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應用型高校中,對于注重實踐技能培訓的資環專業的GIS課程,僅采用傳統的教授方法已逐漸不能適應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市場需求。該文基于專業培養目標,結合當前資環專業學生和GIS課程的特點,分析各教學環節,探索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加強學生專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以滿足社會所需,也可為開設GIS課程的農、林等非GIS專業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資環專業;GIS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1-93-02
目前,在知識經濟和高新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國家對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也作了重要部署,要求學校所培養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滿足社會需求。近年來,應用型高校的增加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這類高校積極開辦了很多社會市場需求、應用性強的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系統專業(簡稱資環專業,2012年教育部將其重新規劃成兩個方向)等,并且就業形勢好。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強調更多的是實踐技能的靈活應用,其中,資環專業普遍開設的GIS課程恰恰又是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完成工作和研究任務、展現專業技能的主要專業課之一,而由于GIS學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傳統單純的理論、研究型教學已經遠不能達到熟練掌握技能的效果。以往教育專家對GIS的教學做過相關研究,如我國GIS專業教育的現狀及問題[1]、GIS教學改革[2-3]、GIS教學實踐環節[4]等,但是目前對非GIS專業的GIS教學關注較少[5-6],與GIS專業相比,非GIS專業的GIS教學由于專業背景所限,見效慢,往往要耗費大量時間反復講解。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最終是為了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以適應當前社會的市場需求。因此,因材施教,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能更有效率地實現這一目標。本文基于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資環專業學生及GIS課程的特點,以及近年來對GIS教學科研的探索,嘗試從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探討有效的非GIS專業的GIS教學方法。
1 應用型院校的培養目標與專業要求
應用型院校以技能培養為主線[7-8],有別于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主要為地方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其開設的資環專業在此目標下定位,即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畢業后能夠勝任城鄉建設、國土資源規劃、開發、環境保護等工作。對資環專業學生來說,即利用GIS等工具解決人口、資源、環境領域中的實際問題。GIS為現代空間信息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已得到了廣泛的利用,并成為安徽省“十二五”規劃支持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之一。不同的學校與專業對GIS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側重點把握不盡相同,合理安排GIS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仍在廣泛的探討研究之中[9]。因此,資環專業主要培養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和使用GIS工具解決專業實際問題很為關鍵。
2 教學環境及學生學習特點分析
2.1 軟硬件條件評價 教師的專業背景較單一。目前的資環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設立的專業,部分院校設置起步較晚,資環專業GIS課程的教師基本來自于GIS、測繪、地理等專業,其學習期間長期從事GIS相關理論的學習研究和應用,技能熟練,但對所授資環專業的學生整體把握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容易以自身的專業思維定勢進行教學,導致所授知識偏深,學生難以掌握。
設備條件有待改善。部分院校開設的班級數量少,大多沒有專業實驗室,或實驗設備條件一般。隨著社會對學生實踐技能多元化需求的加強和實踐教學對軟硬件設備要求不斷提高,如若原有較差的實踐環境條件得不到改善,將會逐漸影響教學的運行,甚至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教材選用與課時安排存在問題 在教材選擇上,教師習慣選擇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學界大師、名人專家的專著教材,這類書籍很有深度,但更多的只適合科研型院校。在課時安排上,資環專業的專業課的普遍特點是課目多,但各門課的平均課時較少。而GIS這門課基本需要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其理論及實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掌握使用專業工具解決專業問題,由于時間緊課時有限,往往學生學的理論知識還沒完全吸收的同時,實踐時間也不夠,軟件工具使用知識的學習也是強制記憶,來不及完全消化。
2.3 當前在校學生的特點 目前高校的在校學生基本為“90后”,其特點是:綜合素質較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并善用網絡查找信息。在學習知識方面,其認為有用的才愿意學習。針對這樣的特點,應加以科學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改進教學方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 基于知識輸出導向的教學方法
硬件條件容易跟進,而課堂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更重要的環節是教師應確立科學的教學思路,也就是教學過程的優化,目的是使學生由傳統的知識輸入轉向知識輸出型,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經驗、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全面學習資環專業科目,并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案。
3.1 課前準備 知己知彼很重要。資環專業的生源基礎不同,文、理科學生兼有,有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技能基礎,如以前學過哪些專業課,具備何種應用技能,能做專業相關的哪些事情,再根據專業背景和特點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深度做出選擇,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課本的章節順序進行教學。這樣,更容易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應有的知識和技能,達到教學目的。
教材選擇也很關鍵。從應用性實用性角度看,應選用一些內容較新、含有實踐技能指導的課本,這些教材大多是一線的技術人員所編著,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應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這也符合應用型高校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掌握理論的同時懂得如何應用的要求。
轉變學習態度,即化被動為主動。針對“90后”的在校學生學習上“急功近利”的特點,可以事先讓學生通過網絡、會議交流等方式了解當前該專業課在相關行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單位或企業所需的具體應用技能,并將其與隨堂的教學內容相關聯,教授給學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該專業的學習興趣。
3.2 課堂實施 課時比例需調整。隨著能力培養任務的增加,課程的課時有時并沒有隨著相應地增加。理論知識不可缺,技能需要掌握,社會需要的是會應用理論知識的技能人才,所以實踐內容更不可少。課時安排有限,但是實踐和理論的比例是可以調整的。如若實踐培訓機會多了,學生通過教師更多的言傳身教,更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該專業所需的應用技能,這樣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同時又緩沖了課時不足的矛盾。
教學引導可靈活。案例驅動和任務驅動都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引導的好方法,其中,選擇更適合的案例和任務更為重要。應根據專業背景和學生已有的實踐能力進行選擇和安排,如針對資環專業的學生,案例驅動就可采用與曾經學過的專業課內容相關的案例,因為具有案例的知識背景,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深入思考;任務驅動則可選擇學生熟悉的周邊環境,如校園內的環境,學生感覺到能夠完成任務,興趣就大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培訓要分級。GIS實踐中很重要的內容是軟件的應用,機械操作是萬萬不可的。要想系統的掌握應用技能,需把實驗分層設置,如設置基礎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其中基礎性實驗是軟件基本界面和操作,使得學生熟悉該軟件界面,了解基本功能;綜合性實驗采用學生熟悉的專業課相關的案例,使得學生掌握軟件工具解決專業課問題的知識。設計性實驗,以學生熟悉的環境為例,如校園內的某個具體項目的實施和設計,這樣,可以在考察學生的應用知識掌握的同時,使其真正學到一門技術。
考核無需唯一性。日常除考試外,可選擇實驗、設計報告等進行綜合考察,同時還可以采用非唯一性的答案并與專業實際聯系緊密的試題,由此發散學生的思維,更能培養其創造力。
3.3 課外訓練與課后強化 通過布置學生論文,讓學生通過自主查詢網絡資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資環相關知識與案例,并根據自身情況明確學習的具體內容。同時邀請專家講座、參與校內外專業大賽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
能力的培養僅僅在課堂是不夠的,現代信息技術為課后師生交流提供了很大便利,通過網絡、通訊的方式進行課后輔導、答疑也很有效,保證了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能及時解答,激發了學生自學的興趣。對于知識掌握較好、潛力大、希望繼續學習的學生,可以將其組成若干學習小組,可以參與教師的科研,指導他們參與校內外比賽等。
4 結語
近年來,應用型高校學生的基礎素質普遍較高,文理科入學分常常超出本科線幾十分,從智力上說,學習任何知識都沒有太大問題。在某些情況下,學習狀態不佳,目標不明確可能也是學不好的一種原因。因此,改進教學的同時,應及時了解原因,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加以適當的鼓勵和壓力,才能達到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培養目標。
知識能力、專業素質的培養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教學新方案新方法的效果也需在更多的實踐中檢驗,實現知識輸入導向到知識輸出導向轉變,最終使得學生成為具有解決生產和管理中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人才,是當前應用型高校教育的迫切任務。
參考文獻
[1]邊馥苓.我國高等GIS教育:問題、創新與發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7,4(2):4-8.
[2]賈澤露,劉耀林,劉興全.從市場需求看我國高校GIS教學改革[J].地理空間信息,2006,4(2):75-77.
[3]黨安榮,劉釗,賈海峰.面向應用的高校GIS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校GIS教育創新與發展,2007,4(2):9-14.
[4]許捍衛,張友靜.論GIS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測繪通報,2005,35(3):62-65.
[5]賈澤露.非GIS專業地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思考[J].測繪科學,2008,33(5):230-232.
[6]黃木易.非GIS 專業地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及優化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11,10:11-13.
[7]包文莉.應用型本科大學市場定位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7,9(3):49-53.
[8]瞿敬平.基于應用型高校視域下教學范式改革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2,7:136-137.
[9]王成芳,黃鐸.城市規劃專業GIS 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實踐研究[J].規劃師,2007,11:68-70.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