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是從哪里聽到的說法了,說是男人比女人更容易產生悲秋的情緒。想想也是,無論是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還是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究其原因,可能是男性更擔憂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以至于看到那凋零的落葉,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而女性有太多的瑣事要忙,自然沒有閑心去悲秋了。
我忽然很無厘頭地想,如果他們能認識蕭言中就好了,他的漫畫是治愈悲秋情緒的良藥。
當編輯告訴我這期封面的創作者是蕭言中時,我瞬間沒有反應過來,就是畫《笨賊一籮筐》的漫畫家啊,編輯進一步提醒我。頓時,心里就有了歡樂的感覺,原來是他!
我是從看《三毛流浪記》開始喜歡上看漫畫的,閱讀漫畫的歷史已經不算短了。老大不小的時候開始喜歡《笨賊一籮筐》,當時這組漫畫在某都市報上連載,我至今還能清晰地想起每天報紙一來,我總是看完《笨賊一籮筐》后,才帶著愉悅的心情去瀏覽其他的新聞。
毋庸置疑,像我這樣喜歡他漫畫的讀者當然很多,這對蕭言中來說,就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因為他說過,“如果我本人和我的漫畫能讓大家笑一笑,那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對于我來說,當年癡迷于他的漫畫時,并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為我們雜志創作了一幅封面作品。這是怎樣的一種機緣巧合呢?
作為臺灣著名的漫畫家,蕭言中的成功除了勤奮,更多的來自于他不拘一格的良好心態。因為永遠擁有小孩子一樣的天真笑容,很多人會納悶他有沒有煩惱的時候。但是蕭言中認為,這個世界上負面情緒的人太多了,他只是不希望將這些情緒帶給朋友們。
正是有著這樣自由暢快的好心態,蕭言中始終相信,事情可以有許多不同方法來解決。我想,他絕對不是鉆牛角尖的人,因為他會把悲秋的情緒都轉變成幽默、詼諧、風趣、別具一格的漫畫作品,甚至連硬朗的飛機,在他筆下都有著海豚般的萌態與鳥兒般的優雅。
了解了蕭言中就會感覺到,他帶給讀者的絕不僅僅是他的漫畫,他童年就體現出來的如陽光般明朗的氣息始終伴隨著他,這種氣息會讓他感覺到,堅持30年的漫畫創作并沒有那么難,也讓我找到了他總是擁有快樂的理由。
而我在寫這篇卷首語的時候,加拿大女作家門羅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和我八竿子打不著,但對于一個曾經的文學青年,在聽到這個消息時,內心依然被溫暖地觸動。甚至思緒紛飛,想起在中學里辦文學社的久遠歲月。20多年前的那本校園社刊依然油墨芬芳,留下了我幼稚的卷首語,20多年后的今天,我還在寫卷首語。但就像蕭言中說的那樣,堅持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深秋,依然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