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蘇林




2 022 年1 月17 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了電視專題片《零容忍》第三集《懲前毖后》,片中披露了中國科協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常委陳剛案的大量細節。這位曾經擔任北京市副市長的陳剛,再次引起人們廣泛關注。
2019 年1 月6 日晚,陳剛作為新年首個部級“老虎”一案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8 月,陳剛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陳剛做出逮捕決定。9 月3日,陳剛涉嫌受賄一案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交由江蘇省南京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11 月7 日,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
2021 年2 月5 日上午,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對被告人陳剛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5 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0 萬元;對陳剛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一審宣判認定,2003 年至2018 年,被告人陳剛利用擔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常委等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相關企業在建設工程項目用地性質變更、規劃指標調整、項目審批驗收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超過1 億元。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陳剛的行為構成受賄罪。鑒于陳剛在尚未受到調查談話、訊問時向辦案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構成自首;歸案后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線索,經查證屬實,且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具有重大立功表現;認罪悔罪,積極退贓,受賄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或減輕處罰情節,依法對其減輕處罰。
陳剛,1966 年5 月出生,湖北崇陽人,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1988 年5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 年8 月畢業于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陳剛畢業后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擔任講師,后歷任學院團委書記、政治輔導員、黨委委員,其間曾短暫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掛職,擔任市長助理、市城市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職務。
因表現出色,掛職結束后,陳剛被調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擔任副主 任。2002 年9 月,年僅36 歲的陳剛出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2006 年10 月,剛滿40 歲的陳剛升任北京市副市長,分管城建工作,主持至關重要的北京奧運工程建設。6 年后的2012年7 月躋身北京市委常委,繼續兼任副市長,后入選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年紀輕輕,即成為副省級官員,還出任首都的副市長,可見當時黨組織對陳剛多么器重。
陳剛之所以提拔這么快,在于其能力突出。陳剛被建筑行業評價為“內行”,在2009 年的清華大學聘任陳剛擔任兼職教授的新聞中,他被認為既有城市規劃教學的經歷,又長期從事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學術造詣。當時北京CBD商務中心區規劃、首鋼工業區改造利用規劃、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與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規劃等一大批首都重大工程項目,都由陳剛一手主持完成。
2018 年3 月,在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一年的陳剛又調入中國科協工作,出任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常委。
陳剛主動向專案組交代了自己的問題,承認自己做的幾件事都“非常荒唐”,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利用手中職權違規建設私家園林。
陳剛是規劃專業出身,心里一直有一個“設計夢”,想隨心所欲設計自己喜歡的項目。坐穩首都規劃第一把“金交椅”,這種欲望就愈發強烈。自從升任首都規劃委員會主任直至2014 年,在長達12 年的時間里,為了實現自己的“設計夢”,陳剛讓企業老板出資數千萬元,分兩期在北京懷柔建造了一座私家園林。該園林占地面積109 畝,約合72703 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 多平方米。建成之后,陳剛經常帶家人親友和商人老板來這里休閑娛樂,沉醉于自己打造的“品質生活”。
陳剛自認為“荒唐”的第二件事,發生在2008 年。與陳剛關系密切的一名房地產老板,在北京黃金地段開發了一處房產,陳剛看中了小區的環境位置,就要求這位老板為自己蓋了一座量身定制的別墅。為了符合政策規定,陳剛發揮個人專長,親自上手修改圖紙。陳剛將地上面積改為200 多平方米,另外的800 多平方米則建成兩層地下室。組織部門來人實地核查住房面積時,為了掩蓋事實,他安排老板精心遮擋住通往地下室的樓梯電梯,偽裝成住房只有地上一層。
從官方公布的材料看,陳剛在五個領導崗位上都有犯罪行為,時間長達16 年之久。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紀委陸續收到一些舉報,稱陳剛和一些企業老板交往過密,生活奢靡。中紀委相關部室對陳剛進行函詢,陳剛自認為這些舉報沒有掌握真憑實據,便編造各種理由全部予以否認。
但從接受函詢開始,陳剛的內心就變得惶恐起來,隨著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深入,他愈發感到前途渺茫。2018 年,調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后,他意識到組織可能會進一步對他進行調查處理。像有關媒體報道的那樣,整整一年的時間,陳剛“抱著自暴自棄的心態,過著自我毀滅式的生活”。他不但不收斂不收手,反而變本加厲,瘋狂收受近7000 萬元巨額賄賂,這一時期的犯罪數額占到受賄總額的一半以上。
陳剛不是沒想到投案,但真正行動時,僥幸心理又占了上風。他惶惶不可終日,每天縱情于聲色犬馬,用這樣的方式來麻醉自己。
專題片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顧檜介紹,2019 年1 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因另外一起案件找陳剛核實情況時,他的一些異常言行引起專案組注意。“談話的時候,陳剛就主動跟組織上聊起,問之前投案自首的中管干部組織是怎么看待他們的。對于能夠主動講清問題、主動坦白交代的,組織上將來會采取什么政策,法律是如何規定的。我們察覺到陳剛有交代自己問題的一些想法。”
專案組找陳剛了解情況時,正好觸碰到了陳剛敏感的心。當時陳剛又有了交代問題的沖動,但他還是游移不定。專案組看到了他的思想波動,立刻對他展開思想政治工作,長達幾個小時的深入談話,促使陳剛當場下了主動投案的決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顧檜指出,調查期間,陳剛認真梳理回顧了自己分管北京規劃和城建工作的得失,主動寫下自己對北京規劃和建設領域一些問題的認識和思考。無論是從對個體錯誤的反思,還是對北京規劃建設領域問題的分析,針對陳剛的這次審查調查取得了由“懲”到“治”的效果。通過以案促改,陳剛案的破解最后達到了很好的政治、法紀和社會效果。
希望手握重權的領導干部能從陳剛案中汲取深刻的教訓,正確認識手中的權力,端正理想信念,遠離貪腐,不要重蹈覆轍,否則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