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雖然也曾經有過方塊芽接和子苗嫁接的報道,但都因單寧和傷流問題沒有較好解決,導致成活率低而不穩,失去了其有的生產價值。為此我苗圃于2005年——2011年在下屬兩個苗圃地開展了解決傷流和單寧物質對優質核桃嫁接成活影響的綜合技術措施研究,采用香玲、魯光、薄殼香、遼核、中林1號、中林5號等16個早熟良種為試材,共嫁接441370株,平均成活率93.1%,此項技術具有理論上可行,操作簡便、成活率高、成本低的特點,適宜田間大面積規模生產。
【關鍵詞】核桃;嫩芽嫁接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 砧木 本實驗所用砧木均選用普通核桃2年生實生苗。2005年和2006年芽接實驗未經平茬處理,2007年對供試砧苗于嫁接當年春季3月上旬地面以上2cm處全部進行了平茬,待新梢萌芽長至0.5——1m,基徑1.0cm以上時進行了芽接試驗。
1.1.2接穗 選用當年元月中旬經全圃重剪后萌發的無病蟲害、半木質化、基徑1.0cm以上的生產 健壯的枝條為接穗。主要品種有香玲、魯光、薄殼、遼核、中林 、遼核3號、遼核4號、陜核1號、西扶1號、西扶2號、京861等。2005年對采穗母樹未進行重剪,2006年和2007年選用當年元月中旬全圃重剪后萌發的無病蟲害,半木質化、基徑10cm以上的健壯枝條進行嫁接試驗。
1.1.3 嫁接工具 采用雙刃嫁接刀進行嫁接,刃片間距3.5——4.0cm、要求刃口鋒利,切口平整。
1.1.4包扎帶 選用長20cm,寬2.0cm的白色塑料條。
1.2 嫁接時間
嫁接時間: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核桃生物學特征,嫁接時間選擇在5月中旬至6月底較為適宜。2005年嫁接時間為5月23日——6月9日,2006年嫁接時間為5月21日——6月17日,2007年嫁接時間為5月25日——6月23日,但總的來說,以溫度22—28℃,空氣濕度40%左右最為適宜。
1.3 嫁接方法
1.3.1 接穗采集管理 在經過重剪的采穗母樹上,選半木質化,基徑1.0cm以上的健壯枝條,于嫁接當天進行采集。采后立即剪掉復葉,葉柄保留1cm,分品種100條上覆少許葉片捆扎,并掛好品種數量標簽,運回后放入室內,地面鋪濕麻袋將接穗分層疊起,上覆濕麻袋,灑水保濕即可。接穗最好隨接隨采,以免接穗失水。
1.3.2 砧木選留 經春季平茬處理的2年生砧苗,采用隔行挖除的方法,使每666.7平方米留苗4500——6000株左右,寬窄行排列,以便于施肥、灌水和嫁接。選擇基徑1.0cm以上,嫁接部位直徑0.7cm以上的砧木進行嫁接。
1.3.3 芽片選擇 嫁接前要在室內對接穗逐條進行篩選。選擇生長健壯、枝條光滑、芽子飽滿、芽基平整、無病蟲害的穗條,剪成30——40cm長的枝段,雄花芽不能用于嫁接。
1.3.4 嫁接方法 采用大方塊芽接方法。用雙刃刀在接芽上下同時橫割1刀至木質部,在接芽兩側分別縱橫一刀,在砧木的嫁接部位用同樣方法取下與芽片同樣大小的樹皮,然后從接穗上取下生長點(護芽肉)完整的芽片,迅速貼在砧木上,用母指壓緊葉柄用塑料條綁嚴扎緊,使芽片生長點(護芽肉)與砧木貼合。嫁接時要對準形成層,綁扎時要松緊適宜,以防損傷形成層,影響接芽成活。
1.3.5 嫁接部位 一般在距根頸部25—50cm之間。部位過高則砧木較細,操作困難,抹芽工作量大;部位過低操作不便,砧木與芽片薄厚差異較大,芽片不能與砧木緊密貼合不利成活。嫁接工序完成后,在砧木嫁接部位以上保留2片真葉剪砧,1月后再次剪砧,春季掘苗前從接口以上1cm處剪掉砧木干樁。
1.4 圃地管理
1.4 1 灌水 在嫁接前一周要對砧苗進行灌水、松土和除草。嫁接后根據降雨情況適時灌水,如果嫁接后一直未下雨,在10天之內應灌水1次。
1.4.2 除萌抹芽 第一次剪砧后要及時將砧木的萌芽抹除,以利接芽萌發。抹芽時一定要細心,不能漏株漏行,避免把接芽抹掉。一般嫁接后15天接芽開始萌發,1月內接芽萌發率可達70%以上,新梢高生長可達20cm左右。9月下旬后,對接芽未萌發的砧木停止抹芽,待來年春季萌發。
1.4.3 防蟲施肥 嫁接后每隔10天噴一次殺蟲劑,連續噴2次。接芽萌發率高達到80%左右時,開始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每隔7天噴一次,連續噴2次,以促進新梢生長。噴肥應在下午6:00時左右進行。
1.4.4 剪砧松綁 嫁接1月后,當接芽抽出達10cm以上時,從接口向上留10cm再次剪砧。其次從接口背面用單刃刀片劃塑料帶,去掉綁縛,松綁時注意不要劃傷砧木。當接芽抽出新梢達20cm以上時將砧木的老葉全部去掉。
1.4.5 摘除幼果 在嫁接40天后,要及時將新梢所結幼果全部摘除,以防影響新梢生長,降低苗木質量。
1.4.6 套袋保溫 秋季嫁接苗全部落葉后,對嫁接成活苗木采取套袋越冬保護措施,春季解凍后去掉。
2 結果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在5月20日至6月中旬的最佳嫁接期內,以采穗母樹重剪、砧木平茬處理、及時抹芽除萌、分次剪砧去葉、加強水肥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嫩芽嫁接技術,嫁接成活率達93.1%—100%。2007年利用這種技術完成芽接349370株,成活率325263株,成活率達到93.1%,有部分品種成活率達到100%,而2005年和2006年的芽接成活率僅為83%和86%.現將試驗結果分析如下:
2.1 不同砧木和接穗處理方法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3年的試驗研究證明,采取不同的砧木和接穗處理方法芽接成活率差異十分明顯,例如:砧木是否進行平茬、接穗是否重剪對嫁接成活率影響很大,經砧木平茬和接穗重剪處理的嫁接成活率高。
2.2 傷流對嫁接成活的影響
試驗觀察表明,未進行平茬處理的砧木嫁接后傷流量較大,2005年和2006年芽接后,砧木剪口有大量傷流溢出,1周后大部分芽片因傷流浸泡而變黑死亡。2007年經平茬處理的砧木剪口未發現傷流,芽片一直保持嫩綠,接口愈合快,成活率很高。傷流影響嫁接成活,主要是芽片浸泡在傷流液中,氧氣供應不足,細胞呼吸受阻,加之傷流內含物單寧的影響,在砧穗結合上面形成了黑色\"隔離層\",阻礙愈合組織形成,使芽片難以愈合。
通過砧木平茬,猶如給砧木放水一般,有效地解決了嫁接期間出現傷流的問題,同時使砧木和接穗同步生長,提高了砧穗愈合能力,提高了芽接成活率。
2.3 嫁接期溫度降水對成活率的影響
經試驗觀察,核桃嫩芽嫁接愈傷組織形成所需要最佳溫度為22——28℃。低于16度時愈傷組織不能形成,超過34度時抑制愈傷組織形成。其次,嫁接后4天內無雨成活率高,如遇陰雨天成活率明顯降低,雷陣雨對嫁接影響較小。
3 小結
(1)優質核桃嫩芽嫁接技術適用于生長期嫁接,最佳時間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該技術具有接芽利用率高,新梢生長快,當年可以出圃、操作簡便、易于推廣等優點。
(2)正確運用嫩芽嫁接技術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嫁接時間、掌握好砧穗的木質化程度、砧木平茬接穗重剪、連續抹芽除萌、分次剪砧去葉。這項技術是一項綜合技術,只有綜合運用這些技術措施才能保證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質量。
(3)這項技術對實生幼苗樹的改接換優和低產劣質樹高接換優的補接都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它可以對實生幼樹重剪后萌發的新梢進行芽接,改換優良品種,對高接未成活植株的萌條進行補接,使高接技術更趨向成熟。
作者簡介:趙滿權,戶縣中心苗圃;西安市戶縣澇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