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狹長的臺灣地圖打量,環島一圈是很多游客的夢想。哪怕是臺灣本地人,都覺得環島是一種壯舉,不論北上還是南下,自駕抑或乘公車,單車、摩托、汽車、徒步,這樣洋洋灑灑的旅程,值得拍成一部公路電影,去和未能遠足的人分享。幾年前一部《練習曲》(又名《單車環島日志》)羨煞了很多人,里面的殘障青年為了追尋內心的聲音,認識自己生活的這片熱土,騎著單車迎風沐雨、聽海看云兜了一圈,并在鄉下擦身而過的葬禮隊伍中悄然落淚。去年上映最近才以DVD問世的《不老騎士:歐兜邁環臺日記》,想必又會成為很多“自由行”同胞的環島指南。
通常的公路電影,很少以紀錄片的形式攝制,主人公也鮮有老年人。因為一望無垠的公路,象征著荷爾蒙與速度的釋放,自由追尋與身心的狂野放縱,長途奔突,一路油門踩緊,馬達轟鳴,朝著云層漂移的方向,太陽落下的天際線狂奔,非常考驗體力,不是一般老年人能完成。《不老騎士》把注意力常常難以集中,駕著摩托會走神打瞌睡,或者需要在路上不斷駐足服藥、休息的老人丟在了漫長的公路上。他們也交出一份超越年齡的答案,不辱使命。
已經瀕臨生命最后一刻,身體處于衰竭期的隊長,即使被迫落單在醫院里,還對路上沖鋒的老伙伴們念念不忘;辛苦了一輩子,從未考慮自己夢想的老人,在上路之前,還不忘記沖印亡妻的照片,端端正正地放在車頭,帶著她一起看亞熱帶島嶼的風景,完成從前未盡的夢想;車隊途中經過了一個療養院,里面很多坐在輪椅上同齡人,對他們豎起大拇指,為自己不能同行遺憾,甚至想佩戴一下他們勇士的綬帶。
這部反公路電影的公路電影,從某種意義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公路電影精神的血脈所在。青山不老人常在,只要心不老,就一定能憑著自己的意志去遠游,看看風景,想想心事,回望自己熟悉的這片土地的本來面目。大馬力、快速度的摩托車也并非年輕人專屬,當老人們離開菜市場到家這段每日必經的尋常距離,從車庫推出沾染塵埃的摩托車,擦亮車身猶如擦亮渾濁的眸子,世界就已經展開了一片迷人的景觀。
追夢這種事情或這種說法,似乎都是只和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相關聯,《不老騎士》卻把它落實到一群八十多歲、子孫繞膝的老頭、老太太身上,他們的執拗可愛產生了令人動容的化學反應。他們不能、也不愿在孩子們的視野,做一個和藹的漸漸衰老的、需要照顧的“無用”之人,他們要證明自己的有用,就要去做一件年輕人也不一定能完成事情,把身心放在天高地遠的地平線之間,讓自己像山脈、海洋、森林一般壯闊起來。
《不老騎士》是一部使人洗心洗肺,真切自然的電影,公路背面,也會讓子女考慮自己父母是否還有什么夢想未去達成,放手去給他遠游。也會讓老人們在遲暮之前,陡然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那么大能量去走一圈,天大地大豪情燃燒,和團隊里勇士們其樂融融,一路風塵滾滾,找到了困鎖家中難以獲得的成就感、榮譽感。如果對臺灣的風光地理感興趣,這個片子還是很好的向導。也許一撥準備環島旅行的人們,在電影驅動下已經躍躍欲試要出發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