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像攝影中,除了光線,攝影師最應當關注的是什么?背景,一定是背景。也許有人會問,背景有什么好關注的,我們在影樓拍照片,不是幾張背景布就搞定了嗎?
簡單的白色或者黑色的背景許多時候確實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美國攝影師理查德·阿威頓拍攝《美國西部》攝影集時,差不多都使用相同的白色背景。國內攝影師宋朝拍攝的《礦工》也使用了單純的白色背景。理查德·阿威頓和宋朝都是使用大畫幅進行創作,他們用白背景把主體和環境隔絕開來,只是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其內在的心理特征。這不失為拍攝人像的一種好方法。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攝影師都選擇大畫幅拍攝人像。大多數攝影師使用135相機也能拍攝出非常出色的人像作品。135相機的輕便和機動性可以使攝影師很容易進入人物的生活環境中去,他們通過人物與背景的相互關系來揭示人物的生活狀況和內心世界。
當我們不是用大畫幅在拍攝人像時,我們就要考慮背景了。而人像攝影中,最煩惱問題之一就是如何選擇恰當的背景。
背景選擇不是簡單的長焦虛化
說到背景,許多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用長焦虛化。用“大炮”(長焦鏡頭)虛化背景,這確實是一個辦法,而且在特寫和大特寫的照片中十分常見。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辦法,我們在網上的各種攝影沙龍里經常能到這樣的照片——背景被虛化得一塌糊涂,主體通常是一張美女的臉,或者一張小孩或老人的臉。說實話,這樣的照片通常都沒有什么生命力,因為它們什么也沒有揭示出來。
那么,什么是好的人像背景?好的背景是能夠幫助刻畫被攝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好的背景能與人物發生關系,并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拍攝前,攝影師通常都具有很明確的創作主題,由于主題的不同,攝影者在選擇背景時就應根據具體的情況分別予以合理的取舍。譬如,欲顯示被攝者的職業特點,我們可以把其工作現場作為背景,并采用現場自然光線拍攝,力求畫面產生常態的氣氛,把環境作為畫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環境來襯托人,用環境來提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注意不良背景對畫面的影響
從人像攝影的實踐來看,背景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平面的、有縱深的、有室內的,也有室外的……實踐經驗豐富的攝影師都知道,在攝影中,有些景致不宜充當背景。
第一,景物凌亂繁雜的場景不宜做背景。例如,堆滿各色物品的居室和倉庫,用這樣的環境做背景只會使畫面顯得凌亂不堪。第二,喧賓奪主的亮色塊的景物。比如,背景中一塊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黃昏的日落等等。第三,具有冷色調的景物。因為當它反射到被攝人物臉部時,會使人顯出一種病態的樣子。第四,反差異常強烈的景物。
此外,在背景中,盡量不要出現連接被攝體的線條。作為二維平面表現的照片,背景上的橫線或者豎線貫穿被攝主體,會呈現切斷的視覺效果。因為在現實空間當中存在于身后的橫線,在照片上會被壓縮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欣賞者會將被攝主體身后的線條也擴張為連接的線條而加以認識。
背景的橫線穿過被攝主體的眼睛、脖子或者關節部位的話,就會更加凸顯。因此,必須注意不要將橫線分布在模特的眼睛、脖子或者關節部位的相應位置上。
另外,形成背景里豎線的樹木或街燈,如果它們剛好位于模特的頭部后方,就會像是頭上長角一樣,看起來非常礙眼。在構圖時都應當設法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