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古代建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史文化的沉淀,是我國人民藝術和智慧的結晶,現代古建筑因其獨特的風格與建筑構造,在設計中不僅要體現中國文化的精髓,更要滿足現代人生活工作的需要。因此,建筑電氣設計在遵守國家規范的前提下,既要滿足古建筑的應用要求,又要方便現代人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本文以磐安玉山古茶場的電氣設計作為分析。
關鍵字:古建筑 電氣設計 照明系統 火災報警 防雷接地
一、建筑概況:
浙江省磐安縣玉山古茶場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茶交易市場,是當地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文化空間”,相關傳統文化活動延續至今,具有廣泛的地區影響力。2006年5月,玉山古茶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古建筑類,是目前唯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代市場類文物古跡。
為有效延續和保護玉山古茶場作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空間”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保護磐安縣豐富而珍貴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于2007年編制了《浙江省玉山古茶場文物保護規劃》,為了科學、合理、適度地發揮文化遺產在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促進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縣政府決定進行古茶場配套設施的項目建設。
建筑主要平面為院落式布局,圍以不同高度的院墻,保證了傳統建筑群高密度的組合肌理的延續。 展覽區塊兩組院落建筑,主入口庭院具有一定的典禮性,其圍合建筑以古茶場的管理和貿易的歷史沿革展示為主;進入展廳正對的是一個紀念性的庭院,用來紀念茶神許遜;另一組庭院建筑主要展示的是茶文化的民俗,涉及多神崇拜、茶的制作、品茶、斗茶等等。 辦公研究為相對獨立的院落建筑,具有接待和會議、研究和值班住宿等功能。 茶廳供參觀者品茶休閑之用,為開放式格局,建筑空透不圍合,前后庭院,采用傳統庭院園林布局設計,小中見大;碑廊展示歷代名家碑刻書法,將新舊建筑及庭院自然地聯系起來;功德碑為歷代民間修繕茶場廟的記錄,非常珍貴,特設一個小庭院展示,此庭院位于新老建筑之間,也是交通聯絡之地。
二、配電系統:
電源等級:本工程負荷等級為三級負荷,各單體采用380V/220V電源進線。電源均引自室外公用變電所。
負荷計算:根據各設備專業提供資料及相關設計手冊,按100w每平方米計算,需用系數取0.9。室外相變至各單體的配電線路均采用YJV22型電纜直埋地敷設或YJV型電纜穿管埋地敷設。各單體均設有總配電箱,采用放射式供電系統,其余所有支線均采用聚乙烯絕緣銅芯線BV-500穿鋼管或PVC管暗敷。
三、照明系統:
照明分為普通照明、景觀照明和應急照明,應急照明包括備用照明和疏散照明,所有照明標準按有關規范設計。普通照明采用高光效、高顯色性、節能型光源;應急燈和疏散指示燈采用自帶蓄電池的燈具。
四、防雷系統
本工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物,根據防雷規范要求各單體均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在屋頂,沿屋脊、檐口等地敷設避雷帶及短型避雷針作為接閃器,利用建筑物柱內主筋作防雷引下線。
五、接地系統
本工程接地系統采用TN-C-S系統。采用綜合接地方式,并在有淋浴的衛生間作局部等電位聯結。工作接地、保護接地、防雷接地合一,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各建筑單體利用基礎、樁基和地梁,作為接地裝置。
六、設計心得
結合本工程我們可以看出,古建筑大都屬于年代久遠,除近期修繕的外,一般的古建筑都很破舊, 結構大都為磚木混合結構,建筑形式有廳、有樓,有榭、有亭,且布置在山水之間,以廊相連,錯落有序。其位置有人居密集區,也有孤山僻野處。北方的古建筑大都地處干燥的環境,南方的古建筑則地處溫暖潮濕的環境。
古建筑原本沒有電氣裝置,近一個世紀以來,電氣照明等裝置才逐漸在古建筑中應用,但其裝置的應用規程、規范未見明確。因電氣不良或使用不當而引發的電氣火災時有發生,讓人擔憂,抓緊制訂專門針對古建筑電氣裝置有關規范刻不容緩。古建筑一般用木材做構架,因木材屬固體可燃物質,且由于年代久遠,其易燃性更加突出。現有規范對其電氣設備及線路的設計和安裝有很多要求,在古建筑養護、維修和電氣改造過程中應密切注意,嚴格遵循。
古建筑的火災事故原因很多,而電氣的安裝、使用不當引起的火災是原因之一。經常見到有關報道說某處火災原因是電線短路。所謂短路是指通電導線之間因絕緣破壞,使導線間碰撞造成電路短接而產生火花,致使導線熔斷 的現象,俗稱碰線。導線熔斷時常在斷線處被熔成熔珠,短路的熔珠在 火災現場是常見的,它有可能是火災的成因,但不一定是火災事故的惟一原因。
七、注意問題
建筑電氣在古建筑中的應用其實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點就是線路敷設問題,特別是對原有建筑進行修繕類的項目。既要保證古建筑的古色古香,又要把現代化的電氣設備敷設到位。我個人認為一些細節上的處理要很藝術和值得深思的問題。第二點就是關于整個古建筑物的防雷保護措施,特別是屬于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建筑跟應該加強防止雷電入侵的措施。施工方式也是很值得商榷的,既要盡量保證不影響古建筑的外立面效果,又要保證整個防雷接地系統的完整性。第三點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消防火災的探測和預防。結合古建筑本身的建筑特性,都是屬于易燃材料。特別要像寺廟類的古建筑長時間有香火點燃著,要是保護措施不到位的話。很容易就會引起火災。對于地處比較偏僻的建筑屋沒等消防隊員過來救火,建筑物就已經無法挽回了。
建筑電氣在古建筑中安裝完以后,后期的設備維護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古代建筑多為開敞式建筑,易積灰塵。早晚溫差也大,對電氣設備的使用壽命也將大大的縮減。電氣線路也容易老化,所以個人覺得電氣設備及線路的日常維護還是很有必要的。
八、小結
我國的古建筑以木結構舉架為主要表征,以靈活多變,布局和精巧細致的裝飾聞名于世,是我國的民族智慧結晶。完善古建筑電氣設計所面對的問題,是保證整個建筑系統安全協調的重要舉措,有助于保證整個古建筑實用和藝術價值的實現,有助于促進整個古建行業的發展。