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結合設計藝術原理,首先闡述了設計思維的類型和特點,并提出創新性思維是設計思維的首要因素。根據其類型和特點,提出了對創新性思維的訓練是需要多元化的觀點,即專業技能的訓練、開拓視野的訓練、多種表現手段的訓練以及創造熱情的培養。專業技能的訓練即美工基礎的訓練;開拓視野的訓練即跨領域知識的深入學習;多種表現手段的訓練即對聲音、動畫等工具的掌握;創造熱情的培養則需要設計者的日常積累。
關 鍵 詞:創新設計 多元化 表現手段
一、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沒有具體的定義,思維模式的訓練也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滿足特定的需要,將造型力、構想力、整體力融于一體,充分表達出設計者的意圖,制定出預想的方案。
(一)設計思維的類型
設計思維的方式存在于形形色色的設計活動中,是隨著具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如果將其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
(1)滿足需求型:這是設計思維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方式。做這類型設計時要始終以滿足人的需求入手,對不同種類的需求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包括橫向的市場消費情況調查及縱向的產品變化軌跡調查。這一類型的創作源泉和靈感來源于對市場服務對象的認知程度。
(2)改進型:針對已有的設計進行分析思考,產生新的優于原先設計的設計作品。改進型思維同樣也必須對改進物具有深刻的了解。
(3)概念型:這種類型的設計思維并不十分關注設計能否最終實現,只要概念能成立,就可以采用相對應的設計手法表現其內涵。如國際性主題設計競賽,往往先提出一個概念,要求參賽者通過設計表達對該概念的理解。
(4)轉化成果型:也就是相互轉化,相互借鑒其他學科或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吸取經驗教訓,進而轉化為自己的成果。例如將履帶的設計原理運用到跑步機上,就是以一種轉化成果型思維。
(5)實驗型:常處于設計的初始階段,不受制于市場及委托方,類似于藝術創作,有可能對未來的時尚走向產生深遠影響,也可能失敗,不為人所接受。
(二)設計思維的特點
對于以上提及的五種設計類型,應具備以下特點:
(1)創造性:設計具有創造性特征,那么設計思維必然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那么我們如何判斷設計思維是否具有創造性,只要看思維的對象或結論或思維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新穎就可以了。
(2)形象性:設計是通過視覺語言和造型手法,對產品的材料、工藝、形態、色彩、功能等進行的形象構筑的創造活動,因此,設計思維特別重視知覺的特殊作用,在進行設計之前,設計師的頭腦中必須有形象的最終意向和形象,就像蜜蜂一樣,在建筑蜂房之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3)易讀性: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而無序,如何能夠快速地從商品和廣告的海洋中將自己需要的識別出來。最直觀的就是各種視覺符號和圖形語言。成功的創意總是具有清晰易懂,簡單明快的視覺吸引力。
上述特點充分表明,設計思維要求人們用科學的方法界定設計對象,借助靈感和頓悟來迸發創意火花,同時用形象的設計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以形成完美的設計,這其中最關鍵的即創造性。
二、創新設計思維的必要性
設計是一項創新活動,設計中有關創新的內容十分重要。而創新的設計思維則是最重要,最能反映設計創新效果的主觀能力。
人是復雜的生命主體。在地域、種族、修養、性格、愛好等方面存在諸多的差異,這就要求設計要有各種各樣的風格來滿足不同的需求,設計者就必須具有多種不同的設計思維。
從時間的縱深上來說,人類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的變化,即使是十分完美的設計,在若干年后也可能不再符合要求,并最終被淘汰。如商業街的設計:由于人流量的增加,傳統的商業街面臨著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于是,商業步行街這一新型的商業中心模式出現了。因此,設計需要不斷更新,而創造性的設計思維也要不斷更新才能為設計注入新活力。
在做具體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們如果單純地使用發散思維或收斂思維,或運用自己熟悉的思維方式,就會造成視角的狹隘,使設計的效果大打折扣。只有充分運用多種思維模式,從不同方面進行探索,博采眾長,創造出新的思維方式,才能產生創新的設計成果。
三、創新設計思維的多元化訓練
(一)專業技能訓練
設計師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功底,對顏色形狀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創造性。美術功底是采用創意思維進行設計的大前提。通過對專業技能的訓練,一方面可以強化他們的美術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對創意思維的藝術表現力。沒有美術的基礎作為功底,一切的創意思維都只能停留在空想的層次。美術功底的訓練經常是枯燥的和艱辛的,但是對于一個合格的設計師來說,長期的、持續的艱苦訓練是必備的素質。世界頂尖的設計師,均具備深厚的和系統的美術基礎,可以有效的實現創意思維的視覺化。
“結構素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要求學習者在描繪的過程中拋棄色彩,光影,只用輕重、粗細不同的線條來表現對象,包括物體可視和不可視的部分。這種素描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觀察力、表現力、再組合能力,對創新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推動價值。經常進行“結構素描”的訓練,有助于設計者在一個創意形成后,迅速準確的在第一時間將其記錄下來和表達出來。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的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列奧納多·達芬奇,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依賴于他精深的繪畫和雕塑功底,達芬奇將自己各種創意精確的記錄了下來,并充分展示其超越時代的設計思維。圖1所示的攻城弩機概念設計手稿就是突出的例子,它同時是滿足需求型、概念型、改進型和成果轉化型的創意思維的產物。設計這種天馬行空的冷兵器攻城弩機是達芬奇對幾百年后的“導彈”技術的合理預言,也是達芬奇美術功底的良好體現。圖2、圖3所示的全角度打擊坦克仿造品也是根據達芬奇的設計手稿來完成的。如果沒有其細致的、精準的設計圖紙,仿造人員也無法還原幾百年前一位藝術大師的精彩的創意。
對于美術功底的的訓練也沒有多少捷徑可以探討的,堅持不懈的訓練是唯一的途徑。這是創新設計思維訓練的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環節。
(二)開拓視野訓練
成為一名創意思維出眾的出色設計師,僅僅掌握本專業的技能是遠遠不夠的。設計領域本身的知識結構無法滿足受眾的全部需求,因此,設計師們就要掌握更多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設計師需要有不同于常人的對于事物的好奇心,樂于探索未知領域,創造美好事物。一個社會知識貧乏的設計者是很難設計出成功的作品。事實上,各專業之間的資源是可以相互利用進行再創造的。當一個專業的設計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瓶頸的時候,可以從別的專業中得到靈感,找到出路。因此設計師需要訓練從別的專業眼光來思考本專業的問題。
開拓視野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走馬觀花”的學習方式無法真正意義上開拓設計者的視野。國內的設計部門往往存在一種誤區,就是在接受了某一專業領域的產品的設計要求之之后,才開始對該領域的相關知識進行短期的、“填鴨式”的突擊灌輸。這種粗糙的拓展方式造成了國內的設計往往晦澀難通、言之無味,很難深入地展示產品特征,更難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意思維的設計。因此,國內設計單位的設計內容往往僅限于外形、色調等淺層次的設計,很難完成深層次的設計工作。以動漫業的設計為例:日本的《多啦A夢》,美國的《冰河世紀》系列,都以極具創意和引人入勝的手段和形式,向青少年灌輸了許多層面的知識。這一切都是因為動漫的策劃者和創意者,不僅對相關領域的知識有廣泛的深入的了解,同時是對少年兒童興趣取向準確的判斷。相比之下,中國也有類似動漫作品如《藍貓》《上下五千年》等。這些同樣以推廣自然科學、社會常識等為目的的動漫作品,卻令人感覺枯燥無味,很難引起青少年的興趣。歸其原因,是因為對少年兒童興趣的相關知識的極度匱乏。
開拓視野的訓練,其實就是對它領域知識的廣泛和深入的研究。有一種觀點是,設計者對它領域的知識只需要“博”,不需要“精”。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不深入的研究,就沒有深入的思考;沒有深入的思考,就沒有創意。這種深入學習它領域知識的意識是目前國內設計者們最欠缺的基本素質,甚至這種欠缺已經延伸到了設計教育領域,這也同時早就了國內重要商品、建筑等的設計工作皆需要邀請國外設計師設計的重要原因。
對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需要設計者們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從生活各個角落來獲取知識和信息,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尤其要關注自己潛在的設計目標載體所屬領域的相關知識,提前做好準備,以厚積薄發。這就是中國的一句老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老話雖然是針對文學家的,但是對與一名設計者同樣適用。
(三)多種表現手段的訓練
設計是個綜合體,是多種手段的結合。國內的設計專業的定義是比較狹窄的,往往僅限于藝術專業的學生。與之形成對比的西方院校的設計專業包括機械設計、建筑設計、電子產品設計等,同時,一個設計團隊的形成也是各種不同領域的設計師有機組合而成的,這就是一種多手段設計的體現。
例如,目前中國社會主流的手機產品主要分流向兩種系統,即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市場占有額達到90%以上。不幸的是,這兩種主流系統均是舶來品?;诎沧肯到y的手機如魅族、華為和小米等品牌,僅有外形是國人設計,并且帶有強烈的“蘋果”氣息,充分體現了當前的“山寨”文化。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除了國內設計師對它領域知識的匱乏,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即是對創意表現手段的匱乏。當打開安卓系統的應用程序下載時,又可以發現,如主題、桌面、屏保、手機圖標安裝包等以平面圖像設計為主的簡單程序多為國產,而高質量播放器、瀏覽器、游戲等復雜的、高端的程序多為國外的破解版。這一點更能直觀的看出國內設計行業的一大弱勢,即創新思維表現手段的單一,如圖4所示。
創意思維的體現不僅可以表達在一張“紙”上或一部雕塑上,同時可以是聲音、影像和軟件等,甚至是一個沒有實物的“策劃”或者“安排”。這正是美國目前的所謂“第四產業”,即基于高端科技或技術手段的創新行業:智能行業。它們通過創意,為企業甚至政府解決困境,提高效率。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蘋果的技術開發部(蘋果手機的造型和色調居然也是這個部門設計的)和IBM公司的智能城市開發部。這兩個部門將“設計”這個工作所囊括的內容擴展到了一個新的范疇,可以說是我們的設計單位目前還望塵莫及的榜樣。
力求深層次的設計,必須要拓展自身的表現手段,力爭在各種表現手段里都能夠展示自己的創意思維。一名設計師在面對一張枯燥的設計展板冥思苦想的時候,也許忽略了其實可以利用聲音在內的其它表現手段。曾經一位蘋果手機用戶受訪者是這樣對記者說的:“我并不是看了蘋果在電視上的廣告才買它的手機的,而是因為那個廣告的背景音樂我很喜歡?!庇直热缫粋€非常流行的多平臺手機游戲“會說話的的湯姆貓”,如圖5所示。從造型上來說,湯姆貓這個卡通形象除了憨態可掬外并無更多亮點。但是,它會說話。從功能上說,十年前的手機就具備錄音和重放的功能,而十年前的卡通形象也多有優于湯姆貓的。兩種表現手段的有機結合,造就了設計的成功。
(四)創造熱情的培養
創造的熱情同樣是創新型思維設計的關鍵。沒有熱情的創意是很難形成的,沒有熱情的創意永遠都是千篇一律的復制和疊加,是不生動的,不誠實的,也是容易被洞察出來的。當今社會隨處可見因為欠缺熱情的、用以敷衍工作的設計造成的犧牲品。
創造熱情的培養也是難度最大的。受到教育體制和傳統思維的影響,國內的設計者們其實是不太喜歡創新的,因為創新往往具備風險,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失敗。對于一件產品來說,創新的失敗也可能造成血本無歸。其實這又是一種誤區。創新雖然會失敗,但是不創新一定會失敗,這僅僅是時間先后的問題。
四、結論
對創新性思維的訓練應該是多元化的,即專業技能的訓練、開拓視野的訓練、多種表現手段的訓練以及創造熱情的培養。這四種訓練均是培養創新型思維所必不可少的訓練。其中,專業技能的訓練即美工基礎的訓練;開拓視野的訓練即跨領域知識的深入學習;多種表現手段的訓練即對聲音、動畫等工具的掌握;創造熱情的培養則需要設計者的日常積累。只有不斷運用多元化的思維理念不斷創新設計,才能在設計領域展現一番新穎獨特的新面貌。
參考文獻
[1] 尼克.馬洪.《創意思維》[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09
[2] 羅建.《設計要怎么思考》[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1.09.
[3] 黃厚石,孫海燕.《設計原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8
[4] 潘萍,楊隨先. 《產品形態創新設計及其評價體系研究現狀與趨勢》[J].機械設計.2012(5):13~19
[5] 李安平.《創新設計構思模式》[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3):
[6] 駱雯,鄧學雄,賴朝安.《基于有向相似性聯想的產品創新設計思維方法》[J].工程圖書學報,2009(5):45~49
[7] 張魯海,李彥,李文強,熊艷.《面向創新設計的專題知識庫構建與應用》[J].工程設計學報,2012(8):24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