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當前是一種市場不完善又缺乏市場主體情況下的非均衡狀態。一名農民工實現城鎮化的平均成本是13萬元人民幣,這對於貧窮的農民是不公平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起點應該是農民的產權改革,也就是土地確權,使農民擁有財產性收入。
解析:
厲以寧提到的「重新構造微觀經濟主體」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占據中國大陸80%戶籍人口的廣大農民,一類是國有企業。
德勤高級顧問杜志豪在闡述關於新型城鎮化釋放新一輪增長紅利問題時表示:「儘管農民人口眾多,但是否意味著消費能力並不一定,因為這些農民很窮,或許不應該對他們的期許過高。」
厲以寧認為,中國農民「窮」的關鍵原因在於分配制度以及農民土地財權的缺失,「農民仍然沒有成為市場主體,這是最大問題。」
而要實現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土地確權和土地的自由流轉是題中之意。「農民必須有產權,也就是土地確權問題,這是新一輪農村改革的起點,有了產權農民就有了財產性收入,才能縮小城鄉差距。」根據厲以寧帶領政協在浙江平湖市做的一次調研,土地確權前後,平湖市城鄉收入比從3.1∶1降低到1.9∶1,「這主要是因為農民宅基地等財產性收入的增加。農民缺少產權因而缺少財產權,必定窮。」厲以寧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