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中,立法保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目前,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的法治水平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從森林資源保護立法的具體實踐來看,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有些立法問題還需進一步去完善。文章則是基于此,來對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立法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立法
前言
當前,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生態安全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森林資源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構成之一,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在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指標中,森林資源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同時,也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其中,立法保護是最為有效和規范的方式與手段。所以,本文主要是從立法這個角度來探討我國森林資源的保護問題。
1 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立法的現狀
1.1 我國森林資源的概況
作為最重要自然資源之一,森林資源對社會經濟與自然經濟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對于我國而言,仍然是一個林業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從我國國土面積的實際分布情況來看,森林資源是嚴重不足的。鑒于我國對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存在著很多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比如侵占林地、亂砍濫伐等等,這些現象嚴重阻礙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2 森林資源立法保護的現狀
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采用法律手段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的比較早的國家之一。我國最早關于森林資源法律保護,可以追溯到西周,當時,全國各地都設立了林衡與善虞來管理山林。從此,我國就開啟漫長的森林資源法律保護,一直到今天。我國第一步正式的《森林法》是在1984年9月頒布的,而后也進行了相關的修改與完善。在《森林法》頒布之后,我國還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其中包括《森林法實施條例》、《森林防火條例》等等。目前,我國涉及到森林資源法律保護的文件與法規有很多,如果在加個地方性的法律法規,那么我國森林資源立法保護可謂是蔚為大觀。在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中,我國也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森林資源立法保護體系。
1.3 森林資源立法保護的意義
第一,如果是采用行政或者是政策的手段來保護森林資源,就會造成職權的換亂,不利于森林資源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而言,其中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只有依靠法律的手段,才能確保各項工作有據可依,避免互相推諉的局面發生。第三,對于法律而言,它是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規范,它能夠有效督促各個主體主動承擔保護森林資源的職責。
2 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立法所存在的問題
2.1 定位不明確,內容偏頗
受傳統法律觀念的影響,我國《森林法》通常被定位為獨立性不是很強、層次等級不是很高的行業法,所以,在大多情況下,它是以保障木材開采的法律價值而存在,這樣就嚴重制約了森林資源法律保護的實際用途,從而導致大大降低了它的保護力度。同時,我國的《森林法》中存有嚴重的計劃經濟痕跡,所以,在森林資源法律保護的規范層面,其側重的還是社會經濟效益,而并不是側重與生態效益。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能夠有效促進森林資源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2.2懲罰力度的不夠
首先,對違法行為的認定與量刑的標準過低。目前,我國涉及到破壞森林資源保護的違法犯罪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亂砍濫伐罪、非法采伐罪以及盜伐林木罪等等。但是,通常它們必須是在情節嚴重的情況下才能定罪,而何為“情節嚴重”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樣就給違法犯罪的認定帶來了一定的麻煩。
其次,懲罰的力度相對較輕。目前,我國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還顯得比較輕,存在著很多違法不究的情況,從而加劇了森林資源被破壞的程度。雖然,我國法律中存在著很多的懲罰措施,但大都是以經濟罰款的形式而存在,沒有一定的針對性。
2.3 森林法與其它相關法律的規定不一致
在我國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的過程中,除了最主要《森林法》之外,還有《環境保護法》,但是,由于多種法律規范的存在,它們相互之間就可能出現一定的矛盾或者是不銜接的情況,這樣就給各個主體在保護森林資源的時候帶來麻煩。同時,對于《森林法》而言,它并沒有涉及到專門的森林資源保護的問題,所以,在實際過程中還是采用行政的手段,這樣就導致森林資源立法保護技術的粗糙。
3 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立法的有效對策
3.1 明確森林法的內容與目的
對于森林資源而言,它除了一定的經濟價值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生態價值,所以,在對它進行定位的時候,要從生態或者是公共領域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是僅僅對它的經濟效益進行保護。在此過程中,要明確森立立法的基本理念,突出它的生態效益,既要保證它的可操作性,還要保證它的規范性。當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們也應該針對不同時期的要求,做好立法的調整工作,從而確保它的時效性與可靠性。
3.2 加強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
首先,制定統一的犯罪認定標準。根據不同的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制定出清楚、合理的定罪標準。在此過程中,如果是按破壞的數量來定義情節嚴重與否,顯然是不科學的,可以從造成的損失與后果來判定其犯罪的情節,盡量做好公正、公平。當然,除此之外,在認定具體的違法犯罪的時候,還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使量刑的標準統一化。
其次,加大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對于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而言,大多數都是為了謀取經濟利益,這些行為不僅造成經濟利益的損失,而且還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所以,要綜合其經濟利益的損失與生態環境的破壞來定罪,加大懲罰的力度
3.3 做好不同法律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
針對多種法律在森林資源保護上的規定不統一的情況,應該做好相關法律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從而確保規定的統一性。同時,對于森林資源保護法之間的沖突來說,可以設置專門的森林法務部門來管理,讓它專門來從事森林資源的立法研究工作,一旦發現法律的沖突情況,就要及時匯報給上級,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在不同法律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的時候,應該盡量做到它們的統一,防止出現混亂的局面。
4 結束語
對于森林資源的法律保護而言,它是最規范,也是最有效的保護手段之一。為了提高法律對森林資源保護的有效性,應該做好它的研究工作,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需要,適時對它進行調整,從而確保它的保護力度。
參考文獻
[1]崔文琦.試論森林資源保護的有效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
[2]趙麗宏.關于森林資源保護的幾點建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
[3]梁成運,王俊平.淺談森林資源保護的管理及對策[J].建材與裝飾:中旬,2012(12).
[4]李青鋒,王小娜.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幾點設想[J].科技信息,2012(36).
[5]趙穎,李少挺.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可持續發展,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