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中對影響PLC控制系統穩定性的主要干擾源、成因進行了分析。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入手,研究探討提高PLC控制系統抗干擾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實踐證明,這些方法和措施對提高PLC控制系統抗干擾能力具有普遍意義和實用價值。
關鍵詞:PLC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
1 概述
可編程控制器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通用工業控制裝置,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為PLC,它的應用面廣、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已經成為當代工業自動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工業生產的所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就PLC本身來說,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廠家已采取了多層次的抗干擾措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但由于PLC的應用場合越來越廣,應用環境越來越復雜,所受的干擾也就越來越多。使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研究PLC控制系統抗干擾信號的來源、成因及其抑制措施,對于提高PLC控制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及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影響PLC控制系統干擾的主要因素
影響PLC控制系統干擾的主要因素很多,主要的有下面幾種:
2.1 輻射干擾
輻射電磁場主要是由電力電網、電氣設備的暫態過程、雷電、無線電廣播、電視和雷達等產生的,通常稱為輻射干擾。若此時PLC置于其輻射場內,其信號、數據線和電源線即可充當天線接受輻射干擾。此種干擾與現場設備布置及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場的大小,特別是與頻率有關。
2.2 系統外部電源、信號線的干擾
2.2.1 來自電源的干擾:PLC的正常供電電源均由電網供電,因而會直接影響到PLC的正常工作。由于電網覆蓋范圍廣,它將受到所有空間的電磁干擾而產生持續的高頻諧波干擾。
2.2.2 信號線的干擾:PLC控制設備的運行,總會有很多信號線的參與,然而在信號傳輸的過程中,除了傳輸有效的數據外,總會有干擾信號的侵入,此時就形成了干擾。此干擾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變送器供電電源或共用信號儀表的供電電源干擾,這往往被忽略;二是信號線上的外部感應干擾,其中靜電放電、脈沖電場及切換電壓為主要干擾來源。
2.2.3 不規范接地的干擾:PLC控制系統的地線包括系統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護地等。而不規范的接地就有可能對各個接地點造成不同的地電位差,引起地環路電流以及信號工模干擾,影響系統正常工作。
2.2.4 來自相鄰變頻器的干擾:在PLC的實際應用中,經常與各類型號的變頻器配合使用,由PLC的輸出控制變頻器的運行。變頻器起動機運行過程中產生諧波對電網產生傳導干擾,引起電網電壓畸變,影響電網的供電質量;變頻器的輸出會產生較強的電磁輻射干擾,影響系統正常工作。
3 提高系統抗干擾能力措施
抗干擾的措施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硬件方面;二是從軟件方面。
3.1 硬件方面
在設計PLC控制系統時,通過在正確選擇PLC、正確選擇接地點,接地方式、合理配置供電電源和I/O端的接線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3.1.1 PLC的選擇:選用PLC時,要選擇有較高抗干擾能力、尤其是外部抗干擾能力以及包括電磁兼容性(EMC)好的產品,如采用浮地技術、隔離性能好的PLC品牌。同時要根據應用的具體環境(電磁環境)合理選擇PLC,由于我國采用的是220V高內阻電網制式,而歐美地區是110V低內阻電網,我國電網內阻大,零點電位漂移大,地電位變化也就大,工業企業現場的電磁干擾至少要比歐美地區高4倍以上,因而對系統抗干擾能力也就更高。
3.1.2 正確選擇接地點,完善接地系統:接地的目的通常有兩個,其一為了安全,其二是為了抑制干擾。完善的接地系統是PLC控制系統抗電磁干擾的重要措施之一。
3.1.3 電源部分的抗干擾方法:電源變壓器是電源部分的主要元件,為了抑制電網中的干擾,一般選用隔離變壓器,且變壓器容量應比實際需要大1.2~1.5倍左右。
PLC供電系統可采用如下方式,控制器和I/O系統分別由各自的隔離變壓器供電,并與主電路電源分開。當某一部分電源出了故障時,而不會影響其他部分,如輸入、輸出供電中斷時,控制器仍能繼續供電,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3.1.4 I/O端的接線
輸入接線:①輸入接線一般不要太長。但如果環境干擾較小,電壓降不大時,輸入接線可適當長些。②輸入/輸出線不能用同一根電纜,輸入/輸出線要分開。③盡可能采用常開觸點形式連接到輸入端,使編制的梯形圖與繼電器原理圖一致,便于閱讀。
輸出連接:①輸出端接線分為獨立輸出和公共輸出。在不同組中,可采用不同類型和電壓等級的輸出電壓。但在同一組中的輸出只能用同一類型、同一電壓等級的電源。②由于PLC的輸出元件被封裝在印制電路板上,并且連接至端子板,若將連接輸出元件的負載短路,將燒毀印制電路板。③采用繼電器輸出時,所承受的電感性負載的大小,會影響到繼電器的使用壽命,因此,使用電感性負載時應合理選擇,或加隔離繼電器。④PLC的輸出負載可能產生干擾,因此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直流輸出的續流管保護,交流輸出的阻容吸收電路,晶體管及雙向晶閘管輸出的旁路電阻保護。
3.2 軟件設計方面
提高系統抗干擾能力PLC內部具有豐富的軟元件,如定時器、計數器、輔助繼電器等,利用它們設計一些程序,可以屏蔽輸入元件的誤信號,防止輸出元件的誤動作,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3.2.1 延時控制:控制器的外部開關量和模擬量輸入信號,由于噪聲、干擾、開關的誤動作、模擬信號誤差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會形成輸入信號的錯誤,引起程序判斷失誤,造成事故。當按鈕、開關作為輸入信號時,則不可避免產生抖動。輸入信號是繼電器觸點,有時會產生瞬間跳動,將會引起系統誤動作。在這種情況下,可采用定時器延時來去掉抖動,定時時間根據觸點抖動情況和系統要求的響應速度而定,這樣可保證觸點確實穩定閉合(或斷開后)才執行。
3.2.2 軟件濾波:對于模擬信號,可采用多種軟件濾波方法來提高數據的可靠性。連續采樣多次,采樣間隔根據A/D轉換時間和信號的頻率而定。采樣數據先后存放在不同的數據寄存器中,經比較后取中間值或平均值作為當前輸入值。常用的濾波方法有:①程序判斷濾波;②中值濾波;③滑動平均值濾波;④去極值平均濾波;⑤算術平均值濾波;⑥防脈沖干擾平均值濾波。
3.2.3 封鎖控制:某些干擾是可以預知的,例如可編程序控制器的輸出命令驅動大功率器件動作,常常會伴隨產生火花、電弧等干擾信號,它們產生的干擾信號可能使可編程序控制器接收錯誤的信息。在容易產生這些干擾的時間內,可用軟件封鎖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某些輸入信號,適當延時,在干擾消除后,再取消封鎖。
4 結束語
經若干PLC控制系統現場實際運行表明,能夠消除現場干擾信號的影響,保證系統的可靠運行。PLC控制系統中的干擾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因此在抗干擾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擾,對有些干擾情況還需做具體分析,采取對癥下藥的方法,才能夠使PLC控制系統正常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宇.可編程序控制器基礎及編程技巧[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2]陳在平,趙相賓.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與應用系統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3]郭宗仁,等.可編程序控制器及其通訊網絡技術[M].北京:郵電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