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伴隨著大學英語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融合,語言學家們開始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任務之一。主要對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培養策略,以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更加長足的進步。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6-0270-02
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試行)》中,明確將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尤其是聽寫能力這方面,由于大學生今后在工作與社會交往中需要具備足夠的英語聽寫能力,才能正常進行口頭或者書面交流。此外,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所以,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培養出能夠獨立自主學習以及對英語知識進行靈活轉化及運用的具有高素質的英語應用型人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秉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教學原則。對于英語教師來說,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促進大學英語課堂的和諧氛圍的營造。
一、自主學習的理念
自主學習這一概念最早由Holec提出的,他認為自主學習能力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內容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安排,自己負責監督自己的學習進度,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并自我評估學習效果等。而1993年,Dickinson則提出了自主性是一種對于語言學習的態度的觀點。根據Little對自主學習的解釋來看,他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在本質上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心理關系問題,是一種能夠進行客觀批判的能力,一種決策力以及一種執行力。所以,他認為不能將自主學習看作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是學生自我把握學習的能力。Little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具體來說是學生自己獨立地確定學習目標、規劃學習進度、自我布置學習任務的能力,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自評的一種能力。自主學習實質上是學習者內在激發其參與學習,并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負責,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個性化特征。
二、問卷調查
筆者在參考一些自主學習研究者所設計的調查問卷的基礎上,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所在工作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的大一和大二不同專業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如下:
三、影響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因素
1.傳統教學觀念阻礙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切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落后,課堂信息量不夠,教學手段的不先進,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聽課,參與性差,對教師以及課本的觀點不加辯駁地全盤接受。在傳統的外語教學過程中,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是指導者,在教學上起主導作用,使學生成了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不斷地模仿教師,反過來,教師不停地改正學生所犯的語言方面的錯誤,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難以激起,同時也不利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我國長時間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從小就接受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直接導致許多學生不敢輕信自主學習英語的效果,對自主學習英語缺乏必要的自信。
2.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雖然,近年來,許多高校已經注意到了大學英語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改革,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有一定改善,但由于資金、師資等條件受到各種限制,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等條件不太具備,不能與在校學生數量相匹配,因此,限制和制約了學生的學習愿望以及學習效率;目前,我國大學外語教室多為本土人才,即本國大學培養的人才,英語口語難以達到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水平,學生人數由于連年擴招而劇增,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缺少時間提高自身的英語專業能力及教學水平;許多學校的大學英語課仍以教師灌輸為主,相關的學習活動未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無論是學習的軟環境還是硬環境情況都較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開展。
3.英語學習動機消極。學習者只有擁有積極的學習動機,才會增強其自身學習的自主性。學習者必須要對使用目的語的社區感興趣或者具備某種特殊的感情,并希望使用目的語來與社區成員進行溝通與交流,最后融入或者參與到社區中去,這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積極的學習動機。如果學生是為了通過考試或者其他功利性的目的而去學習目的語,那么我們便將這種動機稱作為消極的學習動機。從目前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來看,大部分學生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便將來能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這種消極的學習動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英語,但卻不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4.自主學習不等于自由學習或者是放任自流。有部分大學英語教師錯誤地將自主學習與學生自習之間畫等號,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與教師無關,教師從教學中解放出來,教學過程變得輕松。自主學習不能變成老師不管的自由學習,而應該是在老師的指導、暗示、監督下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生對學習失去學習興趣時,教師就應當尋找合適的方法,以幫助學生重新拾起學習興趣。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找到出路。
四、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是激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學習的自主意識,只有當學習者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會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主動有效地對個人的學習進行調整,批判性地吸收所獲得的知識,掌握駕馭知識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師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應當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幫助他們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并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幫助他們挖掘自己的潛能。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前提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我們這里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是指高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并重點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在他們畢業后仍然能夠進行英語的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指導原則、教學方法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主。教師應該從過去的以“教”為主轉變到以學生的“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改變學生的依賴思想,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英語是靠學會的,而不是靠教會的。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學生由傳統地被動地介紹英語教育,轉變為主動地學習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完成英語知識方面的傳授,更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巧妙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課堂教學的潛移默化,學生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
3.引導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傳統模式的英語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相較于傳統模式的英語教學,其主要具有開放性、地域性限制較小、交互性強的特點,這也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網絡英語教學的教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在課堂外自主學習。由于網絡英語教學只需要有網絡即可開展,因而,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受到的限制都較小。同時,網絡能夠承載多種信息資源,能夠為學習者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學習者能夠通過該平臺充分學習英語知識。大學英語教師也應當充分利用該平臺的優勢,將教學與網絡相結合,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在這樣一種新的學習模式下,學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由被動參與學習變成主動參與學習,進而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為減少學生在搜集、篩選資料的耗時耗力,教師應當適時整理網絡教學資源,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效率。
4.對教師的要求有所提高。在教學初始階段,大學英語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的地位,要他們理解到自己才是真正的英語學習的認知主體,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被動的學習和接受知識,而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還應當幫助學生了解到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學生應當達到的學習目標是什么,然后讓學生自主思考自己的學習進度,幫助其分析其將來的學習需求是什么,并向學生展示學生自身擁有的學習資源是什么,以幫助其確立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是什么。
綜上所述,要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要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就要幫學生認識自己,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如何培養大學生對英語這門重要課程中的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外語工作者所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gamon Press,1981.
[2]Dickinson L.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
[3]余麗非.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淺析[J].考試周刊,2009,(57).
[4]徐錦芬,吳衛平.學生自主英語學習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