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荷蘭非盈利機構發起的火星移民計劃“火星一號”引起巨大爭議。本刊曾經首先對這一活動進行質疑(見本刊5月13日《“火星一號”計劃疑似騙局》)。該機構負責人巴斯·蘭斯多普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其發起的移民火星計劃也許不能如期實現。
記者在荷蘭商會系統中查詢得知,“火星一號”機構注冊于2011年6月,注冊地址是荷蘭中部城市阿默斯福特的一處民居。
俄羅斯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是負責培訓俄航天署宇航員的官方科研機構。2006年8月,該研究所科研人員波塔波夫在俄科普網站《科學信息》上撰文說,宇航員若想順利往返火星和地球須在心理生理方面闖過七道險關。
波塔波夫認為,第一關是“迅速適應新環境”關。當火星考察隊上路后,宇航員須在1個半月內習慣失重、宇宙輻射量增大、地磁場作用消失、艙內空間狹小等環境并完成工作任務。
第二關為“進入環火星軌道”關。經過漫長飛行即將進入環火星軌道前,宇航員的心理會日益緊張。因此專家建議屆時降低工作強度,隨行醫生對宇航員加強心理輔導,相關訓練也要跟上。比如,充分的離心機訓練有助于宇航員登上火星后適應火星引力作用。
第三、第四關是“火星著陸”及“逗留”關。宇航員在火星著陸和停留期間會遇到一系列難題,比如火星引力可能使長期失重的身體及其適應性出現紊亂;火星磁場微弱,大氣稀薄,不能像地球那樣抵御宇宙射線的侵襲;飛船內的地球微生物可能“登上”火星,造成污染。因此,宇航員須按預定計劃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保證考察工作順利進行。
第五、第六關為“疲勞”和“回歸”關。完成火星表面考察任務的宇航員會有強烈疲勞感,此時急需相關藥物、器械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恢復。在返回地球的航程結束前2至4周內,宇航員會異常激動,這種情緒也會轉變成焦慮,這時需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最后一關為“地面恢復”關。回家后宇航員須在“天壤之別”環境中配合恢復性治療。 □文/綜合
轉基因玉米本身不是“有害生物”
5月18日,《哈爾濱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哈爾濱截獲美國轉基因玉米種子115千克”的新聞,報道哈爾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入境郵件中截獲21箱玉米種子,經檢測后發現其為轉基因種子,隨后銷毀。報道原文最后一段為“據檢驗檢疫相關負責人介紹,未經風險評估和審批引入含有轉基因成分的玉米種子,有害生物隨之傳入的可能性極大,如果控制不嚴,將會對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構成重大威脅?!?/p>
該新聞在網上轉載后,有網友指出該報道有誤導,可能會讓人誤以為轉基因種子攜帶有害生物。本報記者聯系了黑龍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哈爾濱分局,宣傳科負責人表示,他們給了《哈爾濱日報》一份資料,但相關記者把其中一段話縮減了,以至于原來的意思被改變了。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文應為“此次截獲的玉米種子數量較大,且含有轉基因成分;未經檢驗檢疫,有害生物隨之傳入的可能性極大,如果控制不嚴,將會對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表示,哈爾濱方面截獲的玉米種子,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根據法律規定,從境外引進農業轉基因生物的,應該首先獲得農業部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相關批準文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沒有通過監管程序的,不管是否安全,肯定會被查;二是農業部還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進行商業化種植,也就是沒有同意轉基因玉米種子的進口,這并非是安全性問題,而是要守住中國的市場,將來即使要種也是種自己研發的;三是進口玉米種子必須要通過檢疫,因為確實可能帶來病蟲害。
□文/記者 洪廣玉
H7N9檢測試劑盒獲批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報,我國臨床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批。
日前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RNA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和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RNA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這標志著我國臨床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診斷試劑率先批準上市。
該診斷試劑均基于熒光PCR方法,可對具有流感樣癥狀的患者或者相關密切接觸者的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樣本中的H7N9禽流感病毒RNA進行體外定性檢測,檢測結果可用于臨床輔助診斷患者是否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文/中新社
爭議清華教授再成院士候選
日前,中科院公布今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再次入圍。目前院士增選只是初選階段,入圍的有效候選人共391人,今年年底前將增選出不超過60名新院士。
此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在上一次中科院院士評選中落選,前不久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從而引發爭議。今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中,他再次入圍。而中科院此前曾表示,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院是兩個獨立的學術組織,其院士增選按照各自的程序和標準進行,沒有必然關聯。
此前和施一公一起在院士評選中落選的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沒有出現在這次評選的候選人名單上。饒毅2011年曾出現在有效候選人名單上,但此后在第一輪初選時落選,他對此宣布,不再成為院士候選人。
□文/新京報
中國自然保護區遭受威脅
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透露,截至2012年,中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669個,占國土面積的14.9%,超過12%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網絡基本形成。
官方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高等植物數量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動物物種數量占世界總種數的13.7%,已查明真菌種類占世界總種數的14%。
但目前,中國90%的草原出現不同程度退化,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威脅,物種瀕危程度加劇。其中,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約44%的野生動物呈數量下降趨勢。 □文/人民日報
神舟九號返回艙
“降落”科博會
神舟九號飛船返回倉實物、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多功能消防搶險救援裝甲車……眾多信息技術、裝備制造、航天工程、航天技術應用等自主創新的新技術新產品首次亮相北京科博會,成為5萬余平方米展會上的焦點。
記者在航天科技專題展區看到,6枚高約5米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一字兒排開。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模型與實物比例為1:10,既有中國正在研制的最大運載能力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又有即將再次升空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鸺目煽啃?、經濟性、入軌精度和適應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長征六號、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正抓緊研制。
□文/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