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蝦米音樂團隊回歸阿里體系,源于馬云和王皓改變互聯網音樂產業鏈的共同愿望
2012年冬天的一個上午,王皓走進馬云位于杭州的辦公室,帶著滿腹狐疑想當面問問這位曾經的老板,為什么要收購蝦米音樂。幾小時后,他走出阿里巴巴辦公大樓,回到公司,決定帶著已創立6年的蝦米音樂重回阿里。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成立音樂事業部,具體業務由蝦米音樂承擔;7月份,淘寶整合蝦米音樂正式上線音樂類目。在數字音樂行業步履維艱的格局下,蝦米音樂“投靠”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力求突圍。
并購完成后,王皓說他輕松了很多。回顧過去幾年的創業經歷,他感慨,“這個行業太殘酷了,比創業之前想象得艱難太多。”2006年,他從阿里巴巴辭職,和四個同事、朋友創建蝦米網,進入數字音樂領域。
“當時有一種使命感。”他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的文藝青年,這也是王皓對自己的評價。
記者走進他的辦公室時,小音箱里正在播放著一首1990年代的英文歌;墻壁上貼著兩張崔健和陳升演唱會海報,泛著黃,有點滄桑;墻角擺著一把大吉他,書柜上還立著一個吉他模型。留著周杰倫式胡須造型的王皓坐在辦公桌前,沒有寒暄,站起來交換了一下名片,又坐了回去,一件T恤,踩著拖板鞋,很酷,也有點頹廢。
王皓從高中就開始玩音樂,大學組建樂隊,他是吉他手“南瓜”,至今這個名字依然被他印在名片上。畢業后,一邊工作,一邊混跡于杭州的音樂圈。他親身經歷過獨立音樂人這個群體的艱難處境,一直想做點什么去改變。
王皓每周都會關注《中國好聲音》,他說這也算是行業的一件大事。但隨后話鋒一轉:“你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辦法到什么程度了,就只有這一件事情可以關注。”他認為,《中國好聲音》只有在這個階段能捧紅幾個人,而蝦米音樂同樣也和它類似,是個平臺,希望是每年持續地能捧紅幾百人,這是對行業的貢獻。
他“野心”很大。在馬云辦公室的那幾個小時里,讓王皓卸下包袱的關鍵一點就是,他發現馬云和他價值理念一致。“我們都是想要去改變這個產業鏈的。”整個談話過程中,馬云沒有提一句讓蝦米音樂賺錢的事,倒是多次提醒王皓“要怎么花錢”。
這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創業青年正在完成向一個商人的蛻變,而不變的則是骨子里的理想主義。A8音樂創始人劉曉松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曾表示,“這個行業沒有夢想是玩不下去的。”王皓舉雙手贊成。
當年離開阿里,懷揣幾萬塊錢開始創業的王皓和他的伙伴們充滿激情的夢想,試圖打造一個全新的音樂產業鏈。同時他也毫不避諱,“世俗點說,也想過有一天能夠實現財務自由。”
但剛進入操作階段,王皓就感覺到了行業的殘酷與創業的不易,“之前想象得太美好了。”版權、資金、渠道、用戶等等,所有的環節都比想象中艱難。而—直纏繞其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
國內的數字音樂盈利模式直到今天還處于摸索階段,而7年前,剛剛誕生的蝦米音樂更加難以獨善其身。免費之下,只有投入沒有盈利。第一年,注冊用戶只有十幾萬,而運營成本卻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他的很多想法,因為缺錢和資源而無法實施。
2012年,蝦米音樂資金再次告急,第三輪融資又因故失敗,王皓壓力陡增。而恰在此時,阿里巴巴投資部門的老同事主動找到了他,洽談收購事宜。“從創業開始,我就沒有想過再回阿里。”王皓說,“如果我知道馬總有這個(數字音樂)想法,我肯定選擇內部創業,多舒服啊。”
盡管經歷了幾次和阿里巴巴投資部門的談判,但最終,王皓還是走進了即將再次成為他老板的馬云辦公室,當面一問究竟。那段時間,王皓心里也沒譜,“說得悲觀一點,當時如果阿里自己也沒有想清楚,我們還是會賣的,但只是說賣完之后我們就歇著了。”走出馬云辦公室,王皓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自己不用退休了。
并購后,阿里為蝦米音樂提供了服務器、寬帶等基礎設施。而在王皓看來,阿里巴巴為蝦米音樂帶來的資源最主要的是資金、管理和流量。他告訴《環球企業家》,這半年來,主要是推動團隊和企業文化與阿里巴巴的融合,技術對接也一直在進行。
業務融合的第一個動作上線淘寶音樂頻道,王皓表示,目前,淘寶對于蝦米音樂而言,更多的作用在于導流,“今年是我們用戶增長最快的一年。”通過淘寶,蝦米音樂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相對簡單,比如搭配銷售或贈送一些音像制品以及免費下載部分收費音樂。同時王皓也在嘗試一些新的做法,如為淘寶店提供背景音樂和代言人。
“和淘寶在業務融合方式上,現在都是在探索,并沒有一個思考成熟的模式。”王皓坦言,“現在賬號也沒完全打通,在一些基礎方面沒有完全打通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會邁太大的步子,先做一些簡單的事情。”
“你預期蝦米音樂什么時候盈利?”
“沒預期。”王皓不假思索地答道,“賺錢不是我的目標,當我真正把產業鏈改造好了,一定會有錢賺進來的,就像淘寶從免費走到現在這樣。”
背靠阿里這棵大樹,也許王皓才會如此底氣十足。國內數字音樂行業,放眼望去,只有QQ音樂一家賺錢,其他都在“燒錢”。整個行業發展至今,需要新的商業模式。
王皓創立蝦米音樂時,以迅雷為代表的P2P下載模式風靡一時,他早期的想法是做一家純P2P的音樂網站,通過用戶下載收費。他也是公司第一個付費用戶。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下載逐步衰落,用戶向在線轉移。2008年年底,王皓意識到蝦米音樂需要轉型。“只賣音樂產品不行,還要賣服務。”他分析說,“用戶要的是音樂服務,是24小時不間斷地聽想聽的歌,比如把家里能發聲的設備都打通,包括車上的音樂設備,這樣的體驗誰能做到誰就能掙錢。”
數字音樂行業掀起一輪多終端風潮,蝦米音樂同樣參與其中。而在內容方面則延續了自己的初衷,除了購買唱片公司版權外,大力發掘獨立音樂人,形成一個開放的平臺。7月份,蝦米音樂剛剛完成一次獨立音樂人簽約活動,后者可自主定價,一旦形成收入,蝦米音樂將與其分成。這區別于A8音樂以買斷原創者版權為主的模式。
在國內數字音樂領域,王皓是用戶付費的積極呼吁者,蝦米音樂15元/月的VIP服務收費是行業最高的,同時也開始與運營商合作推出包月流量。但目前需要跨過的門檻,是如何引導用戶付費。王皓看中的是QQ音樂的模式。他認為,QQ音樂的成功跟技術沒多大關系,更多在于QQ的整個用戶體系價值,用戶是在為社交付錢,不是為音樂。“未來蝦米要以某種方式獲利一定是跟淘寶相關,伴隨著電子商務的需求導致音樂的消費。”但對于具體的模式,王皓稱之為不斷變化的
“x模式”。
采訪結束時,我問他,“收購后,馬云會和你一塊兒探討蝦米音樂的發展情況嗎?”“經常。”王皓指了指記者坐的椅子,“每次來都坐你這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