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通過某高速公路上設置的一座互通立交設計中的方案比選情況,實例說明了立交方案設計的重要性及需考慮的影響因素及設計原則。
關鍵詞:公路;互通立交;影響因素
1 概述
互通立交的設計需要進行反復的方案比選,立交的選型占據極為重要的步驟,如果選型不合適,將會造成立交使用功能不佳或者經濟上的損失。因此,做好立交的方案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工作。互通立交設計應綜合考慮路網情況、交叉道路、交通量、交通組成、收費制式以及是否合并設置收費設施、地形、地物、地質、環境條件、是否預留等各種因素,主要依據以下設計原則:
1.1 根據沿線互通立交布置情況,結合路網現狀和遠期規劃以及地方城鎮發展規劃,選擇合適的被交叉道路,合理確定各互通立交的轉向交通流及立交型式,滿足各交通流轉向的交通功能需求,統一考慮區間的交通組織與轉換。
1.2 立交布線與現場地形、地物相協調,少占耕地、少拆遷工廠、民房及電力、電訊等設施。
1.3 注重立交造型,線形流暢,立交幾何布線力求簡單,盡量避免匝道間的過多纏繞,交通流向清晰,力求造型美觀、大方。
1.4 根據通車20年后預測交通量、被交道路等級確定合理的互通立交類型、匝道設計速度、匝道車道數及互通立交設計所需的一些相關參數。
1.5 在滿足設計規范、標準的前提下,合理選取設計指標,從而達到盡量降低造價的目的。
1.6 綜合考慮安全、景觀、營運、養護等方面的因素。
1.7 在滿足立交交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方案比選盡量采用工程造價低、實施難度小、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方案。
1.8 根據項目所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城市規劃和路網條件變化快的特點,考慮分期建設和遠期擴容的可能性。
2 立交方案比選實例
峽山互通立交是汕湛高速公路汕頭路段設置的一座立交,位于潮南區峽山街道,連接潮南區規劃的北環大道。規劃的北環大道為城市道路,設計車速為60km/h,路基總寬為48m。
根據交通量預測,本立交汕頭往返潮南方向為主交通流方向,交通量為9501pcu/d,揭西往返潮南方向為次交通流方向,為7920pcu/d(見圖1)。
由于該路段村莊及廠房密集,控制因素較多,地方對立交設置位置及形式意見也不一致,因此,本立交結合交通量及沿線規劃、地形、地物等實際情況,共擬定了以下三個立交方案進行比較。
方案一為Y形立交方案,在被交路側采用平交口進行連接,A、B匝道下穿本項目主線。方案一的優點是線形流暢,技術指標高,立交布設與主交通量相符,充分利用北環大道高架橋橋下布設匝道,工程規模與占地面積較小。缺點是與村莊距離較近,對村莊有一定影響;匝道與北環大道之間的夾心地不好利用開發。
方案二將立交布設往揭西方向移動,在較為空曠的區域布設立交,型式為A形單喇叭立交,在主線側采用A形喇叭,在被交路側采用平交口進行連接,主匝道上跨本項目主線。方案二的優點是線形流暢,立交設置與交通量相適應;離村莊較遠,對村莊影響小。缺點是主匝道較長,匝道橋規模較大,占地面積較大。
方案三立交形式為菱形,本方案立交范圍內,主線與峽山北環大道平面共線,主線在北環大道上高架。該方案將同側的兩條匝道并列設置,匝道均采用單車道斷面。立交匝道收費站在每條匝道各設一處。方案三的優點是匝道線形好,占地面積小。缺點是需要設置四處收費站,管理不便,需在北環大道上設置掉頭車道,對北環大道直行車輛有一定影響。
經綜合比較,方案一具有技術指標好,線型順暢,立交規模較小等優點,因此,最終推薦采用立交方案一。
3 結束語
通過實例分析可以了解到,立交的布設不但要考慮立交的平縱線形指標,使用功能等技術因素,還必須考慮占地情況、橋梁長度等經濟因素,以及地方政府意見、對居民區的影響等社會因素。立交的設計是一項綜合、復雜的工作,一個設計優秀的立交將對地方出行的便利帶來極大的好處。
參考文獻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廣東省公路勘察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汕頭至湛江高速公路工程汕頭至揭西段初步設計文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