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少女逃亡記
《少女洛荷》
導演:凱特·休特蘭
編劇:凱特·休特蘭/Robin Mukherjee/Rachel Seiffert
主演:莎斯琪亞·羅森道爾/Nele Trebs/Andre Frid/Mika Seidel/Kai-Peter Malina/Nick Holaschke/Ursina Lardi
類型:劇情/驚悚/戰爭
制片國家:德國/澳大利亞/英國
語言:英語/德語
片長:109分鐘
《少女洛荷》作為澳大利亞官方指定的“申奧片”,整個頒獎季只賺到了高呼聲,卻沒能得到獎項的認可,只因它并沒有把“二戰”當成唯一的正題。有人說導演凱特·休特蘭“舉輕若重”,她似乎并不介意,至少觀眾從故事中領悟到了成長真諦。
其實,電影并非在為戰敗的德國洗白,逃亡路上的難民百態都是客觀寫實,沒有刻意說教。公告欄中貼出的“德國士兵被槍決”的照片,圍觀的都是風餐露宿、表情僵化的逃難者,很難要求他們為劊子手被處決拍手叫好。而對少女洛荷來說,成堆尸體中也許正躺著父親,她有理由偷偷撕下了象征著“父親遺照”的報紙。作為女兒,她更有默哀的權利。
《少女洛荷》的好看來自于它的技巧手法,可以說是自成一體,工整連貫。女導演愛用的表情特寫流、情緒放大法,導演休特蘭表現得張弛有度,揮灑自如。少女的慌張、困惑、猶豫和絕望,鏡頭上都有完好的交代,反復強調、渲染,久久不散。
大多數人被《少女洛荷》打動,首先肯定是攝影和畫面,相當耐看。片中有非常多的特寫和空鏡頭,對準逃亡路上的尸體傷口,也對準林中的樹枝和迷霧。時而血腥,時而美麗,交相出現,有如設計好的化學反應。
這種鏡頭組合和剪輯節奏也降低了整個電影的行進速度,以致有人猜想,少女一行人也許達不到終點。觀眾的心理也被干擾,當事人不可能以那么近的主觀視角去觀察,所以,類似鏡頭要作用的對象更多是對準觀眾。在這個層面上,《少女洛荷》又是一部“不好看”的電影,有些時候,它會讓人覺得壓抑,不是太舒服,整個路程就是緩慢拉鋸,隨時會有也必然會有危險的發生。
影片選擇少女的青春期,選擇一場危機重重的黑屋出逃,不可否認就是一個太過強烈的隱喻。
逃亡之路有死亡的陰影籠罩,也有不速之客的加入。對這等年紀的少女,兩弟弟一妹妹還有一個小孩子,洛荷想靠一己之力去完成逃亡,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如果逃亡之路有那么簡單,那么《少女洛荷》就會是一部格格不入的小清新電影。這時候,男孩在黑暗的角落中出現,他們用互不信任和猜疑的眼神完成了彼此的初次交換,然后迅速充當了領路人角色。
平靜時,片中會出現男孩倒掛樹上看洛荷的鏡頭。猛烈時,觀眾都在等待男孩出手,完成那道必然要出現的血光之災。兩位年輕演員的表現都不錯,至少有型有性格。而且,比主演年紀更小的小孩也很出彩,尤其是說哭就哭,相信看過的人都會印象深刻。
或許在導演看來,抵達終點、弟弟意外甚至是信仰的崩盤毀滅都不是真正的打擊,洛荷對男孩的愛意,她的抗拒、猶豫以及糾結反復才是真正的緩慢而來的成長路途。
由說謊到通靈
《如沐愛河》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編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主演:高梨臨/奧野匡/加瀨亮/點點
類型:劇情
制片國家:日本/法國
語言:日語
片長:109分鐘
在神片《10》和《5》之后,阿巴斯的《合法副本》以及《如沐愛河》讓人感到一種無聲平穩的落地。
如果說前一百年的電影是在致力于“說謊”,那么阿巴斯則是在把它的屬性轉化為“通靈”。他電影的每個鏡頭每句話,都基于作者本人的情感體驗,所以即使《如沐愛河》的人物與故事背景都發生在日本,與阿巴斯的伊朗文化背景相距甚遠,卻毫不影響他故事敘述時游刃有余的自然和真實,成了一部屬于全世界的作品。
不少觀影人評論《如沐愛河》戛然而止的結尾巧妙又突然,或許這部片子真正的空間本就在最后給觀眾的想象空間那里,在電影之外。
話嘮式室內劇
《名字》
導演: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馬修·德拉波特
編劇: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馬修·德拉波特
主演:帕特里克·布魯爾/瓦萊麗·本圭圭/查爾斯·貝爾林/吉約姆·德·東克戴克
類型:喜劇
制片國家:法國
語言:法語
片長:109分鐘
2013年第10屆法國電影節的展映影片之一。電影的敘事結構分裂地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帶有讓-皮埃爾·熱內的風格,被驚艷了一下,而第二部分也是影片主體,基本遵守三定律的室內劇。
標準的話嘮電影,仰仗于劇本和演員。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著精雕細琢、喋喋不休的對話推動情節,使角色保有狂熱與自主,以及知識分子的思辨。觀點分歧的唇槍舌劍為觀眾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演員間的張力形成了拉鋸戰。
對中國觀眾而言,法語本身就很饒舌,加之語速之快,很考驗觀眾盯字幕的能力。好在對話很有趣,由之引出的矛盾也很精彩。
用靜默收緊人心
《春意暫遲》
導演:史蒂芬·布塞
編劇:史蒂芬·布塞/Florence Vignon
主演:文森特·林頓/海倫·文森特/艾瑪紐爾·塞尼耶
類型:劇情
制片國家:法國
語言:法語
片長:108分鐘
大音希聲,靜默中有一股力量,有時比暴戾具有更大殺傷力。這種殺傷力在《春意暫遲》里被埋藏到了最后,長鏡頭非常棒,從壓抑的沉默到完全爆發,就像短促地畫了個休止符。
影片格調如同弗米爾的油畫,她的風俗畫盡管有人物,但仍舊是靜物畫。同類影片《愛》讓破門的聲畫打破靜默,《春意暫遲》則是延續了寂靜的情緒,節奏變得更遲緩了。
通向死亡的那段旅程是整部影片中色彩飽和度以及亮度最足的時段。導演用提琴伴奏覆蓋了鋼琴聲,影片中愛的力量是最生生不息的東西,于是死亡才會顯得像春日的一瞬間那樣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