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曝光廣州超過4成的大米重金屬鎘超標。大米為什么會有重金屬鎘?鎘對健康究竟有何危害?
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在冶金、塑料、電子等行業應用廣泛,我們平時用的鋅-鎘充電電池中就含有鎘。大米中的鎘主要來自環境污染。工業生產中,鎘通常通過廢水、廢氣排入環境中,污染水源和土壤,再通過灌溉、種植等途徑進入食物。不過,這次大米鎘超標主要是局部環境污染所致,就我國大多數情況而言,并沒有這樣的嚴重污染,消費者也不必過度恐慌。
我國國家標準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大米中鎘的含量不得超過 0.2mg/kg,這與歐盟的標準是一致的。
鎘是一種能在人體和環境中長期蓄積的有毒重金屬物質,長期大量攝入,可表現為慢性鎘中毒,主要危害腎臟和骨骼。長期接觸更大劑量的鎘還可能會導致消化道的障礙。
需要提醒的是,大米中鎘的限量標準只是一個“控制標準”,并不意味著高于這個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說,如果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鎘含量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這樣的大米是合格的),但是,實際的鎘攝入量依然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而每天只吃200克含量為每公斤0.25毫克的(雖然鎘含量超標了),但是鎘的總攝入量還沒有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PTWI。
政府部門目前需要做的是,廣泛嚴格地檢測日常大米及其他食物和飲用水的鎘含量,完善稻米等農產品的監控檢測體系,及時處理、公布,讓老百姓知道自己吃的米究竟是否安全。而除了鎘,大米之中還可能存在鉛、砷、汞等其他重金屬的污染,全面系統地評估與監控各種污染,也十分有必要。
控制大米鎘污染,保障消費者安全食用大米和其他食物的根本辦法是進行環境治理。但這是長期策略,比較能快速見效的辦法是,對于已查清的重點污染農田,不再種植大米和其他食用作物。
作為消費者,建議盡量增加食譜的多樣化,保證日常飲食營養的均衡,適量增加一些營養的需求也有一定幫助。
(文/中國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心)
聲音 Voice
吃膠原蛋白≠變年輕
身邊很多愛美的女性都會花大把的“銀子”購買膠原蛋白產品,以為這樣就可以常葆青春。看了上期求證版面的文章才知道,我們吃進去的膠原蛋白不但沒有多大作用,反而還會帶來一些負面因素,真是得不償失啊!□杭州讀者 江梅
科學強大是科普影響力的根源
看了上期專欄《人有沒有愚昧的權利》,科學本身的強大才是科普影響力的根源,在網上給受眾貼愚昧標簽并呵斥的做法令人反感。科普的正途是把科學的聲音大聲說出來,在尊重受眾人格的基礎上,用他們樂于接受的方式說。□網友 Bays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