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九點鐘,一踏進門,就看見客廳地板上還在滴溜溜轉的足球,和一輛兒童自行車。小主人剛被王暉和郭青送去幼兒園,去除這一絲躍動的元素,靜謐的房間在晨光中蘇醒過來。
穿著黑衫的郭青蹲在玄關處為我拿鞋套,脖頸上的銀飾一閃一閃。戴著眼鏡的斯文男主人王暉端著水果招呼我們坐在L形沙發上。這對建筑設計師夫婦當初對這套房子的設計思想就如眼前一幕,背景盡量使用素色,讓家沉靜下來。
“舞臺”,適合游戲,亦能冥想
待郭青閉上玄關,夫妻倆花在這套房間中的第一個小心思展現出來。打開大門立刻露出客廳并不討喜,但若真搬來一架屏風又有點聲勢浩大,且不實用。兩人在大門與客廳之間做了一層可打開的木墻,有儲物功能,伸向飯廳的一端做展示架,迎向客廳的一面打開就是門中門。
剛把第一只果子塞進嘴,兩人就招呼我和攝影師坐上榻榻米。這應該是這套房子最大的特色所在,客廳里不止有沙發,電視柜、展示架,還可以有一個“舞臺”!
“舞臺”原是陽臺的一部分。兩人對房子的最初結構并不滿意,30平米的陽臺利用率太低,還遮擋了客廳的光線。于是,以玻璃門為界,與客廳平行的10平米大變身,草席、升降桌、竹簾、木格燈,改良后的榻榻米成了全家人都愛來的地方。小朋友一到周末,把各路小仙都拉上來,又唱又跳,好不熱鬧。
王暉將電動升降桌打開,我們立刻圍坐在四周。郭青拉開窗上帷幔,屋外是滿眼的新綠。兩人工作結束后把這兒當茶桌,也會無所事事的趴在一起冥想。
一尊佛像,串起自然
要不是郭青提醒,很難發現關于客廳的另一道玄機。榻榻米盡頭靠墻的小龕里,立著一尊兩人從北京搬來的石佛像。它守著整個家的安寧,也暗示著時光自此進入戶外。
一道玻璃門之隔,走進陽臺。腳下的玻璃池里養著幾十尾鯉魚,陽臺的另一端,籠子里裝著一只灰色小兔。開始裝修房子時,郭青的肚子也開始孕育寶寶。兩個工作狂在房間的每個角落,都留下童心。這些也讓他們原本太多屬于工作的精力,慢慢抽離回家庭。“每個建筑設計師沒法在工作中實現全部理想,因為要和太多方面博弈。輪到自己的房子,我們想把每個細節都做出自己的感覺。”
房間背景:素色打底,以畫延展
坐回沙發。旁人用盡心思的電視墻,在王暉和郭青這兒淡化成一面人造大理石墻。“最終的效果不是很滿意,我們原本希望,選到的每一面紋理都不同,組成一幅自然山水。”
電視旁,是兩幅銅版畫。圖案抽象,在不同中實現統一,恰好搭配房間的風格。
兩人都喜愛收藏畫,10年前就天南海北的搜集,不限于某種調調,在日后的家中都找到了去處,仿佛當初的遇見就是為了今日。“王暉在杭州出差時還搬回來過一個銅雕,體積大,放在郊區的復式房子里。”
兩人關于藝術的審美很一致,從不要過于規矩的形致,哪怕是一條魚,也只是一條抽象的,想象出來的魚。果然,在他們的餐桌上,在他們的案頭,有不少離奇的小擺件在等待著我們。第一眼總是看不出所以然,凝視一會兒,便能見仁見智。
從客廳移步飯廳,郭青示意我們別著急,換了幾個不同的角度遠望,在大大小小燈光的映襯下,風景迥然。“這是作為建筑設計師的我們與室內設計師思路的不同。他們在意局部與細節,我們的焦點關乎空間。怎樣營造出一個寬敞又多變的空間,甚于一切。”
吊車吊上來,一張大案!
一桌阿姨做好的美味在餐廳等待我們。透蒸的紅油香腸,翠綠的空心菜,薄如紙的切片臘肉……是這個素色家里繽紛的內容。碗盞間的香味糾結成一團,郭青指指飯廳正對著的推拉門。“本來這面墻上有廚房和儲物間兩扇門,這將本身就不寬敞的飯廳更加的撕裂開,錯層也失去了意義。我們將這里改成推拉門,統一視線,也讓家的感覺更濃。”
餐畢。王暉最先離開,伏在臥室的大案前,鋪好氈墊,放置硯臺和筆墨,練起字來。“因為它的體積太大,當初只能用吊車吊上來。它帶來舒展的感覺,不寫字時兩人把電腦搬過來一起工作,也很溫馨。”
我們不忍打擾這份寧靜,悄悄離開。收拾好家務的阿姨已經拿著毛衣針線,占領了客廳的榻榻米。此時,午后春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