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現在年輕人結婚要準備的房子、車子、全套家具電器等,上一輩人最流行的嫁妝是“三轉一響”。從70年代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升級到80年代的電冰箱、黑白電視機、石英手表和洗衣機,每一次的改變代表的是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為全國十大洗衣機品牌之一的武漢“荷花”,更是當時武漢人結婚的標準配備。提起它的名字,眾多老市民依然惦記著,不少人的家中荷花洗衣機至今仍在轉動。
人生的第一臺洗衣機:荷花洗衣機,是鄔阿姨為自己準備的嫁妝。購買這份嫁妝可不容易,每個月只有40元工資的她為了湊齊這筆“巨款”,吃了整整一年的白菜饅頭。好不容易錢攢齊了,沒想到荷花洗衣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商場里買不到,要直接去廠里訂,但到廠里購買的人之多從銷售科一直排隊到廠門口700米遠。鄔阿姨和她老公想盡辦法,找了各種關系,最后才在單位領導那爭取到名額,等了小半年,終于小心翼翼又高高興興地捧了臺綠色的荷花單缸洗衣機回家?!澳强墒俏业谝淮斡孟匆聶C,而且又是自己買的,特別有成就感。圍著洗衣機歡歡喜喜地看了好久,用的時候一直在旁邊守著,還蠻心疼它要工作那么長時間。”現在回憶起來,鄔阿姨仍然記得當時的興奮。
到了90年代,生活逐漸好起來,鄔阿姨老公心疼鄔阿姨用單缸洗衣機,每次都要自己花費好大功夫去瀝干衣服,于是悄悄地買了臺雙缸洗衣機送給她,依舊是令人信賴的“荷花牌”,也依舊是那熟悉的草綠色。這臺洗衣機在鄔阿姨家整整服役了17年,直到2009年有一點漏電,鄔阿姨才依依不舍的將它替換下來。
80年代末是荷花洗衣機最風光的時候,與日本松下合作生產出雙缸洗衣機,出口到中東、東南亞、南非和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還獲得萊比錫世界博覽會金獎??上Ш髞怼昂苫ā痹陂_發全自動洗衣機這關鍵一步沒走好,國產技術的不過硬直接導致銷售量下滑。1993年與“小天鵝”合作后,“荷花”洗衣機逐漸淡出市場,身影難覓。
不知何時“荷花”能重新綻放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