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發展軌跡,可以用兩個10年清晰概括。
1993年,王品集團在臺灣開設了第一家王品臺塑牛排餐廳,經過20年打造,匯聚了13個品牌,成為臺灣第一餐飲巨頭。
2003年,王品集團正式進入大陸,從北上廣開始嘗試,通過10年,完成了對國內一線城市的布局。
2013年,王品集團終于將觸角伸及到了更多內陸城市,下一個10年的雄心,顯然可見。武漢,是王品集團的華中區域戰略部署的重要一步。
進軍江城前奏
作為王品集團王品臺塑牛排事業體副總經理的彭成翰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未武漢考察是2009年的冬天,天空里飄著絲絲雪花,讓這位一直在南方生活的他感到十分新奇。漫步在江漢路上,他驚訝地發現武漢餐飲的紅火超出他的想象。就如同中國餐飲市場的縮影,各式粵菜、川菜、韓國萊、日本菜、牛排館、火鍋店、燒烤店等等在三鎮街頭駐立著,不同檔次的餐廳,各種連鎖品牌均有相當固定消費者的擁護。吃飯時間還沒到,有的餐廳就已經排起了長隊。許多消費者為了品嘗一餐美味的料理,寧愿專程開車從武昌趕往漢口。餐飲市場的豐富性和活潑度,在全國只有重慶可以媲美。
看著平價牛排館里,擠得滿滿的年輕人興致勃勃地拿著刀叉比劃著桌前的鐵板牛排,開始習慣餐前的蔬菜沙拉、玉米濃湯,及餐后的冰淇淋甜點。彭成翰高興地意識到,這批年輕人已經完成了對于西餐文化的普及,而且還擁有著相當高的參與性。“現在的他們或許只會選擇平價牛排館,但隨著逐漸步入社會,這些年輕人會慢慢有能力支付高端消費,也愿意花錢去嘗試。那時的他們則自然地走進王品臺塑牛排這種高端西餐廳,品嘗包含完整九道菜的純正法式餐點。”
彭成翰和他的團隊對于這樣的調查結果非常驚喜,更加快了王品集團進入武漢的步伐。可是,好馬需配好鞍,位于牛排品牌金字塔頂端的王品需要與它定位相符的高端購物場所,可惜當時的武漢并不具備相匹配的商場。彭成翰對武漢市場寄予厚望,他不希望進駐武漢的王品臺塑牛排有任何遺憾。于是,一咬牙,“等”,默默期待王品臺塑牛排這位大家閨秀能等到“門當戶對”的聯姻。
與武漢國廣的“情投意合”
在王品還沒有涉足內陸市場時,武漢國際廣場早已對王品這位高貴又典雅的女子怦然心動。可惜當時的王品聚焦于沿海城市,覺得還不具備能力延伸到內陸,于是婉拒了國廣的“橄欖枝”。
當2010年,當王品能量蓄積,準備在武漢市場-大展拳腳時,國廣是他們鎖定的第一目標。遺憾的是,當時的國廣在7樓和8樓的餐飲區已經滿員,沒有找到心儀的鋪位。第一次合作失之交臂,王品只好黯然的考慮其它選擇。
可是最好的遇過后,其它的都是將就。王品在探訪武漢所有商圈后,依舊心許國廣。國廣擁有的品牌質量、消費者能力,及整個商場的管理策劃都是王品最滿意的,于是王品只好安下心來等待著與國廣的“重逢”。
時機終于等到了,2012年,國廣二期五樓的某個火鍋品牌由于經營不善而退出,國廣立刻告知王品。王品在考察所在店鋪面積、樓層、周邊環境及電梯位置后,一拍即合,入駐成功。這位大家閨秀在和國廣經歷曲曲折折“離合”之后,最終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開業僅半個月的亮眼成績
“90%的上座率,15天的營業額在全國分店排名靠前,客人開始排隊等候,使得王品臺塑牛排武漢國際廣場店甚至不得不‘拒客’來保證現有客人的服務質量和萊式品質。”,6月1日才開業的武漢店,直接跳過了市場的培育期,僅半個月就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彭成翰坦言,這個在他預料之中,也在他意料之外。
在前期考察武漢市場的時候,彭成翰敏銳的發現,有些內地二線城市開始突顯逐漸接近一線城市的消費習慣和能力的特征。而在這種新模式里,武漢無疑是起著領頭羊的作用。武漢人喜歡西餐的氛圍,也習慣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的吃法。從稚嫩的小孩,年輕的家長,白發蒼蒼的爺爺奶奶,一家人選擇一間環境優雅、口感純正的西餐廳度過難得的周末時光再正常不過了。
這一切,讓彭成翰印象深刻,他相信武漢是一個極具餐飲潛力的市場。于是他大膽的打破常規,罕見的一次性在一座新的城市籌備兩家新店。6月國廣店開業后,8月份武昌萬達店也將相繼誕生。“在別的城市,我可能會猶豫的先經營好第一家店再開分店,但在武漢我敢在短時間內連續開設兩家店。因為我知道武漢有這個實力。”這次開業的成功也證實了他的這種想法。
雖然前半個月成績優異,但王品人的注意力并未停止在跳躍的營業額數字上。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彭成翰更在意的是如何樹立王品集團的品牌形象,讓更多的武漢人滿意,并且吸引周邊城區的消費者目光,讓他們前來武漢消費,為將來在周邊開設更多的分店做鋪墊。
作為王品集團華中區域布局的重點城市,王品對于武漢的期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