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清水混凝土的質量控制要點及措施作了詳細闡述,以確保清水混凝土的工程質量。
關鍵詞:清水混凝土 施工質量 水泥 泌水率
1前言
清水混凝土作為一種新型的施工工藝,有其自身的施工特點,簡單來說就是運用大模板施工以達到平整的出模效果。該施工工藝適用于高層全現澆剪力墻結構。本文就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進行探討。
2材料控制
2.1 水泥
水泥是一種無機粉狀水硬性膠凝材料,水泥加水攪拌后成塑性漿體,能在空氣和水中硬化,能使礦質碎塊粘結成密實整體。目前在工程建設中,大量使用的水泥品種以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為主,施工過程盡量選同一水泥廠的同~年批次的水泥。
2.2 粗、細集料
細集料:應選用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河砂,Ⅱ區級配,細度模數為2.4-2.6中砂,含泥量不應大于1%,其他指標應符合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的規定。
粗集料:應選用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河卵石或碎石,河卵石或碎石配制應采用5 mm~25 nun連續級配,含泥量不應大于0.6%,針片狀含量不應大于3%,其他指標應符合JGJ 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河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的規定。
2.3 外摻礦物活性材料
在建設工程中粉煤灰作為一種外加活性物材料來配制混凝土。粉煤灰的顏色反映含碳量的多少和細度,粉煤灰的顏色可以從乳白色變到灰黑色,因此對表觀和色調要求嚴格的清水混凝土應選擇淺色和勻質的粉煤灰。由于粉煤灰的比重比水泥小,在混凝土振搗時,易于上浮,因此應控制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摻量,尤其是要求達到預期效果的清水混凝土,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色差。
2.4 化學外加劑
高效減水劑是混凝土中最常用的化學外加劑,清水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偏大,必須選用高效減水劑來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能。并且,盡可能選用泌水率低的外加劑,盡量減少因水分上升、氣泡排除不盡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點的缺陷。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一般選用減水率不小于12% ,泌水率比不大于90%的高效減水劑。
3 施工工藝控制
3.1 模板施工過程的控制
1)模板選型及加固支撐系統控制。模板選用2 cm厚膠合板,內襯2 nun厚的聚氯乙烯硬優質板,采用環保萬能膠輔助滿面粘貼。這樣混凝土幾何尺寸能夠得到保證,表面拼縫少,觀感質量好,光潔度和平整度都好。
2)模板加固控制要求。根據以下參數的控制來保證混凝土最后的平整度要求。豎向肋布置使面板的荷載變形最大值小于0.6mm;背楞布置使豎向肋的變形最大值向外小于0.5 mm,向內小于0.3 mm;對拉螺栓布置使背楞變形最大限度值向外小于0.2 nun,向內小于0.1 mm ;對拉螺栓變形小于0.11 mm。
3)模板安裝要求。模板安裝時主要要求構件的大面壓小面,允許偏差要滿足清水混凝土的要求。其余關于模板的固定安裝及輔助系統,如支架系統的控制等與普通混凝土模板安裝要求相同。
4)拆模要求。拆模時至少保證混凝土的強度達到80%以上,最好是100%后,再開始拆模。拆模時使用木楔,不得使用鐵杠撬或錘敲擊,拆模時要保護好構件的邊角。拆下的模板要輕放,防止碰傷,并進行清潔,妥善保管。
3.2 鋼筋工程
(1) 鋼筋加工與制作
鋼筋加工時考慮鋼筋的疊放位置和穿插順序,根據鋼筋的占位避讓關系確定加T尺寸,重點考慮鋼筋接頭形式及其位置、搭接和錨固長度等對鋼筋綁扎的影響因素,通長鋼筋應考慮端頭彎鉤方向控制.以保證鋼筋總長及鋼筋位置準確。各種鋼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產品必須自檢無誤后方可成批生產.外形尺寸較復雜的應由配料T長和質檢員檢查認可后方可繼續生產。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凈尺寸允許偏差為一lOmm~+4mm,箍筋內凈尺寸允許偏差一3mm~+2mm。
(2)鋼筋安裝
入模的鋼筋要保持清潔,無明顯水銹,不得帶有油污泥土或殼銹;保證鋼筋定位,任何情況都不得出現露筋現象:鋼筋綁扎圈數應在2圈以上,絲尾倒向墻內.每一豎向及水平鋼筋交叉點均須綁扎;塑料卡環呈梅花型布置,且色澤應與混凝土相近。
(3)對拉螺栓與鋼筋的協調處理
清水混凝土的對拉螺栓位置均為固定.為避免螺孔眼與鋼筋發生沖突,模板就位前先在地面上彈出螺栓孔的位置,豎向設置標識桿。遇對拉螺栓與鋼筋發生沖突時,將相鄰幾排鋼筋進行適當調整,但調幅必須在規范允許范圍內.以確保對拉螺栓安裝位置。
3.3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配合比優化設計
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應使混凝土在滿足強度、耐久性以及清水混凝土觀感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首先根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技術指標要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初步確定混凝土生產工藝參數及性能指標。模擬現場施工過程進行模擬試驗,通過調整砂率和水灰比.觀察在不同砂率和水膠比發生±2%的變化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程度,振搗是否泌水與離析,對表面光潔度及色差的影響等。混凝土配合比初步確定后.在現場按照實際施工方案進行試驗,以確認混凝土配合比、模板體系和施工工藝等,并根據試驗情況進一步優化,最終經業主、設計、監理確認的配合比作為清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澆筑
澆筑前先做好混凝土澆筑計劃和協調準備工作,控制好預拌混凝土質量,保證其性能的同一性,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筑,施工縫必須留設在明縫處,以免產生施工冷縫,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混凝土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且均勻出現的水泥漿、不再有顯著下沉和大量氣泡上冒出時停止。另外,為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采用二次澆搗工藝,分別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和第2層混凝土澆筑前進行,頂層一般在0.5h后進行振搗。
(3)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在同條件試塊強度達到3MPa(冬期不小于4MPa)時進行拆模,拆模后及時進行養護,以減少混凝土表面出現色差和收縮裂縫等現象。清水混凝土養護采取覆蓋塑料薄膜和阻燃草簾與灑水養護相結合的方案,拆模前和養護過程中均需保持濕潤,養護時間在7天以上。
(4) 混凝土成品保護
后續工序施工時要注意對清水混凝土的保護,不得碰撞及污染混凝土結構表面.外墻用塑料薄膜保護以防受到污染,對于人可接觸的部位以及樓梯、預留洞口、柱、門邊、陽角等,拆模后釘薄木條或粘貼硬塑料條保護.以免人為污染或損壞。
(5)混凝土表面修復
盡管已采取了各種措施.但拆模后由于混凝土的泌水性、模板漏漿和混凝土本身含氣量較大等,其表面局部可能會產生一些微小的氣泡、孔眼和砂帶等缺陷。拆模后應立即清除表面浮漿和松動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種和相同強度等級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漿體,修復和批嵌缺陷部位,待水泥漿體硬化后,用細砂紙將整個構件表面均勻打磨光潔.并用水洗凈,確保表面不存在色差。修補時要注意對清水混凝土的成品保護,修補后應及時進行灑水養護。
4 結束語
清水混凝土施工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比一般混凝土施工要求嚴格。清水混凝土施工必須有嚴格的分工,鋼筋、混凝土、模板必須有專項負責人,每一道工序都必須有方案作指導,技術交底必須全面到位并嚴格執行清水混凝土施工前制定的各項質量控制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清水混凝土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清水混凝土的結構設計與施工,還有待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并持續發展,以趕上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