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血壓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據統計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超過1億人,并有上升的趨勢,其嚴重并發癥-心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主要致死、致殘的病因。鉤藤是治療高血壓的常用中藥,鉤藤的有效成分鉤藤堿和異鉤藤堿具有較明顯的降壓作用。文章闡述了高血壓病的有關概念,鉤藤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綜合分析了鉤藤有效成分抗高血壓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鉤藤;鉤藤堿;異鉤藤堿;高血壓
前言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之因,一般多由肝陽上亢、腎精不足、氣血虧虛、痰濁中阻、瘀血內阻所致。《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指出該病病位在肝。肝陽偏亢,上擾清空;肝腎陰血不足,則水不涵木,而致風陽升動;或肝氣久郁不舒,觸動肝陽;或肝火上冒清空;或寒凝肝脈,清陽不展均可發為本病。鉤藤是治療高血壓的常用中藥,其降壓機制被認為是由于直接和反射性的抑制血管運動中樞及其對交感神經或神經節的阻斷作用。
1 高血壓病的有關概念
高血壓的病發越來越年輕化,這已成為我國高血壓醫療界的一個嚴重問題。高血壓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持續升高為特點的一種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是因先天察賦異常,情志失調,飲食不節,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內傷虛損及環境等起因影響與風、火、痰、瘀等多種病理性起因相互作用擾亂血脈引起氣血運行失常而形成的一種多起因疾病。
2 鉤藤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鉤藤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或無柄果鉤藤的干燥帶鉤莖枝。味甘、性微寒。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功效。鉤藤的莖枝中含有多種吲哚類生物堿,包括鉤藤堿、異鉤藤堿、鉤藤總堿和非生物堿部分。從大葉鉤藤中提取的異鉤藤堿、鉤藤堿、鉤藤總堿及非生物堿部分分別給麻醉大鼠股靜脈持續微量輸注(每小時5ml/kg),結果以上4組成分均有降壓作用,降壓強度的強弱順序為異鉤藤堿(平均動脈壓降低42.0%)>鉤藤堿(32.10%)>鉤藤總堿(21.3%)>鉤藤非生物堿(12.4%)[1]。所以鉤藤中主要有效降壓成分為鉤藤堿和異鉤藤堿,而異鉤藤堿的降壓效果強于鉤藤堿。
3 鉤藤有效成分抗高血壓研究進展
鉤藤長期用于高血壓治療,其降壓的主要成分是鉤藤堿和異鉤藤堿,后者的降壓作用強于前者。其降壓機制被認為是由于直接和反射性的抑制血管運動中樞,以及阻斷交感神經或神經節,使外周血管擴張,阻力下降[2]。鉤藤煎劑、鉤藤總堿和鉤藤堿,無論對麻醉動物或不麻醉動物,正常動物或高血壓動物,也不論靜脈注射或灌胃給藥均有降壓作用。且無快速耐受現象。麻醉兔靜脈注射鉤藤煎劑2-3g/kg或麻醉犬靜脈注射該煎劑0.05g/kg,均可使血壓比原水平降低30-40%,持續3-4小時以上。麻醉貓靜脈注射鉤藤煎劑6.25g/kg,鉤藤總堿鹽酸鹽20mg/kg、鉤藤堿鹽酸鹽20mg/kg,血壓均呈三相變化:先降壓,隨之很快回升,然后又下降,降壓幅度分別為30-70%、13.9-23.2%和11.7-41.7%,維持3-4小時。但鉤藤煎劑久煎則降壓作用減弱,以煎20分鐘以內為宜。貓靜脈注射鉤藤堿20mg/kg或鉤藤總堿20mg/kg均有降壓作用;大鼠灌胃鉤藤總堿50mg/kg20天或鉤藤堿50mg/kg15天,均有顯著降壓作用。用腎型高血壓大鼠,分別灌胃鈞藤煎劑8g/kg、鉤藤總堿50mg/kg和鉤藤堿50mg/kg,每日1次,連續15-20天,血壓于第3-5天開始下降,第7-15天降至最低,平均降壓分別為16.9mmHg、12mmHg和18mmHg;鉤藤堿20mg/kg,腹腔注射,可使大鼠當天血壓下降,用藥8天,平均降壓24mmHg。麻醉犬12只,靜脈恒速灌注鉤藤總堿20mg/kg后出現血壓下降;心輸出量先短暫增加繼而略有減少;總外周血管阻力在降壓初期明顯降低;心率顯著減慢;心搏量明顯增加。鉤藤總堿通過降低外周阻力(早期)和減少心輸出量(后期)引起降壓。鉤藤堿通過Ca2+通道的阻滯作用而引起血管擴張,使外周阻力降低,此作用與經典的鈣拮抗劑相似,故推測鉤藤堿也是一種鈣拮抗劑。鉤藤提取物給予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后血壓降低,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成自由基,保護內皮細胞的功能;它對乙酰膽堿誘導的內皮依賴性血管松弛也有增強的趨勢,故而對SHR的早期高血壓可能有血管保護的作用[3~4]。余氏等的研究表明異鉤藤堿5ml/kg或10ml/kg給麻醉貓靜脈注射后的藥代動力學過程符合二室開放模型,異鉤藤堿的降壓效應與給藥劑量相關,血藥濃度-效應曲線呈明顯的正相關[5]。黃氏等則通過觀察大鼠血漿異鉤藤堿濃度變化對血壓的影響,確定異鉤藤堿的有效降壓濃度為(0.38±0.06~2.36±0.44)mg/L[6]。開氏等用膜片鉗單通道記錄法研究鉤藤堿對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的鈣激活鉀通道(Kca)的影響,發現鉤藤堿雖然縮短通道的開放時間,但濃度依賴性地增加Kca開放概率,鉤藤堿15、30、45和60μmol/L使開放概率由加藥前的0.085±0.005分別增加到0.176±0.011、0.315±0.009、0.485±0.016和0.761±0.012(均p<0.01),說明鉤藤堿能促進肺動脈平滑肌細胞Kca的開放。由于Kca通道在肺動脈高壓致病機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提示鉤藤堿對預防和治療肺動脈高壓可能會有一定意義[7]。研究[8]還發現鉤藤堿和異鉤藤堿能夠抑制血管緊張素Ⅱ介導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因此可能對防治高血壓血管重塑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宋純清,樊懿.鉤藤中不同成分降壓作用的差異[J].中草藥,2000,31(10):762-764.
[2]周程艷,王樹華.鉤藤堿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2,4(4):447-448.
[3]余文海.鉤藤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內皮的影響[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0,22(6):351-352.
[4]怡悅.鉤藤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0,22(1):28-29.
[5]余俊先,謝笑龍,吳芹,等.異鉤藤堿在麻醉貓的心血管藥理效應與血藥濃度的關系[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1,23(3);123.
[6]黃彬,吳芹,文國容,等.血漿異鉤藤堿濃度對大鼠血壓和心臟收縮性能的影響[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0,23(4):299-300.
[7]開麗,王中峰.鉤藤堿對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鈣激活鉀通道的影響[J].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9,13(1):33-36.
[8]李運倫.鉤藤堿和異鉤藤堿抑制血管緊張素Ⅱ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及相關機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8,24(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