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筋混凝土在現代的建筑工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其施工質量的好壞與施工安全是讓整個工程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在鋼筋混凝土的基礎工程中是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文章主要是結合一些工程經驗對鋼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基礎施工技術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
本文所談到的混凝土施工其實就是以設計圖紙的具體要求為標準,對鋼筋實施綁扎,然后進行模板的擺放與固定,隨后還要將原材料按要求的比例進行拌制、澆筑等,除此之外,還要對所有的環節都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社會的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步增加,建筑對建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條件下,高性能混凝土成為了混凝土材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在進行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項目施工時要確保各個環節的施工質量,并且還要讓每一部分都結合在一起,共同成為建筑工程順利施工的保障。
1 鋼筋項目的施工技術
在進行鋼筋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鋼筋的放樣,之后開始的是對鋼筋的制作,然后把鋼筋的半成品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基礎墊層,接下來進行的是彈鋼筋定位線以及完成鋼筋的綁扎,最后要做的是鋼筋項目施工的驗收及隱藏。當完成基礎墊層之后,需要把基礎墊層全部清理干凈,鋼筋的位置線用墨斗與石筆彈出來;依鋼筋的位置線來安放基礎鋼筋;鋼筋的綁扎;監理工程師要和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一起對鋼筋項目施工的質量進行驗收。最后鋼筋工程的施工技術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對鋼筋網進行綁扎。假如鋼筋網是雙向主筋的,我們就要把鋼筋交叉點都扎牢。在進行綁扎時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應該將綁扎點相鄰的鋼絲扣設置成八字形的,這主要是為了避免網片出現變形。
第二,若基礎的底板為雙層鋼筋網,那么就需要我們在上層鋼筋網的下方安裝鋼筋撐腳,這主要是為了防止鋼筋的位置出現偏差。
第三,需要讓鋼筋的彎鉤向上,而不是讓其偏向某一邊,需要朝下的只有雙層鋼筋網中上層鋼筋的彎鉤。
第四,如果獨立柱的鋼筋基礎是雙向的,那么久應將長邊的鋼筋置于短邊鋼筋的下部。如今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就是進一步的在施工中對新型建材的運用、對能源的再利用。這既是能源利用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是環境保護的要求,至于高性能的鋼筋混凝土,就基本可以將材料性能、資源節約與環保結合在一起。
2 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
2.1 獨立基礎的施工技術
2.1.1 施工前的準備。要對圖紙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研讀,要了解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要掌握好施工的配合比,依基礎的尺寸來選取不同型號和類別的鋼模。如果使用的是木模板的話,則需要將不同尺寸的模板都準備好,然后由放線員在澆筑完成的基礎墊層上,將基礎臺階線及外邊線都彈出來。
2.1.2 模板的安裝。逆差基礎的模板向來都是側模板,并且是可以把墊層當作底模的。當開始給模板支架時,就需要開始考慮因混凝土的流性而產生的側壓力問題,要盡量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發生脹模的情況。
2.1.3 鋼筋的綁扎工作。在開始綁扎前需要先依圖紙的要求來計算下料所需的長度,然后在根據該長度進行鋼筋配料,在下料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鋼筋因彎折或彎曲而出現的變化,并且還應考慮到混凝土在鋼筋彎曲、彎折、保護層等方面的相關規定,最后再進行下料長度的計算。
2.1.4 澆筑混凝土。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前,需要先對鋼筋工程與模板工程進行驗收,并做好隱蔽工程的各種驗收記錄工作,只有保證全部都驗收合格之后,才能開始混凝土的澆筑施工,澆筑前應該先將模內清理干凈,同時還要對基礎底部進行澆水,并確保其一直處于潤濕狀態,但是不能出現積水,在正式施工時配合比的準確性一定要有保障,同時還要將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好。
2.1.5 模板的拆除工作。側模混凝土在強度方面,需要能夠確保其自身的棱角以及表面都要不會出現損壞。
2.1.6 混凝土的養護操作。當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后,2個小時內在正常的條件下且氣溫不小于15℃的情況下,應該對其實施覆蓋性的澆水養護,保證混凝土能在一段時間內實現水泥水化作用所需,其進行澆水養護的時間,無論是碎玉硅酸鹽水泥還是普通的硅酸鹽水泥都不能少于7天;對添加礦物料或其他外加劑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對其他品種的水泥,其養護時間應按照水泥自身狀態來確定。如果有條件,可以使用不透水、不透氣的薄膜進行養護。將混凝土的表層用薄膜嚴實的包裹起來,在其不失水分的狀態下獲得更好的養護。
2.2 條形基礎施工技術
2.2.1 混凝土的澆筑。在兩側模板上按照混凝土基礎的頂面標高將標高線依次彈出來;若用的是原槽土模,則需在基槽的土壁上交叉釘入10cm長的標桿,同時應該在表面留出一部分,要保證標桿面同基礎頂面的標高處在持平狀態,標桿的間距約為3m。
2.2.2 連續分層澆筑。按照基礎的深度應該對混凝土進行分段分層的連續性澆筑,基本不留施工縫。各層各段之間應該是互相銜接的,每段之間的澆筑長度要在2-3m的范圍內,即逐層逐段階梯式向前。
2.3 關于板式基礎的施工技術
2.3.1 板式基礎。這種基礎具有板厚的特點,其中最厚的部分甚至可達1m。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是其具體的施工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放線過程中:放線工作在平整玩大面積墊層澆筑后,要確定房主柱子的具體位置。這項施工完成之后要進行反復的檢驗,當可以確定沒有任何錯誤后才能開始綁扎。要保證柱子的框線是明顯的,若需要設置后澆帶,則后澆帶的線也需要放出并明確標注。
2.3.2 綁扎鋼筋。多數都是上下兩層鋼筋,每一層都在縱橫兩個方向綁扎上下皮鋼筋。要按照圖紙上規定的要求進行綁扎,同時要認真的核查隱蔽工程的驗收記錄。上下兩層間要有一定數量的撐鐵,撐鐵的規格不能少于20mm。柱子插筋的位置要準,綁扎完成后要進行核查。
2.3.3 安裝模板。這部分要考慮的是混凝土產生的側壓力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變大,要將側模部分的支護做好,同時還要對其進行整體的加固,以免其發生脹模。
2.3.4 混凝土的澆筑。首先應該清理干凈模板中的雜物,之后澆水潤濕。由于其基礎厚而且面積大,這就決定了其可以依大體積混凝土的相關標準來施工。這主要是因為它的特點是體積大而且水化熱量大,這就致使其內部溫度過高,極有可能會出現有溫差大而導致的混凝土裂縫。而在進行澆筑時則要使用分層澆筑法,這主要是為了能及時的將水泥的水化熱都散出去。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對基礎整體性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都會要求混凝土澆筑時具有連續性。至于施工工藝方面,則應該進行分層澆筑和夯實,同時還要確保雙層混凝土能在初露前結合,不會出現施工縫。如果是某些特別的條件下,則允許在基礎上設置后澆帶,操作方法是在大體積的混凝土部分預留出后澆施工縫,使整塊的混凝土可以分成若干塊來進行澆筑,待澆筑的混凝土已經養護干縮后,再對后澆帶進行補償收縮混凝土的澆筑,讓其連成整體。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硬化之前的1-2小時內,應該及時的進行抹壓,避免出現沉降裂縫。澆筑的方案要按照實際施工要求來進行選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鋼筋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屬于當代建筑施工技術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這種施工技術的改革與發展,能一直推動國內的建筑行業不斷向前發展。同時在未來的建筑項目施工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進一步的研究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為國內建筑行業的發展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陳北春.淺談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12(12).
[2]楊迪,高文君.淺談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創新導報,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