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素有“小上海”之稱,憑借獨特的商業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成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發祥地。斗轉星移,百年來民營企業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形成了敢創人先,堅韌剛毅、榮德厚生、實業報國的錫商精神。秉承先輩遺德,無錫的后生們也開始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興辦自己的企業,傳承創新。
陳國華就是這樣的后生之一。“70”后的陳國華出生在江蘇常州溧陽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艱苦的生活環境養成了他勤奮、踏實的性格。母親是位小學教師,給了他良好的啟蒙教育。憑著“業精于勤”的精神,像民營企業家們一樣擁有自己的企業是陳國華暗暗種下的夢想。金融在陳國華眼里非常神秘而令人神往,于是“金融夢”開始在他心里蔓延開花。順理成章,上大學的時候陳國華堅定地選擇了金融專業。
大學畢業后,陳國華順利地在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分行找到一份工作。銀行待遇豐厚、發展空間大,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金飯碗”。從一名普通業務員到營業部總經理,盡管有金飯碗在手,吃穿不愁,可那顆懷抱夢想的心不時在指引他向民營企業家們靠近。專業的金融知識和金融工作經驗成為他日后創建“匯普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的奠基石。

在銀行工作期間,他敏銳地發現中小企業盡管數量上占比99%左右,60%以上的稅收由其貢獻,75%以上的就業崗位也由其提供,但令人尷尬的是:中小微企業帶來的巨大貢獻和其得到的支持完全不成正比。尤其是在投、融資方面,僅有10%左右的企業能夠順利地獲得銀行貸款。
長期與客戶打交道的陳國華深切體會到民營中小微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艱難,尤其在制造業發達的無錫,金融服務相對滯后,這個問題尤為突出。無錫作為“國家火炬創新試驗城市”試驗田后,新增了大量的企業(如:新增“雙密”企業11家、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108家等),其中大部分為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更是迫在眉睫。2004年,無錫GDP突破2300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588元。非國有投資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經濟效益的提高,最直接的表現是城市“金庫”的日益充盈。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迅速擴大,投資發展環境宜人。可有誰為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服務,喊出中小企業的聲音?答案是否定的。瞅準這一時機,陳國華辭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金飯碗”,踏上了金融服務之路。
2005年,江蘇匯普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一個專門致力于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投資、擔保、咨詢等服務的金融機構,也就是“匯普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匯普”)的前身。可作為一個民營金融服務機構,資金、實力都不如國有企業,別人憑什么要相信你?陳國華思前想后,覺得“匯普”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出奇方能致勝。
業內赫赫有名的徐家木業,初創期急需300多萬元資金周轉,但申請遲遲得不到銀行批準。為了幫助徐家木業度過難關,也為了打響“匯普”招牌的第一槍,“匯普”另辟蹊徑,以其商標使用權作抵押,多次為其提供擔保,為其融資300多萬元,保證了徐家木業在發展中的資金供應。現在,徐家木業資產已達上億元,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知名企業。“匯普”也逐漸獲得政府及業內認可。
萬事開頭難。“匯普”的發展亦不是一帆風順。首先大量專業性金融人才的引進便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個民營金融機構,與傳統的國有及股份制銀行相比,實力懸殊較大,想從國家單位挖墻腳,可謂難上加難。經過一番探索,掌門人陳國華實施了“工薪通道、晉升通道、培訓通道”三通道人才戰略,通過優厚的薪資待遇,公開公平的晉升機會,以及每年幾十萬元的員工專業培訓,吸引了大量人才、提高了員工的整體素質。
除此之外,資金匱乏、人脈資源短缺、公司知名度不高也嚴重影響了“匯普”的發展。前方困難重重,如何撥開迷霧?正如員工謝國明所說:“我們不能只顧眼前,不求發展,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踏實進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匯普”員工眾志成城,帶著微笑跑市場,拓展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樹立良好企業形象。“苦心人,天不負”,幾年苦心經營后,“匯普”不斷壯大。2006年到2008年,連續三年被無錫市政府評為“無錫市(民營)企業十佳服務型企業”。
2 0 0 9年,無錫民營注冊資金達到 3304.36億元,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入988.62億元,投資高速增長。與之相隨,金融存貸款規模迅速擴大。金融環境的風云變幻使陳國華深刻地意識到:單純的融資擔保已經不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匯普”也要合時宜,謀時變。
2010年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發布了關于“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大多數中小微企業金融需求多樣化,對全方位、系統化的金融服務有很大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匯普”究竟要怎么合時宜,怎么變?陳國華開始在腦海中把金融夢編織的更加豐滿:用一站式的模式,為中小微企業量體裁衣,做一個“貼心的保姆”,提供“超市”般的服務。

2010年,陳國華順應時代要求,成立了“無錫匯普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有限公司。企業定位為一家致力于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一條龍“金融超市”模式的專業金融服務企業。服務渠道也不斷拓展:從資金、資本、信息、外延、外包等眾多方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系統金融服務。此外,業務范圍大大增加,涵蓋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典當融資、融資策劃與代理、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并購重組、產權交易、企業上市服務、財務管理、評估拍賣、投融資咨詢、金融信息、金融培訓等金融產品和中介服務業務。與傳統的靠放貸模式周轉資金不同的是,“匯普”依托銀行授信和其他金融機構共同開發金融產品,“這也許就是中國金融經紀人的雛形吧!”陳國華如此界定。新“匯普”誕生了,夢想的曙光開始在中小微企業的燈火闌珊處熠熠生輝。
“轉型是一定會流點血的,而習慣于習慣之中,安逸于一成不變的舒適之中,勢必成為致命障礙。”匯普一老員工如是說。為了真正成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運行商,“匯普”發揚首創精神,實行“接待一站式、服務一條龍”模式,無差別對待、全套服務體系保證客戶問題得到解決,同時有效整合金融資源、彌補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的空白。而這些服務如何才能擴展到整個無錫、輻射長三角甚至整個中國?“匯普”秉承錫商開放包容的胸懷,又悉心打造了無錫金融服務網—“金融新干線”(www.jrxgx.com),通過《金融資訊》、《金融超市》、《研究觀察》、《企業之窗》等欄目及時向外傳播最近中小微企業需要的金融信息。
“匯普”創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在當時的江蘇尚屬先例,成為真正專業為廣大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平臺,這成為無錫市的一個金融創舉,更成為當時江蘇省甚至全國金融服務創新的一個亮點。截至2013年6月末,公司已為4000多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擔保、投融資服務金額累計人民幣50多億元。無數想創業和正在發展的個人及企業在這里實現了他們的夢想。2011年,“匯普”榮獲“中國優秀民營企業”稱號。
盡管如此,可作為新一代民營企業家,陳國華不僅要承接祖輩留下來的基業,企業轉型、創新之路也依然任重道遠。夢想照進現實,企業需要實體金融樞紐,于是他又開始在心中籌劃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基地—“匯普金融大廈”的藍圖。
2011年11月26日,“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授牌暨“匯普金融大廈”開工儀式在無錫南長區正式打開帷幕,陳國華的夢想開始有了自己的金融沃土。建成后的“匯普”平臺將通過“信貸服務部、金融服務部、金融新干線和客戶信息服務部、匯普中小企業金融研究院、匯普金融服務大廳”五個部門,根據中小微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特點,切實提供融資顧問、財務顧問、投資顧問、信息咨詢、綜合代理等服務。該平臺還將涵蓋中小企業擔保、融資、資本運行、產權交易、金融信息、金融研究、金融管理培訓、商務服務、藝術鑒賞等九大中心,推動資源互享、產業成鏈。
如今,這片沃土已于今年9月29日在無錫南長區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這也宣告著為中小微企業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務產業基地、無錫市首家實體“金融超市”平臺正式啟航。未來五年該項平臺將形成區域金融產業集群,并以“匯普金融大廈”為載體,引進50家以上的金融類和類金融機構及企業,成為現代金融服務產業基地;服務中小企業2萬戶以上;實現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額50億元人民幣以上;爭取服務的中小企業上市5-10戶;募集運營資金10億元以上;創造直接以及相關產業年產值在5億元以上,年完成稅收1000萬元以上;解決就業人口1500人以上;成立一家民營銀行。
光陰荏苒,“匯普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成立已有三年。經濟形式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國務院在《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從頂層金融設計導向來看,金融服務業此番是進入了大規模的整合、調整期。民營銀行呼之欲出。機遇難逢,“匯普”也在積極籌劃,希望將“匯普銀行”寫進史冊。
有關資料顯示:10月15日,第一批民營銀行10個名額已經下發至各省,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分別獲得兩個名額,不久將公布。而截至9月26日,申請或有計劃申請籌辦民營銀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已達27家,且數字仍在不斷增長中。“匯普銀行”能否在“全民銀行”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尚且不得而知。
一切事物都在運動變化之中,“金融夢”也要不斷和實際接軌才能長久發展。“匯普”的創舉開辟了金融服務模式的先河,然而未來“匯普”的道路是不是一片光明,匯普的金融服務一體化平臺是否能為更多的中小企業解決信息不對稱,專業服務不對位的問題?“匯普銀行”是否終能通過審批、陳國華的“匯聚資本、普濟民企”的夢想能否真正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