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解決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消防工作普遍存在無人管、無錢管、不會管及上級監督、指導、獎懲問責不力,工作可持續性不夠等問題,昆明市率先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但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深入分析產生的問題及其原因,針對性的提出了常態化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網格化管理;消防安全;問題與對策
1 街道鄉鎮網格化管理模式的概念
街道、鄉鎮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就是充分依靠基層政府和社會組織,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城市街道辦事處以社區為單元,在鄉鎮人民政府以村屯為單元,劃分若干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對網格內的單位、場所、居(村)民樓院、村組實施動態管理,構建“全覆蓋、無盲區”的消防管理網絡。
2 昆明市街道鄉鎮網格化管理工作推進情況
昆明市以街道、社區居委會、村(居)民小組為單元格,劃分成大、中、小3級網格,明確各級網格消防安全責任。大網格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綜治辦、安監站、公安派出所、民政所、工商所、社區(行政村)等部門負責人及消防監督網格責任人為成員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消防安全委員會。中網格由社區(行政村)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社區(行政村)相關人員參加的消防管理小組。小網格將街區、居民小區、樓院、企事業單位、村組劃分為責任片區,逐一成立由社區居委會(村“兩委”)委員為負責人,物業(商業)管理人員、保安、志愿消防隊員、居民樓(院)長、村民小組負責人、社會單位管理人員為骨干的消防自治或區域聯防組織。目前,全市19個縣(市、區)政府出臺了“網格化”工作方案,確定了“網格化”工作責任人、管理人,共建立消防安全大網格132個,中網格1587個,小網格9251個,構筑了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盲區的消防安全網格體系。
3 網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消防安全中引入網格化管理尚是一個新的課題,不過昆明市率先推行了網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已經凸顯了其應用價值,當然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開展工作“重部署輕落實”。一些基層政府、公安派出所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名義上設置了消防辦公室,實際上沒有真正發揮基層消防工作組織的領導和協調作用:僅僅將網格化管理職責和制度掛到墻上,沒有將責任明確到個人;僅僅設置了專門的消防檔案柜,沒有建立完善的轄區消防工作檔案和防火巡查檢查記錄;僅僅張貼了幾張消防宣傳海報和標語,沒有按季節火災特點及時進行更新維護,致使網格化管理流于形式。
3.2 監管手段“粗放”,監督執法“突擊”。一是對管理對象的底數不清楚,特別是對轄區“三小”場所排查不徹底,臺賬登記不翔實;二是以突擊式管理方式整治火災隱患問題,上級機關考評驗收、績效考核時才開展排查,被動應付上級機關檢查,造成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低下。導致容易出現“四個沒人管”現象:發現隱患多少沒人管、發現隱患嚴重與否沒人管、隱患整改是否及時沒人管、隱患整改到什么程度沒有人管。
3.3 基層派出所消防管理工作相對滯后。縱觀網格化消防管理工作開展以來,基層派出所參與網格化排查整治工作一直走在公安消防部門的后面,普遍存在“觸動一下,工作開展一段”現象。部分基層派出所對消防工作認識不到位,忽略對消防工作的部署,甚至還存在少數基層派出所執法數據長期不變,沒有開展消防監督執法活動;較大一部分基層派出所民警消防執法監督能力和水平偏低,導致很難發現消防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
3.4 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一種長效管理機制,對于地區火災隱患整治局限于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熱衷于搞突擊檢查,對如何改善轄區消防安全環境缺乏一種長遠打算。同時,對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的評價考核方法還不夠科學合理,缺乏監督和激勵機制,缺乏動態性、實時性和階段性的檢查考評,不利于工作推動。
4 對網格化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解決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重點就在于解決“愿意干”和“如何干”的問題。工作開展不力的地方,多數是由于基層人少事多、責任大,工作人員不愿干及其自身素質不高,不知道怎么干而導致,故而要開展好此項工作,必須解決這兩大問題。而對于“如何干”,筆者認為網格化工作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要將網格責任區的所有工作常態化,不搞運動式執法、突擊式執法。結合昆明消防工作實際,筆者認為還需建立五個制度:
4.1 分包聯系制度。建立縣(市、區)消防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領導分包“大網格”,街道、鄉鎮消防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領導分包“中網格”,社區(行政村)“兩委”成員分包“小網格”,定期深入包干網格進行督導檢查。公安消防大隊消防監督網格責任人至少每月要對其責任網格內的街道、鄉鎮進行一次普遍走訪,指導街道、鄉鎮和社區、行政村落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對街道鄉鎮和社區村莊消防專兼職管理人員、公安派出所及警務室民警、社區(村)“兩委”成員進行培訓,提高消防管理能力。
4.2 聯防聯治制度。各街道、鄉鎮充分整合綜治辦、安監站、公安派出所和其他社會消防監管力量,共同開展工作,形成合力。以“戶戶聯防、部門聯查、片區協同”為主要內容的區域聯防工作,完善層級聯防聯治體系;采取戶包戶、店包店、部門包路段等形式,大力實施消防安全互聯互防,提高防范各抵御火災風險的能力,積極構建“信息互通、安全共享、風險共擔”的工作格局,實現消防行政管理與群眾自治、行業自律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4.3 隱患處理制度。對群眾舉報投訴以及檢查排查出的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違章行為,以社區(行政村)為單位進行匯總并上報街道、鄉鎮安監站,街道、鄉鎮安監站督促限期整改。沒有按期整改到位的,安監站向公安派出所移交處理,派出所社區(駐村)民警落實每周一查制度,發現火災隱患和違章行為,及時查處。對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災隱患,要立即報告轄區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由公安機關提請政府掛牌督辦,限期整改。
4.4 聯席會議制度。街道、鄉鎮負責聯席會議的組織實施,每兩個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成員由綜治辦、安監站、公安派出所、民政所、工商所等部門人員及大隊消防監督網格責任人組成。聯席會議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上級指示精神,通報轄區消防安全形勢,分析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研究轄區社會單位和群眾的消防安全訴求,查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交流好的經驗和做法,安排部署下階段消防工作。
4.5 信息報告制度。對三級網格內的各類消防安全信息要及時采集更新,特別是對沿街店面、家庭作坊、小場所等消防安全薄弱區域要澄清底數、摸清狀況、建立臺賬,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樓、樓不漏戶”,采集的信息要通過三級網格逐級報告,登記造冊。對發現的火災隱患信息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應當及時將信息向上級或者轄區安監辦、派出所等有關部門報告。
參考文獻
[1]陳秀勇.淺談如何落實社會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機制[J].法制與社會,2012,7(上):205-206.
[2]王偉紅.網格化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8.
[3]高錦田,徐潔.消防工作社會化現狀與策略[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30(3):2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