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質工程測量工作在城市建設以及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各類工程以及企業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數據,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地質工程測量有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要求在精度以及準確性方面有更高的標準。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各種新技術新設備廣泛的應用在地質工程測量中,為測量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文章對于當前地質工程測量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控制措施。
關鍵詞:地質工程;測量技術;測前方案;數據獲取;平面控制測量
在現代測繪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地質工程測量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對我國的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對于地質工程測量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為了保證地質工程測量工作的健康發展,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找出應對的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有所借鑒。
1 地質工程測量技術在應用中的常見問題
1.1 忽視測前方案設計
在測量工作中,需要事先制定出詳細的測量方案,對于工作中的測量方法,測量步驟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都有詳細的編制,有助于測量工作的順利開展,測前方案設計是測量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對于測量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詳細的測前設計,會給測量工作帶來很多的麻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進行控制測量與碎部測量的過程中,對于后面要進行的工作無法掌控,致使在后期施工中增加了被動性,會因為測量的異常而延長工期,從而增加了工作量;在進行測區布網工作中,會出現漏布的現象,由此對于整個布局的統一性有所擾亂;在進行測區的精度測量中,由于沒有計劃性,在測量中的精度無法保證;有些單位為了節省測量成本,在測量中,采用一次布網的方式,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誤差,精度更無法保證,對于工程的規范要求差距太大。
1.2 地下數據獲取存在較大誤差
我國的地質測量工作已經有了很久的歷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對地下數據的獲取方面還存在很大的誤差,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致使地下測量工作開展不暢。在現階段對于數據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平面控制測量技術來實現的。通過平面控制測量,得出每個點的坐標以及角度等,再經過數據的計算得出結果。但是在地下測量中,測得的數據存在很大的誤差,在測量中存在很大的難度,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在地下測量中,一般沒有自然光的照射,測量的環境比較差,對于測量人員以及使用的設備都會造成很大的干擾;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控制點的埋設,而由于受到地下空間的限制,在埋設中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測量的網形也會受到影響;由于測量工作需要數據的實時傳送結果,這為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由于地下測量數據缺乏準確性,所以對于工程的進度和質量有很大的影響,這是我國的地質測量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
1.3 水下數據獲取技術的空白
我國分布有大量的水面,水下測量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水下測量的測深數據出現粗差(異常)的概率遠遠大于陸地,且進行重復測量的難度很大,并缺乏必要的幾何圖形檢核條件,給粗差的處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能實現水下數據的完全獲取。目前常用的獲取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RTK)與測探儀相組合;二是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與導航軟件對水深數據進行記錄,結合平面坐標得出水下數據。用以上方法測得的結果都屬于側面數據,準確性和有效性很差。因此,這個技術領域可以說是國內空白,需要技術創新,大膽實踐去填補這一技術缺陷。
2 相關對策
2.1 做好測前方案的設計工作
在確定測量對象、測量任務、測量精度后,必須依據合同文件,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編制測量方案。
2.1.1 設計原則
設計原則:先整體后局部,不但照顧眼前利益,更要兼顧后續發展;在滿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效益;認真考察作業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踏勘調查,充分掌握地理地質條件,選擇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效益;對于已有的資料和產品充分利用,對新工藝、新技術要積極采納。
2.1.2 編寫要求
編寫要求:文字簡練,突出重點,不重復敘述;表述規范,與標準保持一致,不能帶個人色彩;對涉及到的新工藝、新技術要闡明其可行性及預期結果;分級布網,提高測量精度。
2.2 提高地下數據精確度
為了提高地下數據的精確度,建議先進行導線計算,做好各方面的精度設計,設計好測量關鍵點,并把這些關鍵點都標示在被測量物平面圖上,這樣獲得的地下數據準確度會有很大提高。
2.3 水下數據的獲取
GPS技術在水下地形測量中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GPS差分技術,它是利用已知精確三維坐標的差分GPS基準臺,求得偽距修正量或位置修正量,再將這個修正量實時或事后發送給GPS導航儀,對用戶的測量數據進行修正,以提高GPS定位精度,水平精度可達到10mm±2×10-6D,高程精度20mm±2×10-6D,精度較高,但測程有限制一般小于10km。GPS-RTD(偽距差分),精度可滿足水下地形測量的需要,測程可達300km。
水下地形分析是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獲取了大量數據之后,要針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生成有用的信息,即是水下地形分析。水下地形測量常做的數據分析有:等值線生成、數字高程模型建立、工程計算、利用DEM進行沖淤分析、疊置分析、緩沖區分析、任意剖面線生成和模擬水下飛行等。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在工程量計算、水庫淹沒分析等應用中非常重要。通常采用近似的方法計算體積,利用GIS平臺軟件,結合已有的數據可以實現指定區域土體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
3 結束語
地質工程測量工作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要不斷的提高測量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更好的為我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在地質工程測量方面,各種先進的測量技術廣泛的應用其中,對于測量工作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上文中主要是對測前方案的設計、地下測量數據與水下測量數據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對于存在的問題和控制措施都進行了分析,對我國地質測量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各種新技術和新儀器的應用,在推動測量水平提升的同時,對于測量人員也提出了挑戰,測量人員要不斷的學習先進的技術,掌握新型儀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相關性能,在工作中能夠得心應手,為地質測量工作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為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軍,侯林文.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研究[J].沙棘(科教縱橫),2010(6).
[2]田百東,關于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狀況的思考[J].工程技術,2011(3).
[3]李盧樂,張雷.淺析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