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科博會以前,北京科博會已經成功舉辦了15屆。“連續舉辦了十五屆的科博會,已成為科技領域國際交流和產業合作的重要載體、展示中國高新技術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重要平臺。”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
前十五屆科博會結碩果
自1998年創辦以來,科博會經過10多年的發展和培育,已成為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及相關業界展示最新科技、尋找合作商機、收獲前沿思想、傳遞產業信息、鏈接產業合作的中國最具權威的國家級、國際化標志性活動平臺,成為獨具特色的品牌博覽會,也在客觀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對參展商和采購商而言,展覽會是推介產品、項目的重要平臺,但受展會舉辦地點、會期等條件的限制,能夠順利簽約落地的項目仍然很有限。這就對展會的主辦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不斷創新,科博會已經跳出了單純辦展覽的思路。與科博會同期舉辦的推介會、論壇等活動讓科博會的內容更加豐富,也為一些重大項目的簽約落地提供了重要平臺。
經過十五年的培育和發展,科博會已經遠離了規模擴張和喧囂,進入了理性務實的發展階段,形成了集項目征集篩選、細化行業分類、提前發布、先期對接、集中簽約五位一體的全服務鏈辦會模式。
專家表示,科博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進程,促進了高新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和技術成果交易,適時釋放傳遞了中國科技創新正能量,對促進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產生了積極影響。
科博會還有更大突破空間
科技是中國經濟升級的重要支撐和強勁引擎,而科博會是科技展示、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如今,它所創建的展覽、論壇、洽談三位一體,綜合性和專業性相得益彰的新型科技會展模式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
不過在未來,隨著會展業的發展和創新,科博會還將更上一層樓。
在本屆科博會舉辦前夕,萬鋼表示,科博會要積極響應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突出國家級定位和專業化屬性,打造科博會國際化品牌,強化交易轉化效果,為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作出積極貢獻。
近些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有關專家表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走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發展道路。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的科學技術在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高、精、尖已經成了眾多技術的顯著特征,如何讓國內企業和民眾了解世界前沿的科學技術及其產品呢?吸引他們積極參加我國的科博會就是一個極好的途徑。而在這個方面,科博會展覽還有更大的空間突破。
從2007年開始,中國(深圳)國際科學生活博覽會(簡稱深圳科博會)開始舉辦,到2012年已經舉辦5屆(2010年沒有舉辦),與北京科博會不同的是,深圳科博會更強調科技與生活的結合。如今,北京科博會與深圳科博會一南一北,它們都成了我國科技行業兩個最為顯著的博覽會和交易平臺。
推動科技與生態文明的統一
科博會也是一個很好的風向標。有不少多年參加過科博會的人士告訴記者,通過科博會,可以看到未來科技發展的一些走向。反過來,科博會也會起到一些引領作用。
當前,中國經濟的升級發展正在受到資源、環境的重重壓力,生態文明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軸。當我們感嘆霧霾重重、驚恐禽流感襲擊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人與自然,人與技術的矛盾,領悟了科技進步與社會進步并不同時同步相隨。然而,既然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成為人類不能逃避的命運,那么,人類就應該力求使科技發展的方向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方向統一起來,使科技的發展速度與自然、社會的演化速度相匹配,實現和諧發展。
因此,關注現實,關懷民生,追隨時代發展的重大命題,一直是歷屆科博會的責任與使命。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從2008年第11屆起,科博會就把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的理念,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作為重要內容。而本屆科博會的一些論壇,則更是正視高科技時代的人類境遇,試圖回答當下中國人的重大關切問題,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技術意識的自覺。
“在我們熱切追求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過程中,必須尋求科技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統一之路。”有專家表示。這也是歷屆科博會所積極倡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