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方法在我國開展以來,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支持下,全國各個產業領域都對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與應用。農業領域引入創新方法后,各個試點單位也不斷有各式各樣的研究與應用成果產生。創新方法在我國農業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尚處于初期探索前進階段,在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存在著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隨著國家政策的影響和開展工作的深入,創新方法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未來發展將面臨著外部環境、理論體系和推廣應用的深刻變化。
關鍵詞:創新方法;農業領域;發展問題;前景展望
創新方法是以創新思維規律為基礎,通過對創新活動的實踐經驗進行概括總結、提煉而得到的創新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簡言之,即為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總稱。2006年以來,在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創新方法在我國多個省份的加工、制造業等領域逐步推開,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企業引入創新方法之后申請專利3479項,其中發明專利1066項,已經獲得專利授權1947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76項,共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800個。僅2012年利用創新方法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就達62094萬元。由于創新方法在其他非農業領域推進企業科技創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國在農業領域也逐漸推動創新方法的開展工作。
1 我國農業領域創新方法開展現狀
我國農業領域創新方法的開展現狀涉及實際中的研究和應用情況、推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工作,下面將從這三個方面介紹創新方法的目前的開展情況。
1.1 創新方法在我國農業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情況
在創新方法的研究方面,2008年,在中國科協、中國科協咨詢中心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中國農學會組織實施了涉農企業技術創新方法培訓項目工作,使創新方法在農業創新中的推廣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科技部聯合農業科學院成立“科學方法研究專項-農業科學方法研究”專項,在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全國有關科研單位、高校的大力協助下編纂出版了《農業科學方法叢書》,有序推進了農業科學的方法研究;2011年,科技部立項了“創新方法在支撐計劃農業領域中的應用研究”課題,探索、推進創新方法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2012年,科技部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舉辦了培訓會議以及交流會等,對于創新方法在農業領域的深入開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總的來講,由于創新方法在農業領域的研究工作尚處于基礎初級階段,目前還沒有形成豐富的研究成果,不過在創新方法農業領域的具體應用中,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探索和成就。
在創新方法的應用方面,為了探索創新方法在農業領域的應用,2012年,在科技部農村中心的推動下,對多家農業領域單位進行了創新方法深度培訓,并形成了北方以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為代表,南方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代表的農業領域創新方法試點,并不斷有創新方法的應用成果產生。試點單位在農機設備、農產品加工、植物保護、生物肥料、農村金融、農業科技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方法的應用探索,形成一系列的難題解決方案以及專利技術等成果。
1.2 創新方法在我國農業領域推行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創新方法在我國農業領域的開展目前尚屬于初級階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開創性的有益探索,但仍然存在以下兩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是創新方法在農業領域的普及和應用程度低。目前創新方法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展開,但總的來看,創新方法試點項目主要集中在工業工程領域,真正屬于農業領域的項目較少,沒有大規模的應用,這也就使農業領域的科研人員對創新方法的了解不多,在進行研究時,更多的還是采用傳統的思路、方法和工具,這不利于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農業領域創新方法應用體系尚不完善。近年來,隨著農業領域科技投入不斷加大,涉農科技計劃項目的順利實施,逐漸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團隊。但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科研環境的不斷變化,對農業領域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創新方法在工業領域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方法運用體系,但缺乏在農業領域的普及,并且農業領域科學研究與創新方法的結合還不夠,這就迫切需要兩者之間進行交叉融合,將非農領域的創新思維、方法和工具引入到農業科技領域,以滿足新形勢對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
1.3 創新方法在我國農業領域尚需完善的工作
針對創新方法在我國農業領域的研究應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參照其他領域實施經驗,要將創新方法很好地與農業領域結合,還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總結分析農業領域常用的創新方法
收集農業領域的專利、文獻以及其他材料,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其中用到的創新方法。
(2)探索在農業領域中推廣應用TRIZ的途徑
探索在農業領域中推廣應用TRIZ的途徑,并對TRIZ中的理論工具進行調整,擴大TRIZ在該領域的應用適用性 。例如:通過定義最終理想解(IFR),進行矛盾分析、物-場模型分析等,探索應用TRIZ工具解決具體農業科技問題。
(3)構建農業領域創新方法知識庫
通過總結分析目前已有的技術路線圖或流程圖等,形成問題解決算法知識庫;根據農業領域的特點,依據TRIZ中創新原理、技術參數等對專利文獻中的方法結果等進行分類凝練,形成農業領域創新工具例證庫。
2 我國農業領域創新方法的前景展望
農業科技創新是提升農業科技含量、促進農業成果轉化、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保障。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保障農產品生產供應和發展現代農業的支撐。我國農業創新方法的外部環境將得到根本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方法的理論基礎將進一步得到深化,農業創新方法的應用推廣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2.1 我國農業創新方法的外部環境將得到根本改善
2.1.1 完善的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將推動創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農業技術創新方法體制是指我國組織開展技術創新方法研究與推廣工作的組織體系和結構形式。各級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創新方法工作的措施,為我國各地區農業科技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組成的社會組織各層將形成全社會關注創新、學習創新、勇于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2.1.2 合理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將推動創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技術創新方法機制定義為我國組織開展技術創新方法推廣運用工作過程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政府等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政府通過發揮引導作用,充分調動農業企業技術人員、農村農業勞動者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使企業由被動接受變為自身主動需求。創新方法機制從政府主導的單一模式逐漸演變為企業與政府聯動以及企業主導等多種創新模式的并存,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起創新氛圍。
2.1.3 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管理將推動創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按照“宣傳先行、培訓切入、試點示范、逐漸推進”的創新管理工作思路,采用多種示范推廣手段,重點面向企業、科研機構、教育系統“三個群體”,抓好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工具“三個層面”,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創新方法的氛圍、培養出一大批掌握農業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創新型人才,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持續創新能力的農業創新型企業。
2.2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方法的理論體系將進一步得到深化
2.2.1 實現以農業科技工具創新為先導的農業科技自主創新
一方面推動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創新,加強對支撐企業、行業重大技術發明的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新技術、新設計、新工藝的研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科學工具、特別是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研發,從源頭上推動農業科技發展。
2.2.2 形成適合中國國情并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方法理論
我國農業形式豐富多樣,農業科技與創新方法的結合形式也多種多樣,通過對能夠導致方法創新的科學原理和能夠開拓新研究方向的思維方法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尋找到適合中國國情和特色文化的農業科技創新方法。
2.2.3 構建與農業發展相融合的農業創新方法體系
在對農業學科方法的系統研究、梳理、歸納與總結的基礎上,尋找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學科研究與方法研究的交叉融合與相互滲透。通過在對創新思維、傳統創新技法、TRIZ理論等進行全面、系統理論探討的基礎上推進農業領域技術創新方法的引進與發展。
2.3 我國農業創新方法的應用推廣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2.3.1 形成系統的農業科技創新方法人才培養體系
為了促進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培養掌握創新方法的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這已成為創新方法在農業科技領域應用的一個目標之一。通過學歷學位教育、職業及技能培訓等系統的培訓后,將造就一批緊跟世界農業科技潮流、緊扣農業生產實際需求、潛心科研的農業創新方法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農業人才隊伍。
2.3.2 綜合利用多種農業科技創新方法及工具
企業創新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到企業運營的各個流程,單一的創新方法已經不能解決農業企業的問題。將一些創新方法綜合起來使用,在農業領域內建立相對完善的面向整個創新鏈的創新方法應用體系,從而形成具有農業領域特色的創新方法與工具。
2.3.3 構建創新方法的綜合推廣體系
農業科技推廣將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的一系列服務,把農業科技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我國將不斷完善純公益性的農業推廣體系,建立服務性的基層農技推廣模式;充分了解農業和農民需求,引導和提高農民利用信息和科技的意識;建立起一個高素質、綜合性、層級性的科技推廣隊伍,從而建立起新型的雙向、綜合的農業推廣信息網絡 。
參考文獻
[1].黎程.創新方法是創新能力建設的基礎[J].中國集體經濟,2011(2):22-23.
[2].周吉紅,王俊英,周永香等.創新推廣方法深入推進科技入戶[J].作物雜志,2008(4):85-87.
[3].蔣艷萍,陳敏慧,呂建秋.農業領域創新方法研究與應用的管理體制與機制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2,31(5):35-37.
[4].張永杰.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趨勢與工作重點[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5):41-42.
作者簡介:偏利英(1989-),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財務風險管理方向。
通訊作者:席愛華,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農村經濟、項目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