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商品混凝土在澆筑后因養護不及時而引起裂縫等許多問題,造成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固然是復雜的、多方面的,但是主要針對商品混凝土養護不及時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縫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現就商品混凝土的早期及時養護問題敘述一下個人觀點。本文主要探討了對早期混凝土養護重要性的認識,論述了商品混凝土進行濕養護和二次抹壓對裂縫控制的有效預防措施。
【關鍵詞】商品混凝土;早期及時養護;控制裂縫
1.引言
建筑市場對商品混凝土的普遍、大量使用,一方面促生了大大小小的商品砼攪拌站,大大提高了建筑產品的制造進度,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加快了工程建設的步伐,加快了社會經濟的騰飛。然而,也應看到,作為商品的商品混凝土,要與施工單位簽署一包到底的責任狀,而在澆筑后隨即發現的砼早期開裂問題及其他裂縫問題,特別是建筑工程市場上最近投訴商品砼攪拌站的很多,各種因商品砼澆筑后所帶來的糾紛也引起業內和社會的極大關注。
2.商品混凝土澆筑后產生的早期裂縫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絕大多數工地商品混凝土裂縫是普遍存在,而且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目前建筑市場上施工單位與商品砼攪拌站所簽署的合同文件上大多有說明即商品砼攪拌站對砼質量問題負責。而導致大多數的施工單位都存在一種這樣的思想,即使用了攪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則所有與混凝土有關的質量問題都由攪拌站來負責,甚至砼強度不夠都與自己己無關,因此,對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經常是既不按規范施工,也不按規范進行養護。加上對商品砼的學習認識也不夠,也基本沒有施工單位按照規范要求對商品混凝土進行后期養護,也不配備相關的人員、材料和設施有時也跟不上,這是造成目前建筑市場上商品混凝土開裂多、問題多、投訴多、爭議多、糾紛不斷的主要因素,也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
3.起始養護時間對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縮的重要性
目前普遍工地的商品砼為了降低其價格都不摻用減水劑,而不摻減水劑的商品砼早期收縮很小,再因商品砼中粉煤灰的使用使其商品砼的孔隙率較大,在澆筑后特別是夏季溫度較高時砼更會嚴重失水。而早期的灑水養護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證混凝土強度的發展,因此,我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混凝土的起始養護時間是澆筑后12小時以內。但對于摻用減水劑的商品混凝土,經相關試驗結果表明,初凝后8小時內的收縮急劇增加,而在實際工程中許多現澆板的裂縫也主要出現在混凝土初凝后幾小時以內,因此,掌握好起始養護時間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縮裂縫的關鍵,如果按照常規澆筑后等12小時再進行灑水養護,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縮裂縫的最佳時間,從早期收縮裂縫控制來講,將會失去很大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單位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施工養護經驗,沒能根據現在商品混凝土的特點在混凝土剛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養護措施,有效降低收縮,減少開裂。所以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此項工作,抓住其最佳養護時間,使其裂縫消滅于萌芽狀態。
4.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時而充分的濕養護
所謂及時養護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還沒有失水前就進行養護,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掌握及時養護有一定的困難,往往需要根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氣候等情況來確定(一般在混凝土剛初凝就要進行濕養護)如果在養護時表面已經出現失水現象,則需要在養護前對表面因失水造成的問題及缺陷先行進行處理再養護,從而保證養護的效果。所謂充分養護主要是要保證在整個規定的養護期問混凝土都不能失水,要想保住砼表面不失水則養護是充分的、必須的,否則就是不充分的,養護越充分則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裂縫也就越少,不充分則存在的缺陷就越多,但是大部分的施工單位對混凝土的養護都是在澆筑后第二天施工技術人員把線放好之后才開始灑水,不然又不能及時放線而無法保證工期。
5.濕養護最初7天期間內各階段對商品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施工現場常用的濕養護有以下幾種:蓄水養護,覆蓋塑料薄膜養護等,根據試驗資料結果得知: 商品混凝土的7d 強度約為28d 強度的65 %~ 85 %,因此規范要求濕養護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都不失水。根據現場施工的經驗,在這7天中,時間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產生裂縫,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 強度約為28d 強度的45 %~60 %,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尤為關鍵。前3天若能不失水,之后繼續澆水保濕至7天,從工程實際經驗來看,效果都不錯。而第一天則尤為關鍵,如果第一天失水過多, 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難彌補。而施現場很多工程第一天都得施工放線而導致不能放水保養,這是很多工地實際現場問題。第二天才開始蓄水養護,養護結束以后,發現板面還是有較多的裂縫,經過分析其原因,因第一天已經有了裂縫的產生,這說明第一天的養護不及時致使粗大的毛細孔已經形成,難以愈合。因此砼的濕養護一般為7天,關鍵在前3天, 最最關鍵是第1天,因此,我們在砼澆筑后進行保養時,安排專人必須保證第一天有足夠的水分,使其充分得到及時有效的養護,在其后的2-3天內仍是專人進行養護,再在之后的時間內(共計7天內)也得有專人跟蹤養護,發現有裂縫等問題及時報告,從而即使處理。
6.混凝土在澆筑后一次抹壓后,進行二次抹壓的必要性
商品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后,為了表面的平整度及密實度,必須用抹子將表面抹平,稱為“一次抹平”。在一次抹平后,如果沒有立即養護, 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須至少再抹一次, 這次不只是抹平,還要“壓”,將混凝土表面抹壓密實,稱為“二次抹壓”。二次抹壓的主要作用有一下三條:一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的塑性裂縫,二提高混凝土表層的密實度,三是表層密實度提高后,減緩了混凝土內水分遷移蒸發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從一次抹平至二次抹壓,是混凝土逐漸初凝的過程,有較長一段時間,只要環境相對濕度低于100%時,混凝土都會失水,形成缺陷,而產生裂縫。這些缺陷不及時消除,在混凝土繼續失水的情況下,孔隙進一步加深,裂縫進一步擴展,而出現開裂。因此,除非實施即時養護,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則必須進行二次抹壓工藝。 根據現場經驗在二次抹壓時最好采用圓盤式抹光機,消除表面缺陷與密實表層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二次抹壓后,必須立即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充分的濕養護或覆蓋養護,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 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質量,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質量基礎。也從而有效降低了砼裂縫的產生。提高其砼的質量與強度。
7.結語
總之,只有按照砼施工規范嚴格施工,不斷的提升對商品砼的認識和學習,同時結合每個工地的實際施工情況,實施及時而充分的砼早期養護、緊接著及時保濕養護,采取對砼養護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抹壓工藝,同時還要控制商品混凝土在生產環節、運輸環節、澆筑環節和澆筑后的養護環節。混凝土的生產和運輸環節固然重要,但施工過程的澆筑和事后的養護階段才是能真正控制混凝土質量的關鍵。只有密切注意澆筑過程中及澆筑后出現的各種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減少澆筑中及建筑后產生的裂紋等,才能保證施工工藝在混凝土質量控制中的作用。而澆筑后的養護工作是保證混凝土的長久性的很重要步驟,是重中之重。只有嚴格做好砼的養護工作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從而在一定程度使混凝土裂縫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終才能保證整個建設工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