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對礦山井下鉆探事故的認識,學習應對事故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礦山井下鉆探的關鍵工作。礦山井下鉆探事故多發(fā),造成的危害嚴重,發(fā)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合理的處理事故是降低事故損失的關鍵。文章分析礦山井下鉆探事故的原因和針對不同事故的處理方法,對礦山井下鉆探事故的預防和合理處理做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礦山;井下鉆探;事故;處理措施
礦質資源在國家的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為經(jīng)濟建設提供充足的能源物質,以及為城市的建筑提供重要的原材料等方面。但是,在實際的礦山開采過程中,由于礦山所處地理位置導致的地層結構的不同,以及缺乏相應的開采設備,同時在鉆探過程中由于技術操作人員水平和責任心等因素,往往會導致鉆探事故的發(fā)生。鉆探事故的發(fā)生會給人力、物力帶來嚴重的損失,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如果不能科學合理的處理好事故,則會嚴重的損壞機械裝置,甚至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因此,作為礦山井下鉆探單位和從事鉆探技術工作的人員,必須能夠熟知各種類型事故產(chǎn)生的原因,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及時的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力求將事故的影響和事故帶來的后果降到最低。本文主要討論了幾種常見的鉆孔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并針對其發(fā)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1 幾種常見的鉆孔事故及其產(chǎn)生原因的分析
1.1 孔內事故
在目前我國的鉆探工程中,還沒有對孔內事故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我們通常鉆探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中斷鉆孔內正常鉆進的各種故障統(tǒng)稱為孔內事故。理論上,這一事故一般不會對造成人員的傷亡,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常常會因為孔內事故誘發(fā)一系列的其他事故的產(chǎn)生。而且,通常在處理孔內事故時,由于人為的種種操作會發(fā)生人員傷亡的現(xiàn)象。目前,在我國的石油、地質、煤礦等行業(yè)仍然存在大量的人員從事鉆探工作。因此,有必要對孔內事故的產(chǎn)生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討論。
孔內事故的發(fā)生主要是基于兩點因素:首先,人為因素;由于指揮者或是操作者在鉆探施工的過程中,沒有嚴格的按照操作流程以及相應的制度來指揮和操作,進而造成了嚴重的后果。這類事故在實際操作中是較為常見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指揮者的主觀指揮失誤,未能按照客觀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二是鉆機操作者未能認真仔細的按照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或是在操作中未能嚴格執(zhí)行崗位責任制;三是未能及時對鉆探設備進行檢修,嚴重缺乏日常的維護工作;四是鉆探設備的操作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偏低,技術不嫻熟;五是鉆探設備的級配不科學。其次,機械因素;鉆機的絞車如柴油機、電動機在鉆探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運轉的故障,通常會導致鉆具在孔底提不上來,進而導致嚴重的事故發(fā)生。再次,客觀因素;所謂的客觀因素主要一些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例如泥石流、暴雨等,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都會不同程度的造成鉆機作業(yè)出現(xiàn)一些事故。
1.2 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鉆具折斷、脫落事故
這些事故的發(fā)生可能是由于以下幾點因素造成的:首先,鉆具設備級配不合理,鉆具絲的連接過緊或過松,或是在絲扣未能正常對接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強行的對接,進而導致鉆具絲變形,磨損嚴重,極易發(fā)生鉆具的脫落;其次,在不工作時未能對鉆具桿進行及時的檢查維護,未能及時更換掉那些已經(jīng)彎曲或是具有暗傷的鉆具,使得在鉆探施工中遇到較大的阻力時導致鉆桿在薄弱處斷裂;再次,鉆桿在鉆進和提升的過程中,往往由于所受的壓力、扭力等過大,而使得鉆具很容易被折斷,尤其是超徑孔段;最后,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突發(fā)蹩車,造成上部鉆桿倒轉,由于其正常運轉時的慣性作用,經(jīng)常發(fā)生甩鉆等事故。
1.3 燒鉆事故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鉆探施工中,由于水泵的不正常工作,送水量太少,不能有效的降低鉆頭工作時的溫度,或是在工作時水孔被一些雜物所堵塞等,都會阻礙鉆頭溫度的降低,進而導致燒鉆事故;第二,由于鉆具絲扣連接不夠緊密,在下鉆的過程中導致中途漏水;第三,工作中,未等鉆頭穩(wěn)定到達孔底就開始進行鉆探作業(yè),造成鉆頭水路堵塞;最后,鉆頭內外出刃磨損過度,無泵鉆進操作不當,也會造成燒鉆。
1.4 埋鉆事故的原因分析
因為不同地區(qū)的地下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一些地區(qū)的巖層或是礦區(qū),存在固有的例如風化層、流沙層等,同時,在井下鉆探時又未能采取必要的有效防護措施,致使埋鉆事故的發(fā)生頻率增加。在井下運輸通道的墻壁質量未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泥漿的質量不符合標準;或是使用沖擊力很大的水流來沖洗松軟的煤層,會導致孔壁被沖垮,進而極易導致坍塌發(fā)生。
2 幾種鉆探事故的處理方法分析
2.1 孔內事故的處理措施
處理孔內事故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打撈,這是最常使用的一種處理孔內事故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種類的公、母矢錐來打撈掉落在孔內的鉆頭和鉆桿等。同樣,用此方法也可以處理脫扣等事故;二是吊竄,當在鉆探過程的下降途中遇到孔內有勁的情況時,應該馬上停止鉆探工作,并及時的提升鉆具。吊竄的過程就是在鉆具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再利用鉆具的重量將其向下送回。通過這種不斷往復的運動,可以在不損害鉆具設備的前提下,逐漸的疏通鉆孔內的阻力,排除掉塊卡鉆以及粗徑鉆具與孔壁間的擠夾力;三是 提拉,在提拉的過程中,拉力不能超過鉆機升降機允許的最大提升能力和鉆桿的極限抗壓強度。而且,在提拉時,應該有一些時間的間隔來冷卻升降機。除此,還要嚴格的操作升降機,采取緩慢的提拉方式。
2.2 鉆頭掉入孔內的處理方法
從地表向下打孔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xiàn)鉆頭掉入鉆孔的事故。處理這類事故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第一,明確鉆頭掉入到鉆孔的位置以及孔的深度;第二,為避免孔底巖粉等一些物質的聚集,應該使用沖洗液連續(xù)的沖刷鉆孔;第三,用適合的方法(使用適合的錐將鉆頭抓取上來;使用帶有沿形管的取芯鉆頭將鉆頭取出等)來打撈鉆頭。需要注意的是,在打撈的過程中應該謹慎控制鉆機。
2.3 巖層錯動卡夾鉆具的處理方法
最為常用的措施是將巖層錯動的部分打碎。但是,如果事故中的鉆具卡夾較緊,應該首先將上部鉆桿拉回,然后使用重鉆具向下沖打。另外,倘若事故鉆具帶有反鉆頭,則可向上打碎卡夾物。
2.4 碎硬質合金粒擠夾鉆具的處理方法
如果在沖洗液能夠循環(huán)的情況下,應該增加泵液量,盡量的沖碎擠夾在鉆具間的碎硬質合金粒,緩解擠夾程度。在此操作無效時,應該考慮使用吊錘沖打。但如果擠夾不嚴重,可以在沖洗的同時使用升降機提拉串動鉆具。當以上兩種方式均不起作用時,可以考慮使用小孔徑鉆具透過事故鉆具的方法,再用絲錐打撈。
對于礦山井下的一些鉆探事故的發(fā)生,我們應該以預防為主,在鉆探施工中,尤其要加強安全操作和指揮意識。在鉆探的過程中,應該隨著的了解不同地層的地質信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適合的鉆頭、合理的配置鉆壓、轉速、沖洗液量。同時,還要大力加強對于從業(yè)人員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培訓,盡量減少事故的發(fā)生。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故采取適當?shù)奶幚泶胧?/p>
參考文獻
[1]張立新,曹曉明.淺談鉆探事故的處理方法[J].林業(yè)科技情報,2011(3).
[2]張振利,侯濤.鉆探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法[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8).
[3]徐海潮,邊鋒等.淺談測卡儀及測卡松扣技術在卡鉆事故處理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2(2).
[4]張永固.淺談深井鉆探中孔內事故預防及處理[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