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西樹的雙手中,創造了無數個可以永遠停留的瞬間,有的是他人的夢想,有的是被還原的歷史場景,說自己從小就是個笨孩子的他,其實早就變成了神奇又溫暖的魔法師,用另一種尺寸珍藏著這個不一樣的世界。
西樹
專業微縮藝術創作者,2007年開始從事微縮藝術及迷你園藝藝術創作,獨立創作藝術品作為珍藏收錄在博物館內,并接受私人定制收藏。作為內地唯一受邀微縮藝術家參加香港微型展,填補了內地在微縮藝術領域的空白。
1.正在認真創作的西樹。
2.《夏》里的小扣柴扉。
3.小黃黃最愛《午后》里的小花盆。
4.坐上《夏》的時空機,回到小時候的庭院。
5.這個小小的花園角落,有《午后》熏暖的風吹過。
6.《寮房》全景。
一個義無反顧的瘋狂決定
在遇到Miniature之前,西樹的人生和普通人沒什么不同,好的工作,好的職位,按部就班地順著平穩軌跡慢慢滑行著。但就是說不上來,無關快樂或是不快樂,投入或者無所謂。從小就喜歡迷你園藝和組合盆栽,對于植物和手工,總是心心念念著一份向往。而喜好大概是每個人都有的,謂之平凡亦可,遙遠亦可。從第一個嘗試制作的迷你微縮角落開始,這份喜好就變成了西樹人生最重要的事。當他漸漸結識了國內外一些微縮藝術創作者后,才真正有了歸屬感,也明確了要將喜好變成一份職業,用更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認真對待自己的夢想和人生。毅然決然放棄了得心應手的HR工作,從職業規劃這個角度來看,這絕對是個瘋狂的舉動,就從此時,西樹為自己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旅程。喜好若與職業畫上等號,或許就是能發生的最幸福的事情了。從他眼中觀察的世界,從他耳中聽到的故事,從他腦中回憶起的童年,通過一雙手,縮小了尺寸,再一遍認識它們。那些桌椅板凳茶杯花瓶都不是道具,是真實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物體,陪伴在我們生活和回憶里的伙伴,也和我們一樣在靜靜呼吸,在時間的長河中,留下斑斑駁駁溫暖的痕跡。西樹非常肯定,現在他正在做的一切,以及七年前那個義無反顧的瘋狂決定,都是在最好的時光里他能做的最幸福的事。
隨風擺動的野草
喚起了童年和創作靈感
動畫電影《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里是一整片清新的綠色,悄悄地從小矮人的角度,讓我們重新觀察了看似相同但又不同的一個世界。片中各種被放大了的野花野草,落在西樹眼中,就變成了思緒的藤蔓,串起了童年的記憶,輕輕一拽,叮鈴作響的是淡淡的感動。車前草、魚腥草、鴨食草……那些平時微小又不起眼的存在,在感性的人眼中,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學名。小山丘上隨風擺動的,是西樹與母親在近郊田野間共同回憶的童年。兒時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發現,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做朋友,這些漸漸遺失在現代的美好又被喚醒了。西樹由此靈感,在微縮景觀里融入了園藝,在可以長期保存的場景里加入了真實存活的植物,給小矮人們的陽臺種植了各種植物,浪漫地幻想著。這個宇宙中,或許真的會有迷你尺寸的小精靈存在著吧,在我們入睡后,悄悄地跑進西樹為他們準備的小房子里,倒一杯熱茶,賞著月光,聞一下花香。
親手打造他人的夢想
對西樹來說,每一組作品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和情節。不僅是每一個物品的精致確切都值得細細道來,更多的是每一個場景帶來的觸動和想象。微縮場景的定制,西樹接受得比較謹慎,制作雖耗時,更多的是需要能被所要表達的場景感動。每接受一份定制,就如同接受了一份別人的夢想,微小的夢,掂在手里卻是沉甸甸的,而西樹就是那個親手為他人把夢想變成真實的魔法師。《聽海》就是西樹接受的一份私人定制,一個與男友分隔兩地的女孩,夢想與男友的一次旅行,預設地點發生在浪漫的圣托里尼島。通過西樹施下的魔法,這份夢想可以凝固成永恒,在一杯咖啡的間隙或一個下雨的清晨,安撫因忙碌的現實而生澀的心。生活或許是殘酷的,還好夢想是自由的,也許它行蹤不明,但存在總是能撫慰心靈,溫暖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不辜負造物者創造的每一個細節
身為一個無藥可救的完美主義者,常常令西樹自豪又痛苦。為了力求還原物品最真實的原貌,每一個細節都會讓他加倍費時費工費神,從一個燒水壺到一朵玫瑰,從一張砧板到一個水桶。這些不是找不到批量生產出售一體成型的道具配件,可他依舊堅持自己動手制作。“因為我就是過不了自己那一關啊。”西樹無奈地說,無法忍受是他無可救藥的自我要求。即使是縮小到1/12,他也要求自己做出來的燒水壺要擁有同樣的使用功能,并且還要帶有生活中應該屬于它的使用過的溫暖痕跡。這樣的嚴謹態度加大了制作難度和時長,而對細節和深度的要求也成為了永遠不停歇的探索和追求。造物者創造出完美無瑕的玫瑰,是情人們眼里愛情的象征,是小王子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也是西樹手里精益求精還原的大自然。它的花冠和花瓣,它的葉子和帶刺枝干,沒有辜負造物者賦予的生命原貌。每一個細節,都溢滿了西樹投入的感情,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坐上西樹創造的時光機
回到過去
水龍頭,一會兒一個滴滴答,躲在草叢的蛐蛐不知疲倦叫個不停。記得要小聲說話,別驚醒了里屋午睡的奶奶和正在打呼的爺爺。靜悄悄的下午,好像還有風輕揉過層層疊疊樹梢的葉子,推推攘攘嬉鬧地沙沙作響。那個童年的夏天,陽光灑在睫毛上,臉頰上還有殘留的清甜西瓜香,那些遙遠的快樂仿佛都在這個靜止的午后永遠地停留了。在香港微型藝術展上展出的作品《夏》,能給每個人帶來不同的感觸,他們都在那些安靜的物體中,搭乘時光機回到了過去。即使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樣場景的生活經歷,但觸動就是那么神奇的事兒,那些不同經歷的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記憶都會被這夏日的風吹醒,沉浸在柔軟的回憶里。作品能產生這樣的共鳴,完成后所受到的感動,就是西樹創作的安慰和動力。不僅如此,就連西樹自己也能在制作過程中與物品產生火花。現正收藏于東京佛教藝術博物館的定制品——弘一法師居住過的《寮房》,西樹在創作時大量參閱考證的歷史資料文獻,仿佛是又陪著弘一法師走過了一段清寂日子,而他只是剛剛轉身離開了一般。那只斑駁陳舊的藤箱,陪著弘一法師經歷了多少次的旅途和分離,那個年代的一別,再見便是千山相隔,恍如隔世。這些故事,在考證和制作時引發了西樹無數的思考和感動,對西樹而言,互相陪伴著穿梭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時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