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品混凝土的誕生改變了過去人工拌制及現場非專業化攪拌澆注方式,提高工程質量,帶動產業發展,均有積極的作用。關注商品混凝土行業的發展,國家相關政策,從行業管理,透視建筑工程質量是也是不可忽視的。文章對商品混凝土及其生產的特點,質量管理的措施進行了論述,可供同行交流。
關鍵詞:商品混凝土;生產特點;質量管理
前言
商品混凝土,又稱預拌混凝土,簡稱為“商砼”,俗稱灰或料:是由水泥、骨料、水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組分按照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內運送到使用地點的混凝土拌合物。現代建筑施工大部分均使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可以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加快施工進度,減少環境污染,使混凝土的質量更穩定且易于控制,是混凝土生產技術的一大提高。
1. 商品混凝土及其生產的特點
1.1 隨拌隨用
由于用戶的要求各異及混凝土本身的特點(如必要的工作性能、性能存在經時變化等),作為建筑材料的商品混凝土不能儲存,只能按用戶的具體要求臨時生產,隨拌隨用。
1.2 受原材料影響非常大
作為普遍使用的一種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本身,受其組成原材料的質量和摻用量的影響非常大,如水泥的組分比例,外加劑的性能、用量及與水泥的相容性,砂石級配及含水率,水膠比等,混凝土質量對上述因素的變化非常敏感。
1.3 受環境影響明顯
混凝土的相組成及強度、耐久性等特性,除受原材料影響較大外,受環境溫度、濕度等影響也較大,且隨時間而變化。
1.4 商品混凝土只是半成品
考慮到房屋結構對混凝土最終的強度及耐久性要求,商品混凝土供應站供應的混凝土只是一個半成品,要最終達到結構要求的強度、耐久性能等使用指標,還需要考慮運輸、澆筑(包括振搗)、養護、使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5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
尤其砂、石一般為地方性材料,性質不易改變,質量不容易控制,更不易改善,只有想辦法去適應它。
所以,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因素眾多且原因復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混凝土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有些原因,我們還不能認識清楚,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有時只能靠經驗處理,有一定的盲目性。
2.商品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措施
2.1 選用優質的原材料
混凝土的組成材料為水泥、砂、石、摻合料、外加劑和水,這些材料各項性能指標的優劣及其質量穩定性,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及其性能。對原材料進行認真的篩選,是確保商品混凝土質量的基礎。
2.2 加強生產前期管理措施
2.2.1 加強原材料的管理
(1) 石堆場有良好的排水設施,以免料堆底部積水。水泥、粉煤灰等粉料筒倉有防潮、防濕措施。
(2) 砂、石按品種、規格分隔堆放,嚴防混料,避免混用或錯用。
(3) 各種材料標識清楚,特別是水泥、粉煤灰、外加劑貯存倉,進料口加蓋上鎖,并由專人管理,以防止進錯料或受污染。
2.2.2 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核心環節,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確保工程所需的耐久性。
(1) 用低水膠比、富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氯離子擴散、硫酸鹽侵蝕性能和對鋼筋的長期防腐蝕性能。
(2) 摻適量的優質高效減水劑,大大增加減水效應,顯著降低水膠比,提高混凝土強度。
(3) 摻加適量優質粉煤灰、礦粉,取代部分水泥和部分細骨料,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與稠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顯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增強對鋼筋的保護作用。
2.2.3 加強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1) 結合具體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工藝、原材料性能狀況,按照有關技術規程進行混凝土配合比理論設計計算、試驗和調整。由試驗室通過試驗取得的配合比在生產前再進行復驗,符合規定要求后,方能應用于生產。
(2) 混凝土配合比在生產過程中要進行動態控制,動態控制在基準混凝土配合比基礎上進行,由試驗室掌握,根據工程情況、設計要求、氣候變化、運輸距離、原材狀況等因素,結合實踐經驗進行調整。
2.3 過程控制措施
2.3.1 強化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1) 確保計量精度。
配料系統是混凝土生產的重要部分,有條件的工程盡量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當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編號輸入計算機后,電子稱對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進行精確計量,混凝土需按配比嚴格配料,這使混凝土的離散性大大減小。定期進行計量動(靜)校驗,以確保達到GBl4902《預拌混凝土》規定的計量要求。
(2)確定合理攪拌時間。
根據攪拌機類型、實際攪拌效果、運輸時間、坍落度大小等情況而設定攪拌時問。
(3) 加強過程檢測。
在生產過程中,當班人員除隨機抽樣檢測外,還應在出廠前目測每車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有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準出站。
2.3.2 加強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
(1) 根據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和原材料特點,將混凝土的性能特點(如緩凝性、強度增長規律、養護方式等)情況在技術交底時告知施工班組,使有關人員更加深刻認識和熟悉混凝土的特性,進行正確的施工操作。
(2) 確保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并且嚴格控制混凝土從出站到澆筑的間隔時間,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及質量。
(3) 在施工現場隨機進行混凝土取樣,并按規范制作試件,妥善養護,作為判定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據。
(4) 為控制好施工現場混凝土質量,攪拌站派出現場服務員或技術人員,監督處理現場的質量問題,并及時與攪拌站有關部門聯系、反饋信息。
2.4 加強質量檢驗
質量檢驗是進行混凝土質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主要手段。強化原材料、混凝土質量檢驗應做到:
(1) 把好五關、做到三個不準:即原材料檢驗關、配合比設計關、計量關、混凝土攪拌時間關、坍落度及強度關;不合格材料不準使用、計量不準的設備不準生產、不合格的混凝土不準出站,確保混凝土符合質量要求。
(2) 做好事前控制,預防質量事故,通過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質量檢驗和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及時掌握混凝土的質量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處理,預防發生工程質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質量處于穩定狀態。
(3) 加強信息反饋,通過對檢驗資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質量情況和變化規律,為改進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保證混凝土質量,充分利用外加劑和摻合料性能,加強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據。
3.小結
現代建筑結構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量是最多的材料之一,就目前包括國際最先進技術也是不可替代的。商品混凝土專業化生產有著傳統拌制方式和現場攪拌方式更多的優勢,從技術方面利用原材料優勢可以大大降低產品成本,專業化供應不僅從費舊原材料利用方面做到成本與環保雙贏,同時大大降低施工現場粉塵污染,對整個城市的環保貢獻有著非常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