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內蒙古赤峰市向日葵黃萎病重發地建立向日葵黃萎病自然病圃,對28份食葵品種和22份油葵品種進行了抗黃萎病鑒定。鑒定結果顯示,食葵品種中有感病品種(S)13個,中抗品種(MR)4個,抗病品種(R)5個,高抗品種(HR)6個。油葵品種中,有高感品種(HS)3個,感病品種(S)2個,中抗品種(MR)3個,抗病品種(R)11個,高抗品種(HR)3個。
關鍵詞:向日葵黃萎病;抗性品種;病圃;篩選鑒定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1-39-03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我國主要利用其油用和食用價值。它具有耐鹽堿、耐貧瘠、抗干旱、適應性強等特性,在許多國家廣泛種植。近年來,由于土地面積有限,輪作倒茬受到限制,使得向日葵病害不斷加重,導致向日葵單產下降,造成向日葵經濟效益的降低,嚴重影響向日葵生產[1-2]。
向日葵黃萎病是向日葵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特別是近年來向日葵黃萎病的嚴重發生極大地影響了向日葵種植業的穩步發展。目前,該病在我國東北3省、寧夏及內蒙古等向日葵產區均有發生,一般年份發病率達10%,嚴重年份可達50%~64%[3-6]。近幾年,由于外來品種的引進等各種原因,赤峰地區向日葵黃萎病發病率也逐年提高。本試驗以生產中大面積推廣的向日葵品種和育種單位新近培育的品種作為試驗材料,采用自然病圃的方式進行田間抗性篩選,以期為生產中選用抗病品種防治向日葵黃萎病提供依據[7-9]。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向日葵品種由國家向日葵產業體系各試驗站提供,共52個向日葵品種。其中食葵品種28個,油葵品種22個,另外設置食葵感病對照LD5009和油葵感病對照諾葵212。
1.2 方法
1.2.1 自然病圃 病圃位于內蒙古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試驗地,為多年向日葵重茬地,向日葵黃萎病發病嚴重,該地塊一直作為向日葵研究所的向日葵黃萎病病原圃。隨機區組排列,52個品種各設置3個重復,每個重復播種50穴。
1.2.2 調查方法 在向日葵的各生育期觀察記載發病情況,盛花末期對全部植株進行病情調查。調查各品種的發病情況,計算病株率、病情指數和相對病情指數。
表1 成株期向日葵黃萎病分級標準
[病級\代表值\病變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百分比(%)\1\0\0\2\1\0.1~25.0\3\2\25.1~50.0\4\3\50.1~75.0\5\4\75.1~100.0\]
1.2.3 調查結果計算 按照計算各品種3次重復的品種病株率、病情指數和相對病情指數的平均值,以平均相對病情指數確定品種的抗病性。用下列公式計算各指標:
病株率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病情指數=[Σ(各級病株數×相應病級)/調查總株數×最高病級(4)]×100
校正系數(K):K=50/感病對照品種的實際病情指數
為保證鑒定結果的準確性,要求K值范圍在0.75~1.25之間。
相對抗病指數(X)=K×鑒定材料的病指
2 結果與分析
2.1 校正系數 校正系數(K):K=50/感病對照品種的實際病情指數。所以,分別利用食葵感病對照LD5009和油葵感病對照諾葵212計算食葵品種和油葵品種的校正系數。
食葵校正系數:K1=50/66.51=0.75
油葵校正系數:K2=50/43.37=1.15
K在0.75~1.25(相當于病情指數40.00~66.67)時,鑒定結果可靠。
2.2 食葵和油葵品種的抗向日葵黃萎病鑒定結果
2.2.1 食葵品種的抗性鑒定結果 如表3所示,28個食葵參試品種中,有感病品種(S)13個,中抗品種(MR)4個,抗病品種(R)5個,高抗品種(HR)6個。
其中6個高抗品種分別是JK102、JK103、JK107、JK108、巴葵138、甘10138;5個抗病品種分別是科陽1號、BK11-90、赤3009、新食葵7號、赤4072×2R。在食葵品種中,高抗向日葵黃萎病的品種植株發病率均低于25%。
2.2.2 油葵品種的抗性鑒定結果 如表4所示,22個油葵參試品種中,有高感品種(HS)3個,感病品種(S)2個,中抗品種(MR)3個,抗病品種(R)11個,高抗品種(HR)3個。
其中11個抗病品種分別是隴葵雜1號、赤CY101、S67、S31、57151×52284、赤KY11-23、赤KY11-06、赤KY11-46、S27、赤KY11-52、赤128A×116R;3個高抗品種分別是F08-02、S26、赤CY102。在油葵品種中,植株發病率普遍較高,3個高抗品種的植株發病率也高于30%。
3 結論與討論
利用向日葵黃萎病自然病原圃對多個向日葵品種進行向日葵黃萎病抗性鑒定,得出結果:28個食葵參試品種中,有感病品種(S)13個,中抗品種(MR)4個,抗病品種(R)5個,高抗品種(HR)6個;22個油葵參試品種中,有抗病品種(R)11個,高抗品種(HR)3個。
其中6個高抗食葵品種分別是JK102、JK103、JK107、JK108、巴葵138、甘10138;5個抗病食葵品種分別是科陽1號、BK11-90、赤3009、新食葵7號、赤4072×2R;11個抗病油葵品種分別是隴葵雜1號、赤CY101、S67、S31、57151×52284、赤KY11-23、赤KY11-06、赤KY11-46、S27、赤KY11-52、赤128A×116R;3個高抗油葵品種分別是F08-02、S26、赤CY102。說明這些品種較為適合在本地區種植,并且大面積發生向日葵黃萎病的概率較低。
食葵品種中感病品種較多,而抗病和高抗品種較少,說明食葵品種普遍對向日葵黃萎病的侵染較為敏感。油葵品種中高抗和抗病品種較多,而感病和高感品種較少,說明油葵品種對向日葵黃萎病的侵染普遍不敏感。
6個食葵高抗品種的植株發病率均低于25%,而3個油葵高抗品種的植株發病率均高于30%,且油葵品種的植株發病率普遍較高。
本試驗不僅鑒定了多個食葵和油葵高抗及抗病品種,并且建立了本地區唯一的向日葵黃萎病自然病原圃,為今后向日葵黃萎病抗病品種的篩選和鑒定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蘭海燕.幾種向日葵菌核病抗性鑒定方法的比較[J].植物保護,2000,26(6):26-28.
[2]曹麗霞,徐利敏,云曉鵬,等.內蒙古地區向日葵主要病蟲害發生現狀及研究建議[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6):83-85.
[3]曹雄,卜浩宇,趙君,等.向日葵黃萎病的研究進展[C].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4]曹雄.向日葵黃萎病發生規律及向日葵抗黃萎病機制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2.
[5]付劍樺.新疆北疆地區向日葵黃萎病病原與品種抗性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2.
[6]張翠芳.棉花抗黃萎病鑒定體系的優化和抗性機制的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0.
[7]樂素菊,儲王龍,邵光金,等.利用自然病圃初步評價茄子資源對青枯病的抗性[J].江西農業科學,2011,23(3):98-101.
[8]吳雙清,王林.建立稻瘟病自然誘發鑒定體系的關鍵技術[J].中國稻米,2010,16(2):47-48,66.
[9]王玉杰,裴旭,高鳳竹,等.不同向日葵品種對黃萎病的抗性[J].植物保護,2011,37(4):120-123.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