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創業打拚的臺商一樣,大峽谷半導體照明系統(開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大峽谷」)董事長張家瑞的人生經歷也很豐富。中學畢業就進入軍營,一幹就是9年;復員後做過業務員,在震旦行賣過影印機、傳真機;在臺灣還開過貿易公司;1989年一次偶然機會來到大陸,商業嗅覺極其靈敏的他,驚訝地發現大陸遍地是商機,看到機會立刻付諸行動。先是在杭州與同學合夥投資太陽眼鏡廠,一次安徽宣城老家的探親之旅,又讓他發現了宣紙的商機,成為第一個把宣紙帶進臺灣的人。
機會總是青睞有心人,在做廣告牌的雕刻設備進口生意時,經常參加國外行業展會的他,一次在美國的展會上被LED發光模組營造出的絢麗色彩給吸引了。如果用LED發光模組代替大陸傳統的霓虹燈,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而且LED的安全節能性更好。受此啟發,2002年,張家瑞以100萬美元的註冊資金在上海成立大峽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開啟新的創業之路。

失敗也是競爭力
創業起步階段,跌宕起伏不可避免。
2005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張家瑞接到一個30萬美元的大案子,為一家泰國的辦公大樓做外觀亮化。「當時整個公司都很激動,因為這是我們接到的第一個大案子,又是在國外,如果這個案子做成,說不定成為打開泰國市場的敲門磚。懷著美好的期待,我們帶著公司最新研發的產品奔赴泰國。」但現實卻給了張家瑞當頭一棒。
安裝過程狀況頻出,由於當地安裝工人不專業,直接接入220V的電壓,導致一部分LED模組被燒壞了。一場雨過後,更多的燈光熄滅了。後來張家瑞不得不重新發貨,安裝後還是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一場大雨澆滅了所有希望。無奈之下,張家瑞不得不退款賠錢。
這樣的遭遇張家瑞連續遇到了兩次,兩次打擊之後,張家瑞開始和團隊反思其中的原因,他們發現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現場安裝不規範,防水界面沒有處理好;其二是當時LED技術不成熟,性能不夠穩定。
兩次失敗後,大峽谷開始加強對安裝過程的監管,設立現場應用工程師(FAE),每個工程確定之後,FAE最先進駐,監督每一步施工環節,確保施工人員規範操作。有了規範的安裝,加之隨著LED技術成熟,產品性能越來越穩定,大峽谷的案子開始越做越成功。
技術+服務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的企業,大峽谷有著明顯的市場先發優勢。但是隨著市場對LED照明的認識和接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這一領域,張家瑞已經聞到了市場日益彌漫和濃烈的火藥味。
大峽谷如何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張家瑞了解到,LED的特性決定了商業照明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智能化控制,目前多數LED企業一直在走替換傳統照明的道路,長此以往,LED的發展可能會陷入類似傳統照明惡性競爭的陷阱,也糟蹋了LED的優良血統。因此LED產品裏只有加入更多的附加價值,才能可持續發展。
張家瑞說,大峽谷的目標是做LED智能整合方案專家,這就意味著大峽谷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將通信、傳感、雲計算、物聯網等多種現代化技術融入其中,創造出智慧和科技之光,而不僅僅是LED燈光的效果。為此,大峽谷多年前就開始著手控制系統軟、硬體製造的研發和電路結構設計。2007年,大峽谷累計獲得國內外數十項專利授權和三個LED控制應用軟體的國家版權登記認證。
目前,大峽谷光電開發的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充分利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電腦網絡技術將建築物內的各種LED照明器具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實現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這不僅充分利用了LED光源的節能優勢,還能適時了解每個時段的用電量,實現按需照明和二次節能、三次節能等更高層次的需求。比如,一個偌大的辦公室,晚上只有一兩個人加班,智能LED控制系統可以捕捉到哪些區域有人,哪些區域沒有,從而做出智能控制(只亮有人活動區域的燈),進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技術的創新,讓大峽谷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市場的拓展也做得風生水起,「現在飛利浦已經將大峽谷看作是自己的第一對手。」能與飛利浦這樣的國際品牌同場競技,張家瑞信心滿滿,「大峽谷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大品牌反應速度慢,不像中小品牌反應比較靈活。以售後服務為例,大峽谷目前在大陸設有12個辦事處,每個辦事處都設有技術人員,客戶有任何問題,只要一個電話,在當地的技術人員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解決問題。
其次,不同於其他把產品委託代工的品牌,設計和生產脫節,遇到一些複雜的案子往往因為要協調太多環節而束手無策;大峽谷的產品從生產、進料、設計、品質管理都在自己的工廠完成,每個部門的銜接和配合都十分高效順暢,有任何問題隨時可以現場討論解決。
走進大峽谷的中控室,大螢幕上「生產動態管理系統」的數字不斷閃爍變化,貼片、焊接、組裝、灌膠、成品老化、包裝、入庫、出貨數量、最新訂單、物料狀況、明日到料……各項數字與生產流程同步更新,生產動態一目了然,高效有序。
正是憑著這種苦練內功後打磨出的先進技術和優質服務,以及多年累積的實戰經驗,10年間大峽谷成功實施1000多個案子。僅在2009~2010年間,大峽谷就成功完成了包括新加坡Orchard ION、上海世博園中國館、英國館、日本館和常州三河三園(101幢樓宇)等國內外多個重大的LED照明工程專案,最近,大峽谷又憑藉實力拿下了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外觀亮化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按照大峽谷的發展規劃,室內商業照明和大功率照明將是大峽谷未來重要的利基點。尤其是商業照明市場空間巨大,據相關資料顯示,大陸2015年LED照明將完全取代傳統照明,屆時LED照明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
LED產業展現出來的美好前景,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從目前LED室內商業照明的競爭形勢上看,除非資金和技術實力強大,拚得過時間,燒得起錢,才能在萬軍之中摧城拔寨,讓國內外品牌臣服。」對於未來,張家瑞坦言資金實力是制約大峽谷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張家瑞選擇謀求資本市場的助力。他表示,大峽谷已經進入上市輔導階段,預計2014年會回臺上櫃。「有了資金支持的大峽谷,不僅能提高產能,增加技術投入,還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提升品牌的形象,以更強的綜合實力來抗衡國際品牌!」蓄勢待發的大峽谷,正在點亮綠色照明夢想的道路上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