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我們國家的人均占地規模不大,為了確保能夠更高價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區域,一般是提升其高度和縮減臨近的區域。在具體的活動時,沉降會使建筑下沉或是受損。文章分析了地基深層攪拌措施的相關知識點。
關鍵詞:深層攪拌法;地基沉降;加固
1 前言
新舊建筑物沉降計算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間完成的沉降量,對于沙土,可認為其最終沉降已基本完成;對于低壓縮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最終沉降的50%~80%;對于中壓縮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20%~50%;對于高壓縮性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5%~20%。因此,能夠依據周圍建筑物已經完成的沉降評估來判斷新建筑和舊建筑相互影響所帶來的額外沉降并產生的某些附加應力。對于沉降的程度和頻率的不同,對深層攪拌的應用進行理性分析說明。
深層拌合措施可以確保軟粘土中的地基特性得以提升。把水泥以及石灰當成是最關鍵的加固物質,結合特點拌合。把人工得到的化合物和軟土放到一起,經拌合后得到的物化反應能使工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經由此措施處理之后的地基,其受力性得以提升,而且下沉性減弱了,可以穩固邊坡,有著非常好的防水效益。一般在受力性層次中能夠提升超過一倍。
該措施與淺層的措施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定義,對于后者來講它是針對凍土和路基等而設置的。其還能夠有效的劃分類型,比如石灰以及水泥兩個類型。
2 關于水泥加固土
當水泥開展固土活動時,由于使用的水泥總數不多,一般是合乎總數的百分之十左右。其化學等活動是經由活性要素來分解得到的。所以硬化不是很顯著,下面針對其此問題進行如下的一些分析。
2.1 關于水解以及水化活動
硅酸鹽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由氧化鈣、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及三氧化硫組成,而這些氧化物又分別組成了不同的水泥礦物;硅酸三鈣、硅酸二鈣、鋁酸三鈣、鐵鋁酸四鈣、硫酸鈣等。用水泥加固軟土時,水泥顆粒表面的礦物很快與軟土中的水發生水解和水化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含水硫酸鈣、含水鋁酸鈣和含水鐵酸鈣等化合物。其中,硅酸三鈣在水泥中含量最高,是決定強度的主要因素;硅酸二鈣含量較高,主要產生后期強度;鋁酸三鈣占水泥重量10%,水化速度快,能促進早凝;鐵鋁酸四鈣占水泥重量10%,能提高早期強度;硫酸鈣占水泥重量3%,能和鋁酸三鈣一起與水發生反應,生成一種水泥樣菌,對高含水量的軟土強度增加有特殊意義。
2.2 粘土顆粒與水泥水物的作用
2.2.1 離子交換和團化作用。因為離子具有轉換性,那些顆粒較小的土會連成一個較大的土團,當再次結合之后就會成為水泥團。同時團與團的間隙變窄,此時就成為了一個總體,所以其穩定性很好。
2.2.2 凝硬反應。水化速度太快,此時就無法生成結晶體。此時化合物質在碰到氣體和水之后就會變得更為穩固,所以它的強度是高速增加的。同時因為結構非常的密集,水被阻擋在外界空間之中,所以不會由于濕度的改變而干擾到結構。
2.3 碳酸化作用
氫氧化鈣在水泥中,假如遇到二氧化碳的話,會進行反應得到無法和水有效反應的物質,此時水泥不斷的變硬,但是過程不快,漸變性不顯著。
3 項目的具體狀態
3.1 工程概況
某寫字樓建筑面積近一萬平方米,層數九層,結構型式為框架結構,柱網尺寸為6.3m×7.2m(縱向)、6.3m×3.6m(縱向)、2.4m×7.2m(縱向)、2.4m×3.6m(縱向),地表土層為1.9m~2.0m厚的人工填土,以下為第四紀沉積層,地層從上到下分別為:第①層粉土,濕至很濕,疏松到稍密,承載力標準值fk=115KPa,壓縮模量平均值Es=11(MPa)、層厚3.9~4.0m;第②層粘土夾粉土,飽和,軟塑至可塑狀,承載力標準值fk=110KPa,壓縮模量平均值Es=7.0(MPa)、層厚2.3~3.7m;第③層粉土,很濕,中密,承載力標準值fk=120(MPa),壓縮模量平均值Es =15.42(MPa),層厚1.0~1.3m;第④層粘土飽和,可塑至硬塑狀,承載力標準值fk=120KPa,壓縮模量平均值Es=6.5(MPa),層厚3.5~3.8m;第5層粘土,飽和,硬塑狀,承載力標準值fk=140KPa,平均壓縮模量Es=7.5(MPa),本層揭示最大厚度4.2m。場地地下水屬孔隙潛水類型,地下隱定水位14.5m,但由于粘性土的隔水作用。上部土體已達飽和狀態。經檢測,地下水無侵蝕性。
3.2 比對規劃
3.2.1 灌注樁。由于場地的土是流塑模式,其無法有效的成孔,要有非常高的建設技術來維持它的建設質量,同時價位非常高,時間也很久。
3.2.2 碎石樁。項目的時間不長,建設工作很是簡便,費用不多。由于受到場地的干擾而無法使用。
3.2.3 預制樁。符合所需受力性規定,不過時間長,建設工作的噪聲會干擾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它的費用也比較高。
3.2.4 深層攪拌樁。建設工作的速率非常快,而且時間不長,建設工作很是便捷,可以確保建設質量,其成本比較低,較之預制樁來講可以節省大約一半的費用。通過比對,最終選取了這種方案。地基處理后的承載力標準值F=250KP。
3.3 關于建設工作
3.3.1室內試驗
該措施是經水泥溶解之后能夠實現較高的強度下,通過分析可知,如今的技術和運算的精確性都不是很好。因此,強化測試,做好經驗總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測試的步驟是,為了確保效益,將場地獲取的原土樣本放到特定的袋子中存放,要確保其水分是充足的,結合活動的規定設置測試的步驟,明確具體配方,把水泥和土等做好測定之后放到一個相同的設備中拌合處理,此時得到一個總體。要蓋上布料對其維護。該測試是在屋內開展的。能夠獲取如下的一些結論。水泥土較之前而言有明顯的提升。而水泥土的強度也超過設計值的2.0MP,達到21.2MP,可以作為利用對象。
3.3.2 關于建設規定
如今該項拌合活動的措施不是很好。因此對于具體的建設者來說,在活動的時候要切實的結合如下的規定來設置。首先,樁體,要積極的分析電子秤指數的改變,以此來確保樁體設置是否符合規定。要不然的話就要進行二次設置,或是對其處理。
對于送灰來講,其要確保是持續中間不能夠有停止。其次,由于和基礎連接在一起的區域樁的上方要承擔非常大的壓力,因此在1.5m的范圍中進行復噴復攪。所以設計要控制在樁端的受力區域以內,因此,要確保樁頭的質量,同時除了做好復噴活動以外,當鉆頭到底下的時候要暫停一小會。此時葉片對于水泥的拌合就會更加有效。
4 結束語
建筑體使用這個措施來處理之后,運作了一年多的時間以后,出現的下沉總數為5.9cm,符合下沉的規定。該措施針對那些水分較多的區域是一個非常好的加固措施,而且它不繁瑣,還很節省物質,是最先需要考慮的一個措施。
參考文獻
[1]陸培.毅土力學[M].北京:中國建材出版社,2000.
[2]H·F·文特科恩,方曉陽.基礎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建材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