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多模態教學模式應用于英語課堂可以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很深遠的研究意義。能將英語由枯燥變為活躍,將課堂由沉悶變為愉快,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只要教師恰當應用,就可以做到有百利而無一害,提高了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及聽說交際能力。在多模態社會交往符號構建中,英語教學逐漸實現了一體的多維外語互動課堂,展開多模態多翼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們應把多模態作為英語教學法的新研究領域,充分重視多模態教學模式對英語互動能力培養的影響力。
關鍵詞:多模態;英語教學;多元識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6-0268-02
多模態是國外學者于20世紀末期發起的一種新的分析理論。在多模態理論提出以前,學者們就提出過利用多種媒介參與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正式確立后,國內學者在研究這種理論時,經常把多模態應用于語篇的分析當中。事實上,多模態理論完全可以滲透到課堂當中,各種學科都可以將其加以發揮和應用。尤其在外語教學領域,采用多模態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及多模態交際能力,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模態理論簡介
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張德祿,2009)。該理論首先由Kress和vanLeeuwen(1996)提出,他們通過Halliday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了解到語言是一種社會符號和意義潛勢,同時認識到語言以外的其他符號系統也是意義的源泉;他們也接受了Halliday的純理功能假說,認為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符號,具有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人們可以將這些功能延伸到其他符號系統中進行研究。
21世紀初國外學者們對教育領域的多模態化研究表現出了極大興趣。Stein(2000)提出多模態教學法,課程、教學和評估應以學習環境的模態特征為中心而開展,他認為課堂上所有的交際活動都是多模態的。Royce(2002)分析了環境科學課上“水循環”節選部分的圖像—言語關系,提出“多模態教學方法論”,并將其運用到讀寫、聽說和詞匯教學中。另外,Kress關于識讀能力與句子意義構建的研究,vanLeeuwen(1999)對聲音資源,如音高、音量、節奏等物質性的研究和O’Halloran(2004)對中學數學課上多模態互動的研究等都可對多模態教學研究提供借鑒。
胡壯麟、顧曰國、朱永生、張德祿等國內語言學家對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介紹和研究也為教育領域的多模態化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多模態應用的意義
傳統的語言教學只是從單一的角度講解語言,將黑板、書本作為主要教學材料。通過長期教學的經驗證明,學生學習需要很大的自覺性,因為這種學習方式很枯燥,學生不能投入更多的學習熱情。如果將教學材料充實,教學手段多樣化,就會使課堂由單一變為多樣,由枯燥變為活躍,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實踐當中,促進外語交際能力。1980年Mueller曾在訪談類聽力材料中對學生的聽力水平進行測試,他發現利用現場圖片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記憶能力,通過視覺刺激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圖片的展示只是多模態手段的一種簡單應用。
為了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各地方教育部門努力進行教學改革,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大學教師也受到鼓舞,從軟件資源到硬件資源,配備越來越完善,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接觸各種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英語教學搭配計算機進入課堂,改變教師單一講授的教學模式??梢詫崿F教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多種媒體的參與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甚至嗅覺,來激發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
三、多模態教學的手段
事實上,多模態教學的手段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選擇。
(一)音頻素材
音頻素材在選擇時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聽覺模態符號的應用可以在提高學生聽力的同時,也會促進口語交際能力,口語的練習需要學生將聽覺符號轉化為語言符號進行思維理解,然后通過反復模仿進行語言輸出。音頻素材在選擇時要注意語音、語調、音量、語氣、口音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教師可以在主課上根據主題選用較為正式的語言材料,比如名人訪談、時事分析、新聞動向、文化投射等素材。也可以在課上導入時播出較為輕松的生活用語或對話,讓學生進行接觸各種資源的音頻材料,如新概念英語、listen tothis、step by step等等。
(二)外文網站的介入
教師在進行教學安排時,可以將網絡平臺融入課堂之中,將有特色的外語學習網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點擊,進入子網頁,接受來自視覺、聽覺、觸覺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教師在進行網站介紹時,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英語水平及不同的語言需求,進行詳細比較,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及愛好的外文網站。教師要做好監管工作,不要讓學生進入非正式的私人網頁或詐騙及收費網站。
(三)音樂素材的作用
音樂可以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愉悅放松的心境中學會語言,可以將學習轉化為一種享受。但是在課堂上應用的音樂要有嚴格的要求,不可以隨意地去使用音樂,因為音樂的種類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在恰當的場合播放適合的音樂,可以加深學生對該場景的印象。比如在展示運動類PPT時,可以應用較快節奏的音樂或英文歌曲,只要將音量稍加控制,就會使圖片的展示過程更飽滿。介紹文化部分時,可以應用舒緩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選擇要適合主題,同時將音量調解到適當的程度,不要讓音樂干擾課堂教學,影響其他模態符號的應用。
(四)音效的刺激
除以音頻文件及音樂符號的應用以外,還有一種聽覺模態的刺激手段,就是音效的模仿。例如,在講解中西方人表達開心或疼痛或恐懼時發出聲音的區別,就可以在展示圖片的同時采用不同的音效,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讓課堂的氛圍處于更輕松的狀態。講解詩歌時,可以應用風鈴的聲音,講解自然對人類的影響,可以播放地震、臺風、暴雨、海嘯等等不同場景的音效??梢宰寣W生進行猜測,這樣會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視覺符號的展示
視覺符號的種類比較多。教師在選擇時只要做出適當的安排就可以將課堂變得充實。
1.書面視覺符號
書面符號就是指書本對視覺感官的刺激,無論教師上課采用什么手段,都不能脫離課本作為主線,學生在學習時要依靠書本的知識作為學習依據,盡管教師在上課時要盡量避免用書本滿堂灌的現象,但也不能完全離開書本,那會讓學生手足無措,不知課上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因此,教師第一要應用的視覺符號就是書本。
2.板書視覺符號
教師在上課時利用板書生成語言符號,傳遞的信息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教師在做板書時,要注意板書字體的大小、多少,要選擇教學內容中的精華展示給學生。適當的板書及PPT轉換應用,可以讓學生避免視覺疲勞,有時間做筆記。
3.圖片視覺符號
圖片屬于靜態的視覺符號,教師可以通過PPT或紙質材料向學生展示某一場景或某一主題,學生英語課堂上純粹地去記憶語言符號是一種很困難的過程,如果將圖片充分利用可以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受到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展示圖片時,要調整好尺寸,如果所授對象數量較多,學生班額較大,就要考慮應用大型圖片。也可以展示某一圖片的一部分,讓學生討論猜測圖片傳遞的信息及意義。
4.PPT視覺符號
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大大地促進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更為生動、豐富、飽滿。教師可以在PPT中布置圖片、小動畫。設計圖片的效果,也可以加載背景音樂,將死的教學材料變活,但教師在設計PPT時要注意合理布局,主題明確,將教學內容恰當地展示出來,避免花哨。
5.動態視頻視覺符號
學習英語美語的系列教學錄像及電影片段的節選可以傳遞很多語言及文化方面的信息,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將影片進行甄選,把同一主題的外文影視作品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學生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可以了解地道的英語口語,教師在播放時要注意時間的掌控,不要擠占太多的教學內容,致使教學計劃不能順利完成。外語學習軟件是一種很好的借助手段,計算機可以根據學生的測試水平調整試題的難易程度,既可以向學生展示動態的主題,又可以根據學生對該場景回答的問題自動生成分析單及測試成績。教師可以在硬件配套設備完善的情況下,讓每個學生通過外語學習軟件更多地了解英語知識。教學錄像的應用也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例如,空中美語,走遍美國等等。動態視頻資源很豐富,但對教師的要求也較高,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將視頻資源收聽、收看。做到心中有數,選擇適合學生英語水平并符合主題的視頻材料。
6.身體語言視覺符號
教師授課時要通過身體語言輔助外語教學,姿態、動作、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可以傳遞不同的視覺信號,張德祿將身體語言進行過具體劃分,面部表情、點頭、搖頭、眼神等屬于第一部分;手和腿部的姿勢、動作歸為第二部分;身體主干的動作,如跑、跳等屬于第三部分。教師在授課時如果頻繁地使用身體語言也會擾亂學生的注意力。適當的身體語言也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
四、結語
將多模態教學模式構建于英語課堂可以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很深遠的研究意義。能將英語由枯燥變為活躍,由腐朽變為神奇,將課堂由沉悶變為愉快,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只要教師恰當應用,就可以做到有百利而無一害,提高了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及聽說交際能力。在多模態社會交往符號構建中,英語教學逐漸實現了一體的多維外語互動課堂,進而展開多模態多翼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將多模態作為英語教學法的新研究領域,充分重視多模態教學模式對英語互動能力培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1).
[2]姜琪瑤.多模態視角下的英語視聽說教學設計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5).
[3]程云.多模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中的構建[J].學理論,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