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建筑作為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個產物,所表達的“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思想,不僅僅是實施我國城市建筑高效綠色的必由之路,也是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和技術途徑與實施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實施策略
一、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1.1綠色建筑的含義
歐洲稱綠色建筑為生態建筑或可持續建筑,美國稱其為綠色建筑。中國給綠色建筑的定義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構成綠色建筑的三個要素:
(1)從資源能源利用的角度考慮,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造上應該是盡可能少的、有效的利用常規不可再生資源。
(2)從環境影響的角度考慮,在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里,應盡可能少的減少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
(3)從舒適健康的角度考慮,綠色建筑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關注業主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1.2綠色建筑的共識
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建筑在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中幾乎占到了50%以上,建筑節能已迫在眉睫。3月底舉行的國際綠色建筑大會,吸引了國內外相關政府機構、協會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國際綠色建筑大會也早已經成為國際盛會。
1.3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在定義上而言,綠色建筑設計指的是在建筑建設的整個工期內,把建筑物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對一些可二次利用元素的融入作為設計所要考慮的重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總的來說,可以從“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環保,可持續發展”,這幾個角度展開。但是具體到不同類型的建筑物,要突出個性,有它自己的建筑設計理念,例如,博物館可以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服務社會。”例如,對古建筑的修繕,也有一個建筑設計過程,可以是“修舊如舊,再現輝煌”等等。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
2.1合理選址
綠色建筑強調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盲從,任何一個區域規劃、城市建設或者單體建筑項目,都必須建立在對特定地方條件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其中包括地域氣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與風俗、建筑機理特征、有利于環境持續性的各種能源分布等等。
2.2整體及環境優化
我們知道建筑作為一個開放體系與其周邊環境構成一個有機系統,故在建筑設計時要追求最佳環境效益。建筑要體現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關注和尊重,而這種關注和尊重主要表現在保持當地文脈,保護歷史人文景觀,重視建筑場地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加強建筑對當地技術、材料的利用,加強綠化,減少環境污染,用獨特的美學藝術讓建筑體現時代精神等等。同時,綠色建筑還強調整體設計思想,不能僅僅著眼于局部而不顧整體,也就是要求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3]。最后,建筑還要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和諧相處,體現對環境的尊重,用現代的美學藝術讓建筑體現自己的風格和時代精神。
2.3健康舒適的原則
綠色建筑應保證建筑的舒適性和適用性,即為用戶創造與自然環境溝通的條件,讓用戶在健康、舒適、充滿活力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例如:創造良好的通風環境;保證建筑的長時間的自然光照;營造良好的聲環境;建立立體綠化系統凈化環境等。
2.4倡導回歸自然
一是建筑物的外部地理環境,它對建筑的地理條件有明確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地溫適宜,地下水純凈,地磁適中,與周圍的建筑環境融為一體、和諧相處、動靜結合。在維持環境的原生態的基礎上,保護周邊建筑環境。二是綠色建筑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應盡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樹皮、竹材、石塊、石灰、油漆等,要經過檢驗處理,確保對人體無害。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2.5簡單高效發展
上文中已提到過,綠色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現對能源的節約。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的設計時,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并采用發展的理念,將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有機結合,為擴建和改造留有余地,實現建筑簡單高效發展[1]。
三、技術途徑與實施策略
3.1總體規劃設計
每一個建設項目的實施總要涉及到對土地和周圍環境的影響,綠色建筑設計應該是去優化原有的生態環境,而不是去惡化,是一種與原有環境的有機融合,規劃應具有總體性,要服從于城市的整體規劃,從大局出發,節約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倡導“綠色”施工,減少建筑及其施工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充分考慮建筑功能性的實現,努力營造舒適且健康的微氣侯環境[4]。
3.2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設計
把太陽能系統融入到整個建筑設計之中,作為一種重要的元素“統一”設計和施工,設計上并非是“相加”,而是太陽能作為建筑的某種設施構件與建筑形態上的綜合性、整體性設計,實現太陽能系統與建筑構建的有機融合成為一個整體,既美觀節能,又能降低建設和維護成本。目前較為常用的設計方案有如下幾個:
(1)太陽能裝置與屋頂設計上的一體化。
(2)太陽能裝置與墻面設計上的一體化。
(3)太陽能與陽臺、遮陽裝置的一體化。太陽能系統和建筑同步施工,促進了工程化建設,由于統一設計,減輕了建筑荷載,減少了業主日后因生活需要再進行自主安裝的麻煩,給業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3.3基于節能和舒適要求的綠色通風設計
節能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風有效地減少對空調的依賴性,同時流動的與外界相通的環境,讓房間清新自然,從綠色建筑設計的角度思考,綠色通風設計保證了建筑的居住通風環境更符合人體生理舒適度的標準;被動式通風設計,有效減少了常規建筑因通風帶來的能耗,有利于維持建筑外部環境的生態性。
3.4保溫隔熱的綠色設計
保溫隔熱的目的在于有效節能,屬于綠色建筑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建筑用于保溫隔熱的能耗在建筑使用總能耗中要占到很大的份額,同時從環境污染來看,保溫隔熱會生成溫室氣體,導致排放增大,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具體的技術處理和設計上應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
(1)合理地設計建筑的體形和立面。
(2)利用建筑墻體、屋頂和地板構造技術處理[2]。
3.5光環境設計
(1)合理設計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結合的方式,將室內的照度控制在一定區間內,在設計上應盡可能地挖掘自然采光的優越性。
(2)在設計過程中,對于自然采光的情況,應對光線的強度對比度進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強光刺眼,建立建筑采光陽
光時與熱量需求之間的平衡。
(3)建筑的人工照明設計上,應積極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力求節能。
(4)遮陽設施在設計上應根據建筑室外光線的實際情況、特征及其具體的形式,進行綜合的考慮合理地遮陽,在固定遮陽時,合理選擇水平和垂直遮陽板及其角度的布置。
四、總結
近年來綠色建筑在國內建筑設計上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倡導綠色建筑的目的在于為人們提供更為健康、適用和高效的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綠色建筑能提高使用的舒適性,節約資源和降低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并降低環境負荷,對于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解決能源危機,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不同地區綠色建筑的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從傳統建筑文化吸取精髓的理念,體現健康、自然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李偉峰。 綠色建筑設計中應注意的要素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9)。
[2]沈鵬。 淺析綠色建筑設計的特點與改進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