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移勢易,壓艙石也有可能成為拖慢航船的累贅,這便是知名對沖基金管理人David Einhorn眼下面臨的尷尬。
伴隨著國際金價大幅下跌,Einhorn所管理的離岸黃金基金Greenlight Gold Offshore也在六月錄得驚人的11.8%虧損,該離岸黃金基金今年以來的累積虧損已超過20%。
Einhorn一向樂于面對市場投資者,公開暢談自己獨家的投資觀點。這一風格也令他成為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圈中的異數,畢竟多數對沖基金經理更樂于“悶聲賺錢”。不過迄今為止,Einhorn并未就此次在黃金市場上遭遇的挫折,以及此輪金價走勢的劇變,發表自己的觀點。
“我覺得,做黃金的人還是希望這位大佬能站出來說點什么。”一位倫敦的黃金市場交易人士表示,“畢竟,目前被金價砸暈的業界牛人遠不止他一個。”
的確,在本輪黃金跌勢的失意者名單中,還不乏John Paulson這樣大名鼎鼎的對沖基金操盤者。被認為是次貸危機最大贏家的Paulson,其管理的PFR黃金基金在6月份下跌了23%,今年全年共下跌了65%。僅從跌幅上看,Einhorn還是小巫見大巫。
或許正如前述倫敦黃金交易人士所言,“不是幾個人的投資邏輯出了問題,而是建立邏輯的基礎被毀掉了。”這樣一來,便令幾乎所有的黃金市場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經理,陷入到一種尷尬的兩難處境之中,黃金是對抗不穩定的利器,但短期內黃金自己的穩定性卻可能被美聯儲的政策所顛覆。
“原本是尋找政策套利空間的獵手,如今卻可能成為獵物。”
黃金投資之于對沖基金經理們,似乎又成為二選一的窘迫游戲:或如鮑爾森那樣,重申,他們將繼續投資于黃金和黃金生產商的股票,以對抗央行印錢帶來的貨幣貶值。黃金在6月下跌了12%,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但鮑爾森在給投資者的信中說,“如果長期來看,我們相信(黃金)基金有潛力帶來超額回報。”或如索羅斯以及Dan Loeb那樣,向短期妥協,要么大幅減持黃金,要么干脆清倉走人。
當然Einhorn或許會相對超然一些,在2009年至2012年的黃金漲勢中,Einhorn進場時間較早,此后也未進行劇烈的增減倉位,因此前期的較高收益或將支撐他的投資人繼續對黃金保持耐心。相比之下,2012年年初大量增倉黃金的索羅斯,以及在2012年一季度一度大幅減倉黃金爾后又有增倉的Paulson,卻可能因為相對較高的建倉成本,而面臨更嚴峻的損失。
被戲弄的“獵手”
Greenlight對黃金投資的重點切入,始于2009年年中。彼時,已從做空雷曼兄弟中大賺一筆的Einhorn明確向基金投資人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在短期內并無結束的跡象,作為最主要的避險資產,投資黃金將是應對市場劇烈波動的明智選項。
但頗令市場意外的是,在2009年四季度,已經持倉一定數量黃金類交易所基金(下稱“黃金ETF”)的Einhorn則將這類投資全部替換為黃金現貨投資,并準備建立自己的實物黃金貯存場所。
“Einhorn當時的說法是,投資實物黃金,比投資所謂的黃金基金份額,更容易變現。”一位華裔華爾街交易員指,“所以他要修一個金庫,這簡直是一個瘋狂的想法,我不確定這樣的成本會有多高。”
到2010年,Einhorn的看法更趨悲觀。在他看來,伴隨著聯邦政府在解決結構性政府赤字上的碌碌無為,對CPI數據的“操控”以及盲目擴大政府投資規模,不僅現時的危機還將延續,一場更大的危機還將襲來。此時,人們或許多少能理解Einhorn執著于黃金實物的想法—如果是一場更大的危機,那么放在地下金庫里的金條,確實要比所謂交易系統中那些代表黃金基金份額的虛擬數字要靠譜得多。
也正是在隨后兩年,Einhorn對黃金的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他所創立的Greenlight Capital不僅在旗艦基金Greenlight Capital fund的投資中加大了黃金的占比,而且這一時期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發起募集了Greenlight Gold Offshore。這家Greenlight Gold Offshore也正是本次大幅虧損的主角。
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后,各國央行競相采取的寬松貨幣政策,進一步為Einhorn及其他對沖基金押注黃金提供了依據:面對愈加確定的通脹預期,還能有什么投資品比黃金更能起到保值的功能呢?
直到2013年一季度,Einhorn仍然在致投資者的信中孜孜不倦地強調,全球央行已經展開了一場激進貨幣政策的競賽,這類開足馬力的印鈔行為讓人“嗅到了泡沫的味道”。“在此種情形下,黃金沒能獲得更好的表現,是令人奇怪的。”而截至該季度,Greenlight的離岸黃金基金已經擁有266位投資者,資產總計達9.29億美元。在Greenlight Capital fund一季度末的持倉排名中,黃金亦位居第三,僅次于通用和蘋果的股票。
不過,與目前同樣看多黃金的John Paulson相比,Einhorn在具體的投資步驟上仍相對謹慎保守。據今年一季度的監管文件顯示,在去年年底,Paulson所管理的基金不僅持有價值達31億美元的黃金ETF,同時還有多家上市金礦開采企業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市值如今也在10億美元以上。但Einhorn卻似乎只對可能存放在紐約皇后區自家金庫的實物金感興趣。
在部分黃金市場交易人士看來,Einhorn困惑的謎底或許正在于美聯儲。前述倫敦黃金交易人士指,市場正在逐步意識到,美聯儲自QE3以來的政策,不僅僅是單純的“印鈔”而維持低利率,更是希望以大規模購買債券的行為,令資金重回股市及其他經濟領域,使得投資者財富增加進而刺激消費。
但在對沖基金經理們看來,這樣的行為卻是在扭曲市場經濟的基本行為模式。知名對沖基金經理Stanley Druckenmiller更直言不諱地表示,通過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及其他債券,美聯儲控制著政府債券價格這一“美國經濟中最重要的價格指標”,并以此“人為”抬高了各項資產的資格。因而,各種投資品的行情與所謂“基本面因素”無關,卻按照政策制定者的步調發展。
如此一來,避險保值成為了一種雞肋式的選項,希望利用寬松貨幣政策引發的通脹而套利的部分對沖基金,反倒為美聯儲的政策所戲耍。尤其在美國宏觀經濟數據自年初以來逐步走強的背景下,市場對發生新一輪危機的預期大為降低,這更進一步誘發了金市投資熱情的降溫。
“Einhorn和Paulson都是在次貸危機中,早于市場和監管當局發現投資機會的人。這樣的投資經歷,很可能使得他們有時低估了當局的政策目標和決心。”前述華裔交易人士指,“但在任何時候,和美聯儲對抗,都不是好的選項。”
或許正是因為美聯儲的“攪局”,包括Einhorn、Paulson以及Druckenmiller在內的眾多對沖基金經理紛紛對伯南克的“一意孤行”展開炮轟。“(美聯儲)不理解貪婪,也不理解恐懼,這是做出糟糕政策決定的雙重危機。” Einhorn指,政策制定者正強行不斷喂給市場甜食,而這些美聯儲官員對于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并不很清楚。
然而,Einhorn們依舊有機會翻盤。伴隨著美國經濟復蘇跡象日益明顯,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時點也極有可能出現。而在相關政策退出之際,市場能否平穩消化各類債券收益率大幅反彈以及利率的快速回升,仍舊是一個未知數。一旦市場因此失去理性,新的危機必然接踵而至。
大嘴的世界撲克季軍
黃金投資的暫時折戟,起碼到目前為止尚未對Einhorn明星對沖基金經理的業界地位構成實質性影響。這位近幾年在華爾街重大資本事件中幾乎從未缺席的高調富豪,在黃金以外的投資中,卻是凱歌頻傳。尤其在去年以來的日元連續貶值過程中,Einhorn憑借精準判斷,持續做空日元。此中獲利也直接支撐了Greenlight Capital fund今年以來的累計收益率仍達7.4%。
有的人天生不喜歡扮演配角,Einhorn大概亦屬此類。在利用各國宏觀政策對沖獲利之外,Einhorn給市場留下的最深印象,卻是屢次發表對特定企業的投資觀點,以一張“大嘴”“吹散”或“聚攏”相關股票的股價。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除當年的看空雷曼兄弟,則當屬Einhorn此前要求蘋果公司發行優先股,以及Einhorn看空食品保健品企業康寶萊而引發的“多空對決”。
作為蘋果的主要流通股股東,Einhorn雖從這只股票的持續走強中獲益頗多,卻也屢屢抱怨蘋果在分紅等方面過于吝嗇,尤其是保持了過高的現金儲備而限制了股東價值的實現。為此,在今年一季度,Einhorn甚至一度以發起訴訟的方式試圖迫使蘋果方面不再為發行優先股設置障礙。這一罕見的知名投資人起訴上市公司的事件發生后,蘋果方面也對Einhorn做出了讓步,而Einhorn也在隨后向投資者表示,蘋果已經改弦更張而變得對股東更加友善,“值得增持”。
而在康寶萊事件中,Einhorn則直指該公司的營銷策略類似“老鼠會”或國內通常所說的“傳銷”模式,并以此對公司的基本投資價值提出質疑。不過,也有對沖基金針鋒相對地看多康寶萊。在這場幾乎吸引了整個市場注意力的“多空之戰”中,作為戰火挑起者以及空方主將的Einhorn在錄得大筆收益后,還全身而退,也再次展現出這位對沖基金大鱷的“大嘴”顯然是有備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Einhorn還是一位出色的撲克選手。在2012年的世界撲克大賽百萬美元慈善錦標賽中,Einhorn力克多位職業撲克選手獲得這項撲克界頂級賽事的季軍,并獲得435萬美元獎金,而比賽的冠亞軍均為職業撲克選手。
當然,這位對沖基金經理還有著其他一些“有趣經歷”,例如他曾是2003年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拍賣的勝利者,亦曾在2010年和2011年再次參與競拍。和多數同行一樣,他同時也是內幕交易處罰對象。英國金融服務管理曾指控他2009年涉及內幕交易。在那次處罰中,Einhorn本人被罰364萬英鎊,而Greenlight Capital則被罰365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