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在朝著治愈失明癥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一步。在實驗室,他們成功利用老鼠干細胞培育出視網膜,而后從中提取桿狀細胞,最后將這種光敏細胞植入老鼠眼睛,幫助老鼠恢復視力。
研究顯示植入的桿狀細胞在老鼠眼內正常生長發(fā)育,在眼睛和大腦之間形成至關重要的神經連接。據悉,首批人類患者有望在5年后接受這種療法。這種療法的出現(xiàn)意味著,科學家將最終攻克失明癥,為全世界的盲人送去光明。研究員羅賓·阿里教授表示,即使移植少量光敏細胞,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這種治療方式可用于治療與衰老有關的黃斑變性。這種疾病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最常見原因。英國的黃斑變性患者超過60萬。隨著人口老齡化,患者人數將在未來25年增加2倍。目前治療這種疾病的療法很少并且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治愈。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如何取代受損的視網膜細胞。視網膜是眼睛后部的光敏膜。2012年,他們利用從年輕老鼠身上提取的健康干細胞恢復成年老鼠的視力。接受這種治療后,成年老鼠很快在光線暗淡的小游泳池內找到出口。相比之下,未接受治療的老鼠一直在游泳池里打轉。在進行臨床實驗前,科學家需要證明這種療法安全并且有效。這也就意味著這種療法的普及至少需要1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