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當過臺灣「交通一哥」、對臺灣交通建設發展如數家珍的毛治國,一直對上海與臺灣之間的直航班次太少耿耿於懷。上海周邊臺商長期不滿的「滬臺航線機票難」問題,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就明了」。
上海臺協會長葉惠德2013年10月31日當面詢問毛治國:上海臺商往返臺灣一票難求,為何不能多增加班次?近40位各地臺協會長,在全國臺企聯組織下10月29日返臺就「服貿」問題「發聲」,葉惠德會長借與毛治國會面機會當面問及上海臺商關心的「機票」難題。
葉惠德告訴毛治國,2008和2012年臺灣大選時,為了號召臺商回臺投票,支持國民黨的「三通」政策,臺協曾用「辛苦一天,幸福一生」訴求告訴臺商兩岸直航給大家帶來的好處。如今兩岸真的直航了,也確實給廣大臺商帶來了便利和好處,但是,上海往返臺灣的機票一直比較緊張,「一票難求」現象一直被臺商詬病。
毛治國說,這個狀況他們已經了解,但是目前解決起來非常困難。因為上海的兩個機場——虹橋和浦東的航班早已滿負荷運轉,如果增加滬臺航線班次,只能是「紅眼班機」或者「早班機」,而這樣的航線,又是很多臺商不能接受的。滬臺航線如今「一班難求」,不是臺灣「不爭取」,也不是相關單位「不作為」,而是因為滬臺航線現實面難題確實不好解決。臺灣早期是有機會、有條件在滬臺航線「卡位」的,如果能夠「盡早卡位」,就不會出現今天「一班難求」現象了。
毛治國說,早期「滬臺航線」有很多「黃金時刻」任由臺灣航空公司選擇,臺灣的航空業者彼時也都摩拳擦掌,因為大陸當時的「航空業發展」還很落後——飛機少、航班少、管理也不到位。但是,由於臺灣「戒急用忍」和「有效管理」,沒能及時卡位。大陸的航空業者在大陸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快速成長,很快就把上海飛往大陸各地的各個航段「塞滿」了。臺灣現在「不戒急用忍」了,上海的航段也沒有「空檔」了,在這種情況下想增加「滬臺航線」航班,的確很難。
毛治國的「歷史揭秘」告訴在陸臺商三件事:
1.兩岸交流「機不可失,失不再來」;2.想通了再發展;3.不是大陸不給臺灣機會,是臺灣往往錯估形勢。
直航航班如此,開放金融業和晶圓業赴大陸如此,如今的服務貿易協議實施又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