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前在BRT站臺使用安檢設備還不成熟,在人流集中的大站配備安檢人員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這樣可以減少車上司乘人員的安檢負擔,為了減少人力成本,可以采用對現有站臺秩序維護人員進行安檢培訓的方式予以解決。”
6月7日,廈門市一輛快速公交(BRT)在行駛過程中被人為灑汽油縱火,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傷,充分暴露了大型公交車輛的安檢漏洞,也敲響了公交車輛安全防范的警鐘。
這并不是第一起公交車輛縱火并造成人員傷亡的案例。2009年6月5日,成都市發生的人為灑汽油縱火事件,造成 27人遇難、74人受傷。誰都沒有想到,僅僅3年之后,類似嚴重人為災難性事件就再次在國內發生。
這些事件之所以能夠發生,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公交車輛上一直沒有相應的安檢系統,讓汽油、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能夠順利被帶上車,從而給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而正視目前我國公交車輛存在的安檢漏洞,建立完善的安檢系統已經刻不容緩。
相比而言,我國的鐵路系統和城市軌道系統有比較完善和嚴格的安檢舉措,汽油、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基本不可能被帶入站內,這也很好地阻止了人為規模性惡性傷亡事件在站內的發生。因此,安檢系統缺失或者防范舉措不完善的公交車輛成了極少數極端分子選擇作案的場合。
近些年來,隨著長途客車車站的改造以及安檢系統的不斷完善,以及越來越多全封閉式管理高速公路的開通,半路打劫的事情已經很少在長途客車上發生。不過一些長途車輛在出了車站不走高速公路時依舊是“招手停”的方式,甚至有一些司機在高速公路上也是“招手,停”,而此時也留下了城市公交車輛一樣的安檢漏洞。
在筆者看來,對專門走高速公路從一個城市長途車站直達另外一個城市長途車站的客車而言,要保證車站入口有嚴格的安檢,加強對司機行車的監控和管理,避免其中途違規停車載人,基本可以堵住有人攜危險物品上車的安全漏洞。
但我國城區內的公交車輛設置安檢系統依然面臨著很大的難題和挑戰。以北京市為例,目前運營的城市公交車輛超過2萬輛,由于公交車輛站點眾多、站臺狹小,、像軌道交通車站那樣在站點利用大型安檢設備進行安檢幾乎沒有任何現實的可操作性。
因此,就城市公交車輛而言,其安檢系統的設置應該在車輛上進行考慮,應該鼓勵開發并使用專門用于大型公交車輛上的安檢系統,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當前開發能夠識別危險物品的小型安檢系統已經不是難題,只要有相應的政策出臺,其出現只是早晚的問題。對大型公交車輛的運營方而言,未來使用這樣的系統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為了鼓勵他們使用這樣的安檢系統,政府可以考慮實施補貼的舉措。
當然,指望公交車輛一下子普遍使用車載安檢系統并不現實,在現在的過渡階段,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加強對司乘人員的安檢知識和危險物品識別教育,讓他們提高警惕,加大對上車人員的違禁物品的巡查力度,就是十分重要的應急舉措。
全國的很多城市BRT發展很迅速,這是一種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有自己的專用站臺和上車通道,可以實施智能化控制,能夠通過綜合技術手段實現對“站臺-車輛-道路”一體化監控和監視。但遺憾的是,其在安檢系統方面也還是一個空白。與其它公交車輛只能考慮在車上應用安檢系統不同的是,該系統還可以考慮在站臺上做些安檢方面的文章。
如果當前在BRT站臺使用安檢設備還不成熟,在人流集中的大站配備安檢人員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這樣可以減少車上司乘人員的安檢負擔,為了減少人力成本,可以采用對現有站臺秩序維護人員進行安檢培訓的方式予以解決。
同時,加強公眾乘車安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目前,全國絕大多數公交車都配備了安全錘,但問題是,一方面安全錘被盜的現象十分普遍,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偷盜安全錘就是在破壞全車乘客的安全保險閥門,另一方面遇到突發事件時不會使用安全錘是一個重要問題。本次廈門BRT慘案就是突出的例子,在緊急狀況中,由于乘客未能正確使用安全錘也敲開車窗玻璃,從而大幅增加了傷亡。現在,充分吸取血的教訓,加大對公眾的乘車安全教育,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