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業部批準進口三種轉基因大豆引發媒體關注。農業部相關人士稱,我國對這三個轉基因大豆新品種的安全評審是非常慎重的,是嚴格按照我國法律法規進行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日前,根據中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結果,農業部批準發放了巴斯夫農化有限公司申請的抗除草劑大豆CV127、孟山都遠東有限公司申請的抗蟲大豆MON87701和抗蟲耐除草劑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于發介紹說,我國對這三個轉基因大豆新品種的安全評審是非常慎重的,是嚴格按照我國法律法規進行的,從最初遞交申請到獲得進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證書,歷時三年左右的時間,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國的審慎態度。
彭于發說,農業部批準進口三種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按照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此次農業部批準的三個轉基因大豆品種,是在其他國家安全評價的基礎上,又安排相關單位在國內也分別開展了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驗證試驗。這三個品種都進行了生存競爭能力及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環境安全檢測和抗營養成分檢測及食用安全檢測。根據驗證結果,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通過了該三種轉基因大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證書申請。
彭于發強調,發放安全證書只是說明該品種是安全的,可以進口。我國進口大豆主要是國內需求決定的,進口與否以及進口數量是市場行為,大豆進口沒有配額等貿易措施限制。
進口轉基因大豆是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成功舉措。我們國家大豆每年的播種面積在1.2億畝左右,而我們的品種和技術水平相比國外一些國家還有差距,多亂雜和混收混種問題比較突出,勞動力成本也不斷上漲。國內的播種面積滿足不了需求,近幾年,每年都進口5000多萬噸大豆,這些大豆按現有的品種和技術水平來測算,需要4億多畝的耕地,而我國沒有這么多的后備耕地資源。
□文/人民日報
中國繪制土壤重金屬污染圖
清除“鎘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近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對外宣布,我國正在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
據悉,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以1比20萬圖幅為基準網格單元,每一個網格都布設采樣點位,每個點位各采集一個深層土壤樣品和一個表層土壤樣品。深層樣品來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類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學背景;表層樣品來自地表25厘米以淺,是自然地質背景與人類活動污染的疊加。用表層含量減去深層含量,即得出重金屬元素“人類污染圖”。
據介紹,從1994年起,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等機構就對全國土壤51種化學元素進行監測,1999年起對東部農田區54種化學元素進行填圖,2008年起建立全國地球化學基準網,對含78種元素的土壤81個化學指標進行探測。數據顯示,重金屬等污染物指標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礦業和農業區上升較快。
地質學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國土壤正出現越來越多本來沒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險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過自凈能力完全復原,周期長達千年。為人類健康,必須持續加大對污染行為監管和懲治力度。對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斷。土壤污染物不僅有重金屬,還有大量有機污染物。國土、地質、環境、水利等部門要通力合作為大地“排毒”。
□文/京華時報
我專家參與對撞機核心研究
日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對外透露,中國科學家參與了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的核心技術研究,主要包括ILC的粒子物理研究、加速器總體設計、粒子動力學研究、阻尼環設計、核心技術預研(如納米級束團聚焦實驗、正電子源、先進束測、探測器等)以及ILC管理活動。 同時,在直線對撞機理事會的全球16位理事中,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研究員和高杰研究員占據兩席。
ILC總長31公里,超導直線加速器將正負電子的能量分別加速到250 GeV(吉電子伏特,1吉電子伏特=10億電子伏特)并聚焦到納米量級,以每秒7000次的速率對撞,用以研究LHC新發現的希格斯粒子和探索新物理。ILC造價超過100億美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科學大工程之一。 □文/中新社
西藏藏羚羊增至近17萬只
西藏野生動物保護機構日前透露,經過多年保護,藏羚羊再次遷徙回來,數量迅速恢復,全區藏羚羊數量已接近17萬只。
藏羚羊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20世紀中期藏羚羊的數量曾達百萬只之多,但因國際市場對藏羚羊絨——沙圖什披肩的需求,在20世紀最后30年遭遇大量偷獵,數量急劇下降。
上世紀末,為遏制盜獵、走私非法活動,中國政府先后成立了羌塘、可可西里、阿爾金山和三江源四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藏羚羊及其他高原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西藏那曲林業局工作人員毛世平說,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大的陸地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球海拔最高、藏羚羊數量最多的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越冬、繁殖的地區。 □文/中國新聞網
中美專家大數據高端論壇舉辦
日前,北京市科協、中美創新協會、動點科技聯合主辦“中美創新鏈接—大數據高端論壇”。組織業內專家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科學家楊滔介紹了他們內部對大數據的運用, 第一個是以大數據為原材料,以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為工具,提升阿里巴巴業務部門的KPI。第二個讓這種數據創造價值的過程規模化、可復制化、通用化、產品化,最終形成產品,以大數據為核心,以算法為核心。第三個是應用實踐過程中,研發核心算法和模型。
北京市“海智計劃”實施10年來,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加強與海外華人科技團體的聯系,通過不斷搭建平臺,積極吸引海外高端科技人才來京發展。截至目前,該計劃已經接待海智專家近千人來京開展項目洽談、成果交流活動,促成了百余項海外高新技術項目與北京方面的務實對接。 □文/史文婕
北京將可刷手機
乘公交
乘坐公交車不必再掏公交一卡通,在刷卡區晃一下手機即可;刷卡購物時也不必再用銀行卡,用手機在POS機上輕輕一“拍”,就能完成支付。中國移動方面昨日透露,為實現移動支付功能提供的手機NFC—SIM卡已經可以在金融街、中關村西區等6家網點免費更換。而“刷手機乘公交”功能目前已經招募志愿者進行體驗,將盡快推出。
將消費者手中的各種實體卡,比如銀行卡、公交一卡通、校園卡、會員卡等“電子化”到手機上,消費者手中的手機就將“變身”成銀行卡或者公交一卡通。
“中國移動與北京公交的聯網和內測已經完成,現已招募志愿者就‘刷手機乘公交車’進行體驗。”中移動數據部副總經理沈紅群表示,將盡快推出刷手機乘坐公交車,之后也將推廣到地鐵、機場、學校等地。
手機用戶先得將手機中的普通SIM卡換成NFC—SIM卡,再向銀行、公交一卡通公司等機構提交辦卡申請,并將審核通過的卡片信息下載至專用手機NFC—SIM卡之后,手機的“變身”也就宣告完成。
“目前中移動已經開始免費換卡,北京地區有6家網點可以進行更換。”中國移動10086客服人員表示,在北京目前有金融街、中關村西區、太平橋大街、美匯大廈、北京科技大學、魯谷等網點支持該業務,今后將推廣至所有營業網點。
□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