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臺商投資企業協會(下稱「東莞臺協」)——一個經過了時代變遷風雨洗禮後的協會;一個充滿凝聚力和智慧的協會;一個生機勃勃、勇於挑戰的協會。星移鬥轉,風雲變幻。在時空的坐標系上,二十年,這是一個閃亮的符點;在東莞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碩果累累,這又是一座聳立的豐碑;在驚濤拍岸的大陸商圈,臺企聯、臺商子弟學校、臺心醫院、臺商大廈(環球經貿中心)、大麥客、富全物流六大平臺的創辦,無一不與東莞臺協密切相連。當人們暢談大陸臺商發展,當人們集體回憶東莞臺協20年發展歷程時,如上這些標桿性的「歷史共業」,都給東莞臺商帶來了無比榮耀。「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東莞臺協二十年風雨歲月中,從臺商夢想的追尋出發,漸漸開創了一個碩果累累的發展歷程,成就了東莞經濟的騰飛,見證了東莞的歷史變遷。作爲連接兩岸重要紐帶的臺商們,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在奮鬥不止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創造著臺商事業的壯麗與精彩。
2013年12月26日,在東莞臺商協會20周年慶這個將被載入歷史的日子,臺商大廈和臺心醫院也同時落成投入使用,這標誌著,二十年卓越的發展歷程裏,東莞臺協已經爲在莞臺商們完成了一幅最爲安逸美好的生活圖景:先生去臺商大廈上班,孩子在臺商子弟學校上學,太太到臺商會館活動室去學插花、彈彈古箏,全家一起到臺心醫院做保健……
從最早一家臺商1988年落戶虎門鎮,25年過去,到今天有很多人已是子孫四代都居住在東莞了。「長期在此居住的臺商有最少8萬人。」葉春榮會長說,「有的甚至連祖宗牌位都搬過來了。我們在東莞有一個完整的生活圈。」葉會長在談起東莞臺商發展時眉飛色舞、如數家珍,說到東莞的改變跟經濟的飛騰,自豪的神情溢於言表。這個「完整的生活圈」來之不易。臺商在東莞,經過20多年的摸爬滾打,才得到今天這個局面,而這其中,離不開東莞臺商們的「好保姆」——東莞臺協。
1995年10月:「馬上辦中心」
「馬上辦中心」,顧名思義,臺商遇到困難,大到海關稅務交通治安,小到家庭瑣事,都可以借助東莞臺協「馬上辦中心」。
中心的宗旨是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宣導法令法規,教育、糾正違規行為;為會員排憂解難。據了解,馬上辦中心(含鎮區分會)每月處理急事難事數百宗,成立至今共為會員處理各類案件、急難事件約十萬宗。臺資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如果碰到難題,可以馬上找「馬上辦中心」,辦不了可以提交由市領導支持的政策協調會來解決。
「馬上辦」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中心的辦事效率,更是體現了臺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對臺商們生活工作的關切跟用心。在臺商最爲集中的東莞,「馬上辦中心」成了臺商們的大管家,專門爲臺商排憂解難。在東莞臺協的良好示範和表率作用下,大陸很多地方臺協也都成立「馬上辦」中心,受惠的臺商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廣。
1198年:婦聯會
俗話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淑智慧的女人。東莞臺協婦聯會有個有趣的別名——「管董會」,因爲在婦聯會裏,臺企董事長太太們占了多數。她們都甘願放棄在臺灣原有的生活圈甚至是工作,夫唱婦隨來到東莞,照顧小孩,打理家務,協助丈夫事業,給臺商們一個穩定的後方。不得不說,東莞經濟的騰飛有臺商的功勞,而這功勞裏,也有太太們的重要一份。
婦聯會的工作給了太太們不少樂趣。當臺商投資如火如荼之時,臺商的太太們也隨夫而至,爲了尋找新的生活色彩,自發成立臺商婦聯會,組織各種文化活動。除了照顧丈夫和孩子外,美食烹飪,花鳥魚蟲,琴棋書畫,音樂跳舞,女紅針綫,詩歌文學,茶道,攝影,小製作……十八班武藝,每個婦聯會的女人至少都會熱愛一樣,懂得小情趣。此外,婦聯會還經常組織打高爾夫球、釣魚等高雅活動,並熱心地方公益。太太們給臺商在莞生活增添多了一些溫暖,一點鄉情,一份安心。
2005年6月:青年會
臺商在大陸奮鬥紮根,事業的茁壯成長,開枝散葉,永續經營,需要二代青年們接棒。
青年會的成員多爲臺商第二代,許多都是在國外留學回來後接班。這些年輕的第二代在大陸發展的經驗少,不熟悉大陸的環境,爲使這些年輕人早日融入這個環境,互相交換在大陸接班的心得,以「交流、成長、傳承、服務」爲宗旨的東莞臺協青年會,團結聯絡在莞青年臺商及臺幹,關愛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企業管理水準。
不管願不願意,有沒有準備好,引領東莞製造風頭的臺商第一代,狂飈突進二十年後,迎來了第二代。臺商青年一代,個性張揚,搞聯誼、開派對,熱衷文創設計等新興産業,也造訪前輩企業取經管理經驗。他們激情澎湃,正在也將會延續著父輩的財富故事……
二十年的時間裏,從創會時候300多個會員,到如今七個協區三十二個分會4000多個會員,東莞臺協一路乘風波浪,健步發展,如上所述,不過是其中的幾個零碎片段而已。然而,窺一斑可見全豹。東莞臺協二十年輝煌的發展歷程,已經形成了包括婦女青年在內的十二個功能委員會——協調、公共關係、考察休閑、公益事務、文宣編輯、人才培訓、法院調解等,委員會召集人根據各自的功能及會員需求開展各類活動。團結、凝聚、和諧成為協會傳承的團隊精神,全體理監事秉持這一優良傳統,成功舉辦過:萬人運動會、各類講座、產業論壇、旅遊等活動,讓這種團隊精神得到充分體現。
1連阿榮:創立東莞臺商投資企業協會
1988年,那是臺灣解除戒嚴令、開放大陸探親的第二年,47歲的連阿榮以探親之名來到東莞樟木頭,投資創辦美華針織禮品公司。美華針織廠興盛一時。連阿榮祖籍臺中,他的嘗試成功對臺中企業相繼來莞產生了很大影響。
因爲來得早,加之活躍的社交能力,連阿榮當時在東莞與海關的關係很好。而當時臺商經營上遇到的問題都會找連阿榮。
爲促進臺商抱團合作,及時解決在莞困難,適逢1993年4月27日至30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於新加坡正式舉行第一次「汪辜會談」,連阿榮聯合十幾位臺商,創辦東莞臺協。1993年10月29日,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正式掛牌,東莞臺商由此開啓了一個「有家」的時代。
2葉宏燈:東莞臺商子弟學校
靜靜流淌的小河,錯落有致的典雅建築,綠樹成蔭的生命力訓練營地,岸柳成行的恬靜校園,臺商子弟此起彼伏的歌聲、笑聲、讀書聲,構成了一幅生機勃發的學校景圖。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於2000年9月正式誕生,這是一所由臺商會員募款投資創辦的公益性學校,亦是大陸第一家臺商子弟學校,是集兩岸之大愛發展起來的,經過很多人的努力,讓在東莞打拚的臺商子弟有了屬於自己的學校,而且教學條件還很好,使得家長們更放心地在大陸工作。如今,即便學校已經滿員,沒日沒夜工作的老師們把辦公室騰出來做教室,都會盡量多招一個學生,因爲,「多了一個學生,就多了一個團圓的家庭。」
3張漢文:成立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簡稱臺企聯)
成立臺企聯,是張漢文的希望,也是他積極努力的方向。
他希望在各地臺資企業協會服務的基礎上,協助各地臺資企業協會爲臺商提供更多服務,讓臺資企業在繼往開來的道路上茁壯成長。因爲,追求兩岸和平發展的環境不僅是臺商所需,也是兩岸關係的大勢所趨。只有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才有臺商持續發展的可能;只有和平、和諧的投資環境,才是臺商不斷壯大的前提。
由於臺商登陸十多年來很多再三呼籲的要求尚未實現,在張漢文的推動下,各地臺商協會終於有了全國性的臺商組織——臺企聯,張漢文也當選爲全國臺企聯首任會長。
4郭山輝:臺商大廈(環球經貿中心)和臺心醫院
爲使臺商會員能夠安心投入事業,促進臺資企業紮根東莞永續經營,在郭山輝的推動下,協會促成了臺商大廈和臺心醫院的建造,並在東莞臺協二十歲生日之際正式投入使用。
臺商大廈共68層,爲東莞最高建築,將成爲東莞新地標,並通過美國綠色建築評估體系金級認證,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綠色環保摩天大樓之一。
而有了臺心醫院,東莞臺商們再也不用擔心看病難問題了,臺心醫院引入臺灣醫院的經營模式,並用回饋之心也爲大陸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用「一流的醫療服務品質、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最高科技的醫療設備」,將造福東莞及珠三角包括臺商臺眷在內的百姓,進一步加強了臺商的歸屬感跟紮根大陸的決心。
5葉春榮:大麥客——轉型升級的傑作
2008年金融風暴,造成經濟衰退,多數以外銷爲主的臺資企業受到重創,外銷訂單大幅衰退,反觀以內銷爲主的臺商,卻深受其惠,業績逆勢上揚,形成明顯對比。近年來,政府號召轉型升級跟提高內需市場,爲給廣大臺商提供更爲廣闊的內銷通路跟資源整合,大麥客應運而生。大麥客商貿有限公司是由東莞臺商協會牽頭成立的企業集團,董事長由時任臺商協會會長的葉春榮擔任,首期籌集資金達3億港幣,以豐富的産品種類、獨創的營銷策略,爲東莞新興服務産業輸出「中國品牌」、引進臺灣島內品牌,爲東莞臺商升級轉型、外銷轉內銷構建平臺、暢通管道,面向大陸市場做內銷產品多達5000多種。大麥客是臺商名品及臺灣精品流通大陸市場的最大交易平臺。
6謝慶源:富全物流——掌握時間 迎接內需
東莞有6000多家臺商企業,擁有很多的物流量,如果都是單兵作戰,沒辦法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來創造更大的共同利益,爲給廠商帶來更多的利益,為積極配合內需市場開拓,富全物流應運而生。
富全物流整合了臺灣優秀的物流企業、專家,共同打造未來東莞臺商的物流能力,借由物流機制讓所有臺商享受到轉型升級的好處。
富全物流在虎門港B型保稅物流中心成立了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中心。企業可以將進口商品、出口轉內銷産品擺放在該物流中心展示,邀請國內外買主前來參觀。
此外,虎門至臺灣直航的成功開通,給東莞貨主帶來了時間和成本的極大便利。富全物流和虎門港也簽訂了框架協議,通過虎門港與全球主要港口,特別是大陸—臺灣港口對接,做到資源共用,有效降低運輸和倉儲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