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以其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及提升就業能力方面獨特的優越性,受到了眾多經管院校的青睞,然而在課程引進及建設的過程中,幾乎所有院校都面臨著如何構建穩定、合理、有效的教學團隊的困惑。在對當前高校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團隊現狀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新型教學團隊的思路。
關鍵詞:教學團隊;多專業綜合實訓;師資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6-0330-02
作為一門綜合性仿真實訓課程,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以其在培養學生專業素質以及提升就業能力等方面獨有的優越性,日益受到各經管類院校的青睞,不少院校已經或是準備嘗試進行該課程的開設。然而一門新課程的開設及建設都離不開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尤其是對于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而言更是如此。首先,該課程涉及多個專業、多門課程的知識,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協作來完成教學任務;其次,該課程倡導的仿真教學,需要教學團隊具有足夠的實踐業務經驗;最后,該課程的開設需要不同專業的多個班級同時開課,人數眾多,需要教學團隊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及教學監管。正是基于教學團隊對于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重要性,如何構建一支結構合理、高質量的教學團隊已成為該課程建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對當前高校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團隊現狀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新型教學團隊的思路。
一、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團隊的現狀以及所遇到的問題
(一)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團隊組成成員的臨時性致使教學積極性不高
就目前開設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院校來看,該課程一般不屬于某一單獨的院系所有,而是由掌握實訓教學資源的實訓課程管理中心牽頭引進及建設,所以該課程教學團隊也是由課程負責人在各院系領導的支持下,臨時從各個相關專業抽調教師構成。這就使得團隊成員既要受到課程負責人的指揮,同時也要服從系上指揮,這種雙重領導的矩陣式組織結構雖然靈活性很強,能夠滿足教學團隊及時的用人要求,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由于各教師在行政歸屬上仍屬于系部,所以當多專業實訓課程與系部安排出現矛盾時,教師往往會以系部利益為重;其次,由于課程不歸各院系所有,而各專業教師的抽調往往是由院系領導進行決定,這就導致團隊教師對這門課程的歸屬感較弱,不能將其作為自己的核心課程進行完善,缺乏進行課程建設的積極性。
(二)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團隊組成成員的年輕化致使實踐經驗不足
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上理論課,年輕教師教授實訓課程的傳統意識,以及成熟的專業課程由資深教師主講,而新開設的課程一般由年輕教師承擔的教學現實,使得多專業綜合實訓教學團隊與其他教學團隊相比,年輕教師往往占據絕大多數。誠然年輕教師樂于承擔重任,敢于接受挑戰,善于創新,但不可否認的是年輕教師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參加過社會工作,相對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這就使教師的業務設計及教學指導具有很深的“學院派”印記,與真實的企業經營實際難免存在偏差。而另一方面通過仿真的工作環境進行各種真實的業務體驗,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正是這門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由此可見整個教學團隊實踐經驗的相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發展的瓶頸。
(三)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生師比較高致使教學實踐中指導力度不足
一方面,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師資一般是對院校現有教師資源進行的重新分配,所以由于師資的限制,往往只能從相關專業抽調一名教師組成教學團隊;而另一方面該課程需要不同專業、多個班級同時開課才能進行,這就導致課程生師比相對較高。生師比較高給課程的順利進行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首先,實訓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通過對學生技能的觀察,來進行針對性指導,較高的生師比往往使教師難以關注到每位同學,沒辦法及時進行有效指導及答疑解惑,這必將會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次,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往往是幾百人在相對較大的實訓基地開課,場地較為分散,當生師比過高時,教師的監管難度也會增加,不能有效地控制實訓的秩序,這必將會使實訓效果打折。
二、創新型多專業綜合實訓教學團隊的構建模式
(一)整合現有師資,構建多專業綜合實訓教研室
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作為一門還在探索中的新型實訓課程,無論教學環節還是教學組織都還不成熟,且該課程同時上課的教師人數多達十幾人,這么多的教師如何協調共同完成一個統一的授課任務也是一個難題,另外,場所的約束、教學秩序的維持、教學節奏的掌控等問題都需要一一解決。想解決這些問題,完全依靠各院系派出“流動教師”組建的臨時教學團隊是不可靠的,必須要一支由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的相對穩定的能熟練配合的核心團隊,共同思考,不斷改進,才能保證各學期課程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并使課程迅速完善起來。因此多專業綜合實訓教學團隊要能發揮其作用,必須進行相對集中管理,隊伍相對穩定才行,這種教學團隊在院校體現為最基層組織——專業教研室。
在目前高校行政化的環境下,多專業綜合實訓教研室最好是依托在一定的行政單位上才好運轉。由于該課程需要多個院系共同協助才能完成,所以該專業教研室不易并入某一單獨的院系,所以建議歸于引入該課程的實訓課程管理中心。另外,從硬件條件來看,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開設需要使用大量的實驗室設施和設備,而實訓課程管理中心掌管全校的實驗教學資源,如果不依托實訓課程管理中心,其工作是很難開展的。
(二)循序漸進,形成由行業專家構成的兼職教師團隊
基于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要求盡量對現有的企業各項業務進行仿真,而專職教師團隊實踐經驗相對欠缺,若單純依靠他們進行課程建設,難免有閉門造車之嫌。所以若要使課程教學與行業企業發展同步,必須要引入業務精良、經驗豐富實踐專家的參與。他們了解各業務領域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從而為課程開發、實訓指導等諸多方面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因此穩定的行業專家團隊是對現有專職教師團隊的有益補充。但是由于行業專家不熟悉教學業務,且沒有固定的時間進行實訓教學及課程開發,若不制定有效的教學及教研計劃,必然會使行業專家團隊流于形式。
要形成穩定的行業專家隊伍必須兼顧行業專家的工作時間及性質,并加強歸屬感的培養,可以嘗試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在與有意向的行業專家進行前期接洽后,需要邀請他們進入實訓基地,實地參觀,對學生進行指導并提出相關改進建議。由于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上課時間多為連續的一到兩周,可以邀請行業專家結合自身工作安排靈活選擇某一天或幾天到實訓基地進上課程指導;第二,加強專兼職教師之間的交流,由于專家畢竟不是專職教師,不可能隨時進行教學指導,因此每一業務領域應該有一位專職教師與行業專家進行對接,并在非上課期間進行不定期的交流,從而保證教學情景的設計不脫離實際企業經營,也突出了行業專家隊伍對課程的方向性指導;第三,行業專家形成的兼職教師團隊不同于學校的專職教師團隊,學校對他們沒有任何行政約束力,他們參與課程建設及指導完全在于個人意愿及自我約束,因此需要通過頒發聘書,多進行情感交流等方式不斷增強他們的責任感與歸屬感,最終形成固定教師團隊。
(三)形成機制,培養由多專業綜合實訓協會成員構成的“小教師”團隊
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進一步完善,必須要解決生師比較高的問題。在目前師資總量不可能出現較大調整的情況下,成立由對企業經營感興趣的學生組成的多專業綜合實訓協會,在協會成員中培養技術骨干,由他們承擔一定的教學指導的任務,則可以有效緩解師資不足的問題。由于在平時的協會活動中,他們已經對實訓目標及規則有了深刻的理解,與再經歷一次企業經營流程相比,擔任“小教師”則會讓他們收獲更多,尤其是對他們溝通能力和講解能力的鍛煉。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協會骨干成員畢竟不是真正的教師,他們缺乏教學經驗及教學能力,因此必須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管理。首先,專職教師應在開課前對他們進行相關培訓,告知他們如何進行教學指導及應關注的重點,并且嚴格限制他們參與企業決策;第二,專職教師應制定“小教師”考評方案,并進行嚴格考核,從而使他們能夠認真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綜上所述,由來自學校不同專業的教師形成的穩定專職教師團隊、由來自企業及社會不同業務領域實踐專家形成的兼職教師團隊以及多專業綜合實訓協會骨干成員形成的“小教師”團隊,相互配合能夠有效解決目前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師資問題。最后,由于教學經驗及閱歷的不足,筆者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夠吸引更多的院校及教師來關注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從而使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逐步成熟起來。
參考文獻:
[1]李靜敏.對經濟與管理跨專業綜合實驗教學團隊建設問題的思考[J].大眾科技,2011,(3).
[2]陸建軍,高玉梅,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2).
[3]徐慶國.高職高專教師虛擬團隊的構建與管理[J].江蘇高教,2011,(3).
[4]陳軍,勞本信.經濟與管理跨專業綜合實驗教學團隊建設中的難點與對策[J].高教論壇,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