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IBM的沃森計算系統擊敗在美國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其他參賽者之后,人們意識到計算機變得越來越像人了,可以聽說語言并能自己學習,可以在一些知識領域輕易擊敗人類
當Google自動駕駛汽車獲得001號牌照出沒在美國街頭巷尾,當特拉斯宣布三年后推出自動駕駛汽車,當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都把自動駕駛汽車推出日程設定在未來10年之內,人們意識到汽車也越來越像人了,可以勝任絕大多數的駕駛任務
當云計算支持的機器人能夠成群結隊走進生產車間、走進寫字樓接受定制化的任務,人類的簡單、低端勞動是否將終結?馬克思描述的人類生產力極大豐富時代是否臨近?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形態又將如何重塑?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令人們向往的時代,這個智慧的時代已經不再是空想。
2009年,IBM用自己的視角為人們描繪了智慧地球的驚鴻一瞥,即物聯化、互聯化及智能化。在地球公轉的合力之下,五年之后的今天,智慧地球的紋理已經愈發清晰,從智慧的城市,智慧的行業一直延伸到智慧的企業。
云計算,將是承載智慧、運營智慧的主要方式。大道至簡,承載智慧地球的IT基礎架構必須首先化繁為簡、互聯無邊界并且經濟易用。而軟件定義的云計算將迎來一個鄰家有女初長成的IAAS階段,或許這也將是公有云大行其道的起點。而智慧如清泉般在整個地球上流淌的SAAS大流行時代,還是整個業界為之努力、清晰卻依然遙遠的彼岸,也許五年,也許十年
移動,社交,物聯網,正在源源不斷的產生數據,推動以爆發式的幾何速度增長。
大數據,無疑將是滋生智慧的沃土。沃森1.0,不過是沃土上冒出來的一點點智慧的苗兒頭,卻寄托著大數據時代智慧生根發芽、成長為青青草原的夢想。數據本無所謂智慧,有了分析和算法,人們就有了新的發現,新的聯想,新的知識,新的方式,新的朋友,新的社會。城市的數據培育出智慧的城市,行業的數據洞察到智慧的行業,企業的數據推動智慧的企業。城市、行業、企業的智慧相交織,就會誕生智慧的地球。
沃森也有長大的一天,沃森長大就是認知計算來臨的時代。沃森自己學會了編程和分析,處理器從10億個晶體管進步到萬億級別。而今天IBM實驗室中模仿人腦神經元方式的神經元芯片原型已經成功,屆時或許為沃森的飛躍準備好了更智慧的大腦,一個推動智慧地球運轉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