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對自身住宅條件的要求逐漸提高,然而建筑物尤其是民用住宅的耗能隨之增加,所以我們提高居住建筑的節能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對當前居住建筑節能技術與相關設計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現代社會經濟 住宅條件 耗能 建筑節能技術 解決策略
緒言
隨著改革開放幾十年過程中,中國成為了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諸多建筑設施尤其是民用住宅如雨后春筍一般地萌發出來,而居住建筑的能耗數量占到了全國總能耗數量的15%,這可以說是我國居住建筑耗能的當前現狀,因此每個工程人員都要正確地看待這一問題。我們在當前不但要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并且要盡量降低居住建筑的能耗總量,借助多種節能材料與技術,提高建筑設計的整體水平,并且為構建節能、環境友好社會貢獻出一份力量。本文對當前居住建筑節能技術與相關設計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思考。
一、居住建筑能耗現狀及節能的重要性
當前建筑能耗包括了建造能耗數量、使用能耗數量等因素,而其中實際使用能耗數量遠遠超過了建筑能耗數量。目前我國建筑設計能耗可以說已經接近了社會整體能耗總量的45%,占據了全國總能耗的第一位。尤其是中國正處在城市化發展趨勢的巔峰階段,我國社會中居住建筑總面積超過了500億平方米,在現有與建設中的高耗能建筑分別達到了99%與96%。全國各地區城市每年平均新增20億平方米建筑面積,而與諸多發達國家相比來說,我國建筑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三到五倍,即便資源再生方面也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筑節能理念已經是公認的各個節能途徑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于緩解我國能源消耗有著重要意義。
諸多建筑類型中居住建筑的所占比例是最大的,約為75%左右,因此能源消耗量也是城鎮居民能源消耗總量的80%。并且,居住建筑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居住空間,與每個人類個體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對居住建筑的節能工作是我國現代節能工作的重要構成。
二、當前我國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存在的問題
目前盡管我國在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方面有著較大成績,但是深入挖掘,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諸多問題,例如節能設計途徑較為單一,缺乏豐富的先進手段與方法, 通常只不過是單一地對建筑物外面的圍護結構進行相應的強化保溫工作。而居住建筑的熱工參數只不過依靠廠家提供的相關說明書等理論上的數字,缺乏實際有效的檢測手段與讓人信服的數據信息。許多建筑物的節能設計工作通常只是進行簡單豹紋亦或是選擇采光效果好的用料,經常忽略了建筑物自身的施工成本,導致建筑物的建設成本費用直線升高,根本不符合建筑節能的標準,所以我國許多地區的建筑開發商都會對建筑節能設計過程中進行不斷變更,讓節能目標難以貫徹落實。
三、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與解決途徑探討
根據我國當前最新出版的《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所有建筑節能設計的主要目標就是保證住宅在使用功能允許與室內熱環境質量條件下,能夠將采暖能耗等方面控制在規定的標準。然而為了能夠實現建筑節能的基本目標,我們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選擇如下的技術性策略。
首先,優化住宅規劃設計。在實際建筑規劃過程中,工程人員務必要認真考慮到建筑物之間的間距、朝向、體量、綠化設施等相關因素對于節能目標的影響作用,進而改善了室內熱環境。對于建筑的平面布局方面,對于房屋的朝向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在夏季 盡量減少陽光直射到室內與外體墻面,房屋要有良好的通風。在冬季的時候要有適當的陽光射入室內,盡量避免冷風吹進來。因此我們說從節能設計與熱環境方面來考慮,居住建筑最好是以南北朝向或者接近南北朝向為佳,以達到減少圍護結構的散熱量的目標。另外,設計人員要注意到建筑物之間距離與節能目標的關系,能夠讓建筑物的南墻自身的太陽輻射面積能夠在整個采暖時期不會被其他建筑物遮擋而降低能量。
其次,要提高建筑物圍護結構技能的科技含量。我們說居住建筑自身的能耗量是冷風滲透與墻體圍護結構的熱傳導等方面影響的。專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住宅建筑的外圍結果的能耗量會占到整個建筑物采暖耗能的40%以上,因此假如為墻體圍護結構設計好保溫隔熱性能,就能夠減少到夏季時期室外傳入到室內的熱能量與冬季時期傳出室外的熱能量,進而減少住宅的耗能。例如窗戶是薄壁構體,也是耗熱較為薄弱的環境,通常普通的單層玻璃窗戶耗能在夏季降溫亦或是冬季保溫過程中耗能達到了一半以上,因此在節能設計過程中針對不同朝向窗戶的實驗比較,在耗能較多的東西面墻面要盡量少建大窗,并且要提高窗戶自身的遮陽性能。
結語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能走發達國家先污染而后治理的傳統道路,因此需要在居住建筑設計過程中,將節能、環保等理念融合起來,借助新型的建筑保溫材料、節能技術、嶄新的建筑設計理念巧妙運用,讓我國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能夠實現世界節能65%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蕊;孫洪濤;;探討全球氣候變暖形勢下的綠色建筑室內空間設計及裝修材料的合理使用[J];大眾文藝;2010年24期.
[2]楊瓊;趙立雙;;談巖棉外墻保溫系統的節能與計算[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年01期.
[3]鄧愛英;;淺談建筑節能與建筑規劃設計[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