
二、21世紀中印對非洲援助硬實力之比較
國際關系理論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約瑟夫奈認為:國家的綜合實力中的硬實力就是強制能力,即來自一個國家的軍事和經濟實力[1]。在對外援助中如何將這種實力轉換為國家利益和國家的影響力,是衡量一個大國對外援助所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標。因為對外援助是經濟外交的重要形式,而經濟外交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和擴大本國的影響力。
新世紀以來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取得了重大成果。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召開,中方宣布減免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設立“非洲人力資源開發資金”。2006年11月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決定建立“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贊比亞前總統卡翁達說:“中國以前是,現在仍然是非洲人民的好朋友。”埃及外長蓋特說,在過去50年,乃至在未來的500年中,中非都會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①2011年中國發表了《對外援助白皮書》,明確表示中國將會一如既往地加強南南合作,在國力增長的基礎上加大對外援助力度。②
2013年美國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00年至2011年,中國共為51個非洲國家援助了1 673個項目,援助總額約750億美元。在1 673個援助項目中,涉及20多個領域,涵蓋非洲社會的方方面面。就項目數量而言,衛生援助、減免債務援助、政府和民間組織援助、教育援助等排名靠前,項目總數均超過100個。2013年3月25日,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出訪的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的演講。習近平表示,中非在對方核心利益問題上,從來都是立場鮮明、毫不含糊地支持對方。中國將繼續為非洲發展提供應有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幫助。
而印度方面,2001年的“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印度向非洲提高了2億美元的貸款。2002年印度發起“聚焦非洲計劃”,為非洲提供技術、資金支持。自2005年開始印度和非洲每年都舉辦印非項目合作會議,印度向非洲國家提供低息貸款。2008年在新德里舉行了第一屆印非首腦會議。通過了《德里宣言》和《印度—非洲合作框架協議》兩個文件。2011年5月第二屆印度—非洲論壇峰會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印度總理辛格承諾為非洲國家提供5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為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鐵路修建提供3億美元資金、為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提供200萬美元資金等。
綜上可見,無論是在貿易額,對非洲援助金額,還是能源合作上來看印度都是無法與中國相比擬的。因此,從中印對非洲經濟外交和援助的硬實力及其取得的實際成果上來看,中國明顯遙遙領先于印度。
三、21世紀中印對非洲軟實力之比較
軟實力在于說服力和吸引力,在對外援助中如果具有軟實力無疑會對援助國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重大的正面影響,會使得受援國樂于接受援助,樂于發展雙邊關系,樂于在各個領域支持援助國。
中國在援助非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軟實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方式是多樣化且不附帶任何條件的。以向非洲派出醫療隊為例,1963年中國向非洲阿爾及利亞派出了第一支醫療隊,至今已向非洲派出了69支醫療隊,診治病人2.6億人次。此外中國企業資助的“中非光明行”活動,近兩年來使2 000名非洲患者重見光明,贏得了非洲人民的廣泛贊譽。③其次,中非文化交流不斷深入,援外志愿者成為中國對非洲援助的一種形式。近年來,中國還陸續向非洲國家派遣援外青年志愿者,他們的服務范圍涉及各個領域。國家漢辦網站公布的數字顯示到2011年底中國在非洲的16個國家設有31所孔子學院,5個非洲國家設有孔子課堂。此外,還設立了非洲留學生項目。這些活動都增強了中非的相互理解和溝通。第三,中國經驗對非洲的吸引力。中國式經驗——在政治穩定的前提下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道路越來越成為非洲國家的共識,中國的經驗對非洲各國的改革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借鑒作用。
在這方面,相對于中國來說,印度可以說是有著先天優勢。首先,從地緣政治角度而言,印度與非洲國家隔印度洋相望、一衣帶水。其次,印度和很多非洲國家有著相同的被殖民史,共同的歷史記憶增強了他們的認同感。第三,現在在非洲大陸生活著200多萬印度裔人,很多印度裔人在當地有很高的社會經濟地位,這為印非交流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不同于中國對非洲大幅增加外援金額和改變援助重點,印度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實力開發了向非洲輸出文化的“新模式”。印度的瑜伽、肚皮舞受到全世界人們的追崇。印度的電影在世界上也是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以寶萊塢為代表的印度影視行業的產值到2009年達到了130億美元,甚至超過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國。而隨著非洲經濟的增長,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印度的文化將會成為印度在非洲的名片。
四、結語
中國的傳統主流文化為儒家思想,而印度的傳統主流文化是“吠檀多倫”,因此說中國“物質第一”,印度“精神第一”。“龍象非洲之爭”表現為以經濟捐助為主的競爭,這種競爭的背后又有著文化的支撐[2]。中印對非洲援助硬實力的比較中,無論是對非洲援助金額還是貿易額、能源進口額等來說中國都優于印度。但是從對非援助的軟實力來比較,無論是從先天因素還是現實因素來看印度的現實影響力和潛力都要優于中國。
從長遠來看,對非洲的援助不僅有助于援助國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有助于與非洲關系的長遠發展,軟實力在發揮對受援國影響力上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印度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只有軟硬實力并舉,才能切實地做好對非洲的援助工作,在實現中非友好的同時,實現本國的切實利益。
參考文獻:
[1]約瑟夫奈.硬權力與軟權力[M].門洪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楊浩勇.印度能超越中國嗎[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3]肖月,朱立群.簡明國際關系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4]胡志勇.文明的力量 印度的崛起[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5]趙干城.印度大國地位與大國外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