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設立獎助學金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大學生特殊群體的關心愛護、激勵大學生健康成長、促使大學生感恩回饋,因此科學合理的評比過程控制便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以國家獎助學金評比過程控制與大學生人際和諧的關聯性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人際和諧對國家獎助學金評選的重要影響,著力打造良好的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和諧校園,積極發揮國家獎助學金的應有作用。
關鍵詞:國家獎助學金;大學生人際和諧;關聯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6-0315-02
一、國家獎助學金和大學生人際關系概述
(一)國家獎助學金設立的背景和意義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伴隨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得到快速發展。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廉永生(2012)指出,以2003年為時間節點標志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步由傳統的精英教育向現代大眾教育轉變,2012年全國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學率為75%,北京、上海、廣東等高等教育發達省份達85%以上。為了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給更多農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國家從2002年開始就設立了國家獎學金用于獎勵那些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大學生。2005年,國家為進一步加大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力度,又設立了國家助學金,當年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 500元,現在為每人每年3 000元。2007年,國家為激勵大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勤奮學習、德智體全面發展,國務院會同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頒布實施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在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又設立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標準為每人每年5 000元。自此,中央政府圍繞大學生資助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為主要內容的資助體系,為我國大學生尤其是經濟困難大學生發奮努力、成長成才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二)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的基本含義
大學生人際關系是指大學生之間通過交往與互助而彼此形成的直接心理關系,具體表現為大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和感知程度,集中反映了大學生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需求是人際交往的根本動機,青年學子自然也不例外同樣需要交流信息與情感,與同窗好友分享思想、觀點和情感。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等。應當指出,前兩個層次的需要屬于較低層次的物質需求,而后三個方面的需求則屬于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大學生作為時代驕子在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以后,就會產生強烈的精神交流需求,迫切渴望得到同窗好友的理解、認可和肯定,并以此為基礎贏得朋友的關心、支持和友誼,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實現。我國心理學家李剛會(2011)在其研究中認為,大學生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和實現與其自身的人格形成有著極為密切關系,而且其自身人際關系是否處于良好的和諧狀態亦會因人而異。目前,我國理論界和業界大都傾向于將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作為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的基本內容和本質要求。其中,平等友愛是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的基礎和前提,團結互助是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的途徑和手段,共同進步則是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的目的與歸宿。
二、影響國家獎助學金評比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交談維度因素分析
應當指出,為切實發揮國家各類獎助學金的重要作用,國家專門出臺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等許多辦法。不過,由于高校大學生獎助學金發放范圍廣、資助力度大深受廣大學子關心和關注,甚至在評選中出現了相互攀比、相互攻擊、相互指責等不應有的異象,由此看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因素對國家各類獎助學金的評定具有重要影響。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一平(2010)認為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整體上由交談維度、交際維度以及待人接物維度三個層面構成,本文正是以此為基礎并通過本人所在學校的抽樣調查結果分別闡釋它們對高校獎助學金評定的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形成與維護與交談密切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重慶文理學院大學生64%的學生交談能力和技能較高,36%的欠佳。在關于獎助學金的評定方面,一般是那些經濟困難、學習成績好且善于表達交流的學生更容易獲得資助機會。有些同學,雖然成績很好經濟條件也確實比較艱苦但由于不善于和輔導員以及同學交流,甚至認為主動爭取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從而失去了本應得到的資助資格。
(二)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交際維度因素分析
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交際維度在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與否的同時,也對各類獎助學金的評定和發放產生重要影響。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我校有近59%的學生在交際方面比較真誠、熱情和主動,41%的則在交際中的真誠、熱情和主動等方面明顯不足,進一步研究我們還發現文科學生明顯在交際能力和素質方面高于理科學生和工科學生,這一調查結果也在獎助學金評定方面得到了驗證和詮釋。以我校經濟管理學院和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為例,這兩個學院分別是我校文科和工科的最大學院,學生人數基本相當,資助名額基本一樣。在2011-2012學年度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中,經濟管理學院無論是評定時間還是評定效果都明顯優于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比如,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在獎助學金的評定方面有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大都會事先說出來,即使在評定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瑕疵也都比較寬容。相反,工科類的學生由于善于理性思維缺乏人際交往往往比較認死理,過于看重有關評定政策的剛性,一旦認為評定結果有失公允就會向輔導員、院領導甚至校領導告狀,或者進行人身攻擊。
(三)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待人接物維度因素分析
有人說大學之所以“大”,不在于“大樓”而在于“大師”和“大氣”,而“大師”和“大氣”給予大學生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科研技能,更是集中體現在對大學生人格的培養以及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素質的提升。華中科技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靳英(2012)在其研究中強調,同樣是一個學校、一個學院甚至是一個宿舍的大學生,由于各自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尊重別人以及外在環境適應等方面的素質存在一定差異,從而給他們在日常和今后的學習、科研與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產生重要影響。重慶文理學院的調查數據表明,15%的學生對他人不夠尊重,尤其是在獎助學金的評定中故意揭個別經濟困難學生的傷疤,甚至拿申請人的日常生活節儉行為取笑他們;57%的學生則比較機智幽默,善于正確處理同學關系。包括與異性的交往關系,從而在獎助學金的評定中比較豁達、看得開,“本次不成下次還有機會”;2%的學生由于人格缺陷,性格自我封閉,不善于與別人交流,一旦沒有實現志在必得的“評定目標”,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我虐待,甚至走向極端
三、國家獎助學金評比過程控制與大學生人際和諧的關聯性探究
(一)評選對象確定與大學生人際和諧的關聯性
通過上述關于影響國家獎助學金評比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因素分析,我們發現現階段我國高校在國家各類獎助學金的評比過程與控制中和大學生的人際和諧關系存在顯著的關聯性。下面,本文著力從評選對象確定、評選過程高效和評選結果公正三個層面探究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與獎助學金評比過程控制的關聯性。實際上,一直困擾高校獎助學金評定的主要困難就在于評選對象的確定,盡管國家關于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有著明確的評選條件和實施細則,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卻很麻煩,尤其是基層輔導員往往會因此不堪重負,出力不討好,不僅得罪了部分學生還給領導留下了工作不力的“壞印象”。在實踐中,許多高校嘗試通過建立入學貧困生檔案并實行動態管理以及獎學金綜合評定機制,應當說這些辦法具有一定成效并得到大范圍推廣使用。可是,我們仍會在每年獎助學金評定的高峰時期發現諸多不愉快的事情,如串謀、人身攻擊、告惡狀等行為,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忽視了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打造,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理念沒有得到切實貫徹。
(二)評選過程高效與大學生人際和諧的關聯性
目前,相當部分學校關于大學生獎助學金的評選機制是這樣的,學生個人申請、班級輔導員綜合初評、學院領導小組全程監督、學校大學生資助中心集中公示,多年來應當說這一評選機制運轉良好效果顯著。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學生工作的高校教師,在工作中發現如果僅僅注重正式的評選機制忽視了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及影響,將會給整個評定工作帶來諸多麻煩,甚至事與愿違。如在學生個人申請環節,大學生如缺乏正確的人際和諧理念,就會出現盲從行為和攀比行為,尤其是國家助學金的評選更是難以把握,難道必須或者只有進行所謂的貧困演講才能評選出合適的人員?再比如班級輔導員綜合初評環節,綜合測評的具體標準到底是什么,德智體美勞各自的比重究竟該如何確定,演講比賽、運動會、大學生志愿活動等具體成績又如何量化,這些問題相信凡是從事過學生工作的都會深有體會。如果缺乏和諧的人際關系,大家不顧團結互助和平等友愛,一心只關注自身的狹隘利益,終將會把獎助學金的評定過程拉得很長、積怨較多,喪失其應有的初衷。
(三)評選結果公正與大學生人際和諧的關聯性
國家設立各類獎助學金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大學生特殊群體的關心愛護、激勵大學生健康成長、促使大學生感恩回饋,試想如果高校的獎助學金評選結果失去了應有的公正,上述目標將為成為泡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確也經常聽說或者親眼見過一些學生原本家庭經濟條件很好,甚至配置有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卻還在享受國家助學金待遇;個別學生拿到獎助學金以后不是用于學習消費或生活改善,而是用于大吃大喝;一些班級為了平衡學生訴求,采取一人申請多人分享的方法;還有一些班級將獎助學金評定與班費籌集、集體活動開展、自愿活動組織、班干部評選、年度評先評優掛鉤。上述種種評選結果可以說均脫離了國家設立獎助學金的初衷,或者可以看作是評選結果的異化。仔細研究,我們就會發現造成上述種種國家各類獎助學金評選結果異化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整個評選過程失去了良好的大學生人際和諧關系的支撐。于是,一些學生趁機渾水摸魚、輔導員疲于應付只好折中、院系領導出于穩定息事寧人、學校顧及形象內部解決,長此以往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不僅有違國家設立獎助學金的初衷,更會成為影響學生和諧的不穩定因素。
參考文獻:
[1]郭維杰.構建大學和諧校園[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2]林效廷.國家獎助學金評選問題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5):45-46.
[3]吳玉倫.大學生獎助學金評定方法的思考[J].焦作大學學報,2013(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